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1-04-27 09:55董雪红刘琴戴清玉黄燕鹏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下肢骨预见性下肢

董雪红,刘琴,戴清玉,黄燕鹏(通信作者)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骨科一病区 (福建厦门 36100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易对患者的心、脑、肾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1]。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而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因其血浆一直处于高凝状态,所以患者的血液相对更容易浓缩,从而形成血栓[2]。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2~83岁,平均(48.69±5.7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3~84岁,平均(49.21±3.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后:给予患者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并评估其病情。(2)术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845,规格:0.2 ml : 2 500 IU),剂量为4 100 IU/(d·次);以夹板或石膏等方式固定患肢,使其保持外展中立位。(3)术后:定期换药,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并抬高20°~30°;每日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给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规格:0.85 g)治疗,初始剂量为0.5 g/次,2次/d,后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酌情调整剂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入院后:按照骨科的护理标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宣传;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VT 的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2)术前:嘱患者术前1 周戒烟酒,并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心态平和,并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3)术后: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以低盐低脂及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少食用粥类及含糖量高的饮料,适当地给予补液,嘱患者多喝水(≥2 000 ml/d),预防血液浓缩,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避免腹压上升;体位干预,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体位,可于下肢垫一软枕,使其抬高20°~30°,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防下肢血液淤滞而引起DVT,尽量避免在患者的下肢行留置针,防止引起血栓性静脉炎;DVT 预防干预,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超,针对未形成血栓的患者,可对其下肢实行间歇式充气加压泵等物理疗法干预,此外,还需密切关注患肢皮肤温度、疼痛、肿胀等情况,测量双下肢周径,若大于正常肢体需立即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两组均于干预 3个月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1)DVT:观察并记录两组DVT 发生情况。(2)下肢血流速度:观察并记录两组下肢血流最大速率(maximal velocity,Vmax)、血流最小速率(minimal velocity,Vmean)。(3)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分值0~100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一般,<8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共3例(12.00%)发生DVT,对照组共9例(36.00%)发生DVT,观察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0,P=0.000)。

2.2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观察组Vmax、Vmean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比较(cm/s,±s)

表1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比较(cm/s,±s)

注:Vmax 为血流最大速率,Vmean 为血流最小速率

组别 例数 Vmax Vmean观察组 25 61.78±5.23 42.68±5.13对照组 25 52.48±5.87 34.23±5.49 t 5.915 5.623 P 0.001 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DVT 是深静脉中的血液发生凝固的病理状态,多发于下肢骨折患者,骨折后,静脉壁受损,大量的白细胞发生聚集,导致血栓形成[3]。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护理难度将更大,因此,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案非常必要[4]。

预见性护理即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展开评估,针对性予以及时、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其由传统护理模式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6]。患者的年龄和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而预见性护理可指导护理人员于最短时间内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实时观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最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7]。在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开展疾病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待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有关知识、治疗和护理中需注意的细节后,充分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术前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可缓解其负性情绪;术后通过加强饮食指导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叮嘱患者多喝水,适当给予补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嘱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严密观察患肢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并采取物理疗法等进行干预,降低DVT 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ax、Vmean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 发生率,加快下肢血流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下肢骨预见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