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意识的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教学思考

2021-04-27 11:19陈梅琼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数学教学

陈梅琼

[摘  要] 文章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以《铺砖问题》为例,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视角研究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教学的三大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探索建构模型,增强应用意识;巧设变式练习,深化应用意识。

[关键词] 应用意识;应用意识培养;红砖拼花;数学教学

红砖拼花作为闽南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备受闽南人民的喜爱。红砖拼花中蕴含的数学元素也成为教师积极探索的主题。但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我校也是第一次研究此课题,没有前人的经验借鉴,研究难度大。因此,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确立了新的视角,探寻新的路径,对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注入新的思考,寻找新的着力点,创新教学策略。

数学意识就是指人们以数学为工具对问题进行说明、解释时,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应用意识是其中之一,并对应用意识的内涵作了说明:既指能够运用数学到生活,也指能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在学生的数学素养中,应用意识是重要的内容。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第一,要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能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能为新的数学知识寻找实际背景。

因此,在应用意识指导下的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了红砖拼花中蕴藏的大量的数学知识,觉得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如此生动。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闽南传统建筑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视角进行闽南红砖拼花中的数学教学呢?本文将以《铺砖问题》为例来分析讨论其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知识是从生活情境中产生的。教学时,教师如果脱离生活情境只教学数学知识,学生可能就只会死背数学公式或数学性质,不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2页例8《解决问题》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运用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来解决问题。然而,面积的含义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只有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铺地砖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画图帮助理解的学习经验,才能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时我们巧妙地重组创新教材内容,把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红砖文化融入数学课堂,铺地砖贯穿整节课,课题也改为《铺砖问题》。在课的导入环节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先视频播放闽南语启蒙读物《千金谱》中的童谣:“石条油面砖,石珠石柱雁子砖,瓦壁瓦筒六角砖,六角砖下好花园”。引出红砖厝最大的特色就是红砖拼花了,大多数的墙面、地面都采用红砖拼成的。其实,在闽南建筑铺砖过程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了!

接着课件出示学校的建筑物,向学生介绍:这是我们学校具有历史意义的老房子,现在学校想把它翻修成校史馆,工人叔叔正在给地面作翻修,他们用的地砖就是我们闽南的红砖。

最后出示主题图(如图1):他们在长是6米,宽是3米的长方形地面,用边长是3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在这样与生活高度结合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更能读懂题目的意思,更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探索建构模型,增强应用意识

模型思想是数学思想之一,它将数学与现实连接起来。而数学建模就是抽象问题——表示关系——求解结果的过程,贯彻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解决铺砖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铺砖问题》教学中,教师提供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铺砖问题,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思辨、区分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感受、学习和理解数学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案例再现】

1. 画简单的示意图理解题意。

2. 思考:要求“铺地面一共需要用多少块地砖?”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呢?

3. 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先算出地面的面积:6×3=18(平方米),再求出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再求铺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用除法:1800÷9=200(块)。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地面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60÷3=20(块),30÷3=10(块),再用乘法计算出要用地砖的块数:20×10=200(块)。

4. 播放课件:动画演示两种方法的铺地砖过程。

5. 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点。师:上述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不同思路与解题步骤。

6. 总结方法,建构模型。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两种方法:①地面面积÷一块砖的面积=铺砖块数;②长边铺的块数×宽边铺的块数=铺砖块数。

教学中,教师将面积问题与实际生活中工人铺砖的情境完美融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分析,而后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巧设变式练习,深化应用意识

数学练习不能只关注解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更应该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练习的变式,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深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铺砖问题》在新课探究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道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1:在闽南建筑中,铺的红砖不但有正方形地砖,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地砖,这是雁子砖,它是长方形的(如图2),换成小长方形地砖去铺地面,地面长8米,宽6米。用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小长方形地砖铺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

变式练习2:在一张长10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拼花图案,最多能剪出多少个?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①大长方形面积是10×9=90(平方厘米),小正方形面积是3×3=9(平方厘米),90÷9=10(个)。②答案是9个,长边只能剪3个,宽边正好剪3个,3×3=9(个)。

当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到底哪种解法合理呢?学生通过辩论明白了:实际生活中,剩下的小长方形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通过这道练习题,学生明白了解决问题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对应用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变式练习3:长90米,宽2米的长方形上铺长为2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拼花图案,铺这条道路一共需要多少块?

这里的三道变式练习,学生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識解决铺砖问题,既深化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也更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总之,挖掘闽南红砖拼花的数学资源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加强数学应用又是闽南红砖拼花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闽南红砖拼花的数学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画图、探索、思考、辨析、构建数学模型,最后巧妙设计变式练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数学教学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