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X2介导细胞自噬通路与小鼠结肠癌的分级、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1-04-28 00:33谷雅川孙雪花宋立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光密度结肠癌直肠癌

谷雅川 孙雪花 宋立云

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各个国家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肠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直接受到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浸润以及转移侵袭的影响[1-2],因此,尽早的诊断出结肠癌细胞转移、侵袭,从而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治疗结肠癌,可改善患者预后[3-4]。本研究通过检测 BEX2介导细胞自噬通路在小鼠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肠癌转移、侵袭与BEX2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介导细胞自噬通路与小鼠结肠癌的分级、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小鼠结肠癌模型构建

选取60只SD小鼠,均进行二甲肼颈背部皮下注射,注射频率1次/周,连续5周,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并给予奥沙利铂15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连续给药8周。

1.2 免疫组化检测

将小鼠病理切片标本取出,用含有5%血清的室温封闭40 min,然后在4 ℃情况下加入单克隆抗体BEX2、LC3-Ⅱ和碱性磷酸酶二抗孵育。利用PBS清洗再加入SP,和DAB恒温显色封片。BEX2、LC3-Ⅱ的主要阳性表达细胞占计数细胞百分率≤10为阴性表达;>10为阳性表达。

1.3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

小鼠结肠癌细胞中的LC3-Ⅱ以及BEX2mRNA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取相对定量法以及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T)值比较法,算出不同样本间LC3-Ⅱ、BEX2、mRNA相对百分比。

1.4 WesternBlot检测方法

将小鼠结肠癌组织收集后再提取蛋白,测定蛋白的浓度。然后利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将不同组别的蛋白样品进行电泳并转至PVDF膜上,采用脱脂奶粉对PVDF膜进行40 min封闭,加入LC3-Ⅱ、BEX2一抗过夜。1天后取出PVDF膜,用TBST洗膜,再加入二抗孵育60 min。用TBST洗膜2次。最后加入ECL显色液显色,扫描各泳道条带的灰度,利用软件计算其对应的蛋白表达量。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实验的数据结果,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标准,说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结果

正常组织BEX2的阳性率为18.33%(11/60),而结肠癌组织中则为75.00%(45/60),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上升(χ2=38.71,P<0.05)。LC3-Ⅱ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16/60 )和66.67%(40/60),结肠癌组织中LC3-Ⅱ的表达明显较正常组织下降(χ2=19.29,P<0.05)。小鼠治疗后的结肠癌组织中的平均BEX2光密度明显较治疗前下降;而平均LC3-Ⅱ光密度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5)。见表1。

表1 免疫组化蛋白光密度检测结果

2.2 Real-Time PCR检测BEX2和LC3-Ⅱ mRNA结果

小鼠结肠癌组织中的BEX2 mRNA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显著升高,而LC3-Ⅱ mRNA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治疗后的结肠癌组织中的BEX2 mRNA表达量明显较治疗前下降;而LC3-Ⅱ mRNA表达量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5)。见表2。

表2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2.3 WesternBlot检测BEX2和LC3-Ⅱ蛋白含量结果

小鼠结肠癌组织中的BEX2蛋白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显著升高,而LC3-Ⅱ蛋白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治疗后的结肠癌组织中的BEX2蛋白表达量明显较治疗前下降;而LC3-Ⅱ蛋白量明显较治疗前升高(P<0.05)。见表3。

表3 WesternBlot检测结果

2.4 BEX2和LC3-Ⅱ与结肠癌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

LC3-Ⅱ以及BEX2的阳性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是否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呈现显著相关性 (P<0.05)。见表4。

表4 BEX2和LC3-Ⅱ与结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只

3 讨论

BEX2 作为BEX家族的成员,主要发挥着调节细胞的转录、增殖等信号通路的作用[5-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BEX2与肿瘤发生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且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目前,关于结直肠癌组织中BEX2发挥何种功能尚未见报道。深入分析BEX2在结直肠癌中作用机制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生物学特征,亦可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有证据表明BEX2可以抑制线粒体凋亡。BEX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呈正相关,有实验证实过表达BEX2可通过NF-kB信号通路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克隆形成能力和致瘤能力,抑制BEX2表达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肿瘤的生长[7-8]。细胞的自噬类似于细胞衰老、凋亡,作为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生物学环节之一,该过程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异常的细胞自噬现象会造成癌细胞的发生。自噬是一种所谓的“自噬”细胞机制,它涉及清除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防止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细胞器的毒性积累,并通过实现细胞的新陈代谢需求来实现自我吞噬[9-10]。最近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在抗癌治疗后会经历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1]。因此,由BEX2介导自噬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表明,BEX2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45/60)和18.33%(11/60),BEX2在结肠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小鼠治疗后的结肠癌组织中的平均BEX2光密度、BEX2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5)。说明,BEX2可调节细胞生长传递持续性促有丝分裂信号,导致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分裂。BEX2的阳性表达和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是否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BEX2异常高表达和肿瘤的浸润、分期、转移以及治疗预后等行为密切相关。LC3-Ⅱ基因是介导细胞自噬的主要蛋白,参与调节细胞自噬的过程,并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LC3-Ⅱ在结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40/60)和26.67%(16/60),LC3-Ⅱ在结肠癌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说明LC3-Ⅱ表达的降低或突变与肿瘤浸润、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说明自噬可能是在肿瘤进展的早期阻碍肿瘤发生,自噬的缺陷会损伤细胞内环境维持稳定的能力,从而活化癌基因,让抑癌基因失活,细胞中积累了大量的衰老细胞器,从而将正常细胞转变为不正常的癌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LC3-Ⅱ和小鼠结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说明浸润深、高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患者 LC3-Ⅱ 表达异常升高。

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EX2、LC3-Ⅱ异常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分级、疗效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靶点。

猜你喜欢
光密度结肠癌直肠癌
病理辅助诊断系统中数字滤光片的实现方法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光密度与形态及生物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小麦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