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女性分析研究

2021-05-05 12:31柴立敏李燕
今古文创 2021年9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探究

柴立敏 李燕

【摘要】在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文学作品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针对英美文学当中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并对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英美现有的文化体系当中,女性观念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并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这一点也是英美文学发展至今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英美文学;悲剧女性;形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26-02

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以及宗法制度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非常低下,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18世纪末以来,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对女性形象的阐述有了一定的变化,女性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女性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影响得到释放,整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社会的希望都被赋予到女性身上。在英美文学当中常常会对女性多舛的命运进行描述,女性身上坚强的光辉让人动容,她们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从不向命运低头,始终和困苦的人生作斗争,也正因此女性的光辉在文学作品当中被点燃,并不断将女性倾向推至巅峰。

一、英美作品中悲剧女性形象的分析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对女性形象进行描述的时候,女性大都被赋予贤惠、忠贞以及高尚的形象,但是最常看见的是女性身上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人们对女性形象最理想的体现,英美作家也常常将牺牲精神赋予在女性身上,体现女性精神层面的光辉。

19世纪末开始,英美文学开始注重对女性角色的描述,并通过文学作品赋予女性角色更为神秘的色彩,解释女性神圣的使命。这样的变化,使得过去长期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女性,其社会地位开始逐渐上升,女性的自由意识因此觉醒,女性角色的光辉给予女性自信,她们开始挣脱男权,并在不断斗争的过程当中找到了自身的家庭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随着英美文学的不断发展,这种倾向在20世纪达到了顶峰,这种变化和当时英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女性在不断地斗争当中被解放,并受到了和男性一样的待遇,女性也从某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但是得到自由之后的她们还在不断的探索,想要不断证明自己,即使面对战争也没有丝毫畏惧,她们勇敢坚强,面对牺牲没有丝毫的恐惧,并积极投入到各项社会性事业和活动当中,即使面临困难也不轻言倒下,这也是英美描述女性形象的核心。

二、《哈姆雷特》 ——奥菲利亚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作品最为大众熟知的就是《哈姆雷特》当中的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一个思想非常单纯的女性,并且对于哈姆雷特有着格外执着又强烈的爱,但是现实却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当中他们的政治立场是敌对的,也是因为这样客观的因素让他们的感情彻底分开。最终,奥菲利亚被哈姆雷特作为复仇的工具,并遭到了哈姆雷特的无情抛弃,哈姆雷特无情地杀死了奥菲利亚的父亲,也正是因此彻底击垮了奥菲利亚的意志力,让奥菲利亚精神失常,最终选择了自杀。所以奥菲利亚是那个特定时期女性悲惨命运的缩影,尽管奥菲利亚思想单纯、善良纯洁,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受到世俗的摧毁,并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也正是因此受到了来自社会巨大的压力。

三、《呼啸山庄》 ——凯瑟琳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悲惨女性的代表之一,凯瑟琳对于爱情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这种爱情是具有矛盾性的。《呼啸山庄》主要是对女性和命运、世俗抗争故事的讲述,整部小说的背景是阶级斗争,并且有着强烈的感情线,也正是因此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男权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为了地位在不断的反抗,并与世俗作斗争。整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童年是悲惨的,她从小不仅被自己的哥哥欺负,还常常受到来自父亲的虐待,凯瑟琳在家里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也正是因此迫使凯瑟琳不断地和男权作斗争。从小凯瑟琳就忽视哥哥对他的命令,并且在家里开始独立,凯瑟琳和家里的仆人希斯克利夫成了好朋友,他们两个经常一起玩耍,也因此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凯瑟琳从小就敢于对男权发出挑战,并没有被传统的男权观念所束缚,凯瑟琳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敢于反抗的精神,也因此凯瑟琳对当时的制度发出了反击,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了女性在社会制度压迫下所给予的反击,体现出女性的坚强不屈以及勇于反抗的精神。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艰难却又短暂的,但是他们的爱情却真挚动人又纯洁无瑕,但是受到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束缚和压迫,虽然他们的爱情是快乐、自由、幸福的,但是凯瑟琳始终无法摆脱世俗,最终和林顿结婚。林顿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更为复杂,虽然凯瑟琳和林顿门当户对,但是在凯瑟琳内心的深处却希望和希斯克利夫一起过快乐平凡的日子,但是由于男权制度的束缚,凯瑟琳只能舍弃自己的那一份爱,只能和自己的爱人希斯克利夫做情人。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凯瑟琳在无助和孤独之中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因为当时的男权制度,深深影响了凯瑟琳的幸福人生。凯瑟琳虽然渴望超越尘世的爱情,但是却也摆脱不了世俗的爱情观,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打破了社会道德标准。并且凯瑟琳无法抵制财富的诱惑,割舍不下尊贵的生活,所以在凯瑟琳心中她纠结于世俗社会下的物质爱情和真正的爱情,这种纠结和对比在凯瑟琳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故事的最后凯瑟琳选择了世俗所认为的完美婚姻,但是凯瑟琳却也割舍不下自己的爱情,最终她的故事是悲剧的,并让她付出了死亡的代价。

这部文学作品,也进一步讲述了自然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自然和女性都孕育了生命,是伟大的,她们无私奉献却也不求回报。仿佛自然的一切和心灵都是相连相通的,希斯克利夫离家的那天,凯瑟琳心中充满悲伤,似乎天气也沉浸到了悲伤当中,凯瑟琳内心充满了乌云,并且此时天上忽然滂沱大雨映衬着凯瑟琳的内心,诉说着他们这段凄凉的爱情。自然是哺育万物的,所以自然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当凯瑟琳走向死亡的那個时刻,一缕阳光照射着她,给了凯瑟琳生的希望,凯瑟琳这一生都为了和社会制度和男权主义作斗争,她是勇敢的,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和庞大的社会制度反抗着。

四、悲剧女性于文学作品的意义

在维多利亚时期,男权主义达到了顶峰,并且在这一时期对女性的各类标准和规范已然形成,当时对女性的标准就是听从父亲、服从丈夫,一旦女性违背了这个标准就会被贴上恶劣的标签,并因此受到世俗的指责。并且当时男女的不平等也进一步得到了体现,在这个时期男性可以随意放纵自己的性生活,但是女性的性生活却被禁锢,如若和丈夫之外的人发生关系,就是罪不可恕的,也因此可以体现出当时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英美文学当中,不乏有悲剧女性的描述,这些悲剧女性通过自己的独特形象,清晰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以及伦理观,也描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文学领域的创作者,对悲剧女性的故事进行创作,是为了帮助现实社会对女性强加的一些不公正待遇,塑造一些和社会主流对立的独立女性,从文学上反抗有失平衡的社会道德标准,让那些具有先进意识的女性灵魂以及思想,在文学作品当中得到绽放。虽然这些悲剧女性在那个年代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但是她们不妥协、不放弃、不退让的态度进一步感染读者,这也是世界文坛宝贵的财富。

在英美文学当中常常会对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描述,这一类女性性格鲜明且意志坚强,有着独立自我的意识和鲜活的灵魂,对这些女性进行了解不难发现,这一类女性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性格特征来看,和同时期的女性相比大相径庭,他们的思维甚至超越了当代的男性。正是因为这些非一般的女性,以及她们非一般的精神追求和思想认知,她们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生活规范显得格格不入,她们不断追求自我,厌倦周围这种鄙俗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们的这种追求常常无法实现,这种女性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

英美文学对女性悲剧形象的探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英美文学对悲剧女性的描述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环境的反映,所以悲剧女性作品在英美文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部女性的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很多伟大女性为实现男女平等而做出的贡献,她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女性在当时男权制度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弱势群体还在坚持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虽然她们没有自由,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压迫,但是她们始终没有放弃,始终为自己的自由和庞大的社会制度作斗争,也在这样的斗争当中,女性在政治和经济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为自己的家庭、爱情争取男女平等的地位。在那个男权主导的年代,她们没有屈从,也没有被传统的世俗观念所击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唤醒了女性反抗的意识。

英美文学作品对女性进行描述,通常对悲剧女性坎坷的命运进行描述,关注女性的命运,并探索男权压榨旧社会下女性自由快乐生活的不易。很多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当中弘扬女性的伟大和高尚,女性被赋予神圣使命,女性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影响得到释放,常常表现出女性的真善美,但是现实的残酷却给予女性沉重的打击,虽然始终和命运抗争,但是命运还是以悲剧结束。

参考文献:

[1]杨流琴.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

[2]李雪梅.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3]胡二娟.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

[4]陳雅蜜.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尊严与现实悲剧[J].芒种,2014,(8):31-32.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