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护理管理中实施营养指导的效果分析

2021-05-06 08:46张津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营养性机体营养

张津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 410006

儿童时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育来讲十分关键,需要通过均衡的营养元素支撑以维持机体正常发育所需[1]。不过在此阶段,儿童自身机体免疫系统并没有得到完善发育,因此会导致患病风险的进一步提升[2]。尤其是在此群体中,更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问题,这将会导致佝偻病、营养性贫血等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大幅提升[3]。面对这一问题,需要对处于机体发育黄金时期的儿童实施全面有效的保健护理工作,确保其营养不良状况能够得到良好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4]。不过结合现阶段实际工作经验来看,传统干预手段内容比较固定且单一,因此整体效果并不够理想[5]。而采取营养指导则会产生更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对于调节患儿不良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促进患儿家长满意度的提升[6-7]。基于此,该文选择2019 年11 月—2021 年4 月期间来院接受儿童保健护理管理的100 例患儿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 例来院接受儿童保健护理管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研究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12 岁,平均(8.77±1.98)岁;患病原因:包括维生素缺乏6 例,肥胖11 例,钙铁摄入不足16 例,蛋白质缺乏17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2例;年龄4~13 岁,平均(8.70±1.86)岁;患病原因:维生素缺乏5 例,肥胖12 例,钙铁摄入不足15例,蛋白质缺乏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内容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告知书。

纳入标准:①经体检存在营养问题的患儿;②基本资料记录完整的患儿;③有良好依从性的患儿。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儿;③同一时期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儿;④中途放弃参与研究的患儿;⑤有先天性认知障碍的患儿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管理工作,即指导患儿家长应当结合其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营养支持,并确保每日都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以及微量元素。

研究组采用常规方法的同时,增加营养指导的方式开展儿童保健护理管理工作,内容如下:①定期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告知患儿家长可以来院接受体检,并对患儿上一阶段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质量、胸围等加以明确,从而评估其是否在标准范围,然后结合实际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营养指导计划,并标明相关注意事项。②引导患儿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到营养膳食知识的自主学习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认知度,确保其能够充分掌握患儿成长不同阶段的营养补充方式。③合理补充患儿成长过程中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并指导其家长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牛奶制品、豆制品,以确保患儿机体中的钙元素能够得到补充;还可适当增加红肉、贝类、芝麻等食物的摄入,以确保锌元素能够得到补充;另外还可通过增加猕猴桃、大枣、动物肝脏等食物的摄入来在增加机体铁元素的摄入。④根据不同患儿的饮食习惯为其制订个性化膳食计划,并评估患儿的认可度,同时充分把控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量、饮食频率、饮食品种等。若患儿对膳食计划存在接受度不佳的问题,则需做出适当改进,从而避免偏食问题的产生。指导患儿家长每隔7 d 对患儿生长发育指标进行1 次测量,并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则按照每月1 次的频率实施相关指标的测量。并综合所有结果阶段性调整营养计划,从而保障其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3 观察指标

指标包括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评分、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患儿家长总满意度。①生长发育状况评分:包括精细动作、社交能力、大运动以及语言能力,各项指标均由Gesell 发育量表评定后获取,分值越高,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越好;②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包括佝偻、营养性贫血;③生长发育指标:于干预前、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身高、体质量、胸围进行测量,并对比差异;④患儿家长总满意度:向患儿家长发放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评价量表,所有家长均匿名填写打分,总分10分,根据最终评定的分值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9~10分)、基本满意(5~8 分)、不满意(0~4 分),患儿家长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状况评分对比[(±s),分]

2.2 两组患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各项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对比

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在接受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对比(±s)

2.4 两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显示,营养缺乏、营养失衡是导致儿童出现营养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前者主要表现在钙铁、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等方面,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度肥胖上[8-9]。无论哪一种,都会使患儿机体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对其成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一现状,临床通常会以强化儿童保健护理的方式改善各类生长发育问题,确保患儿机体免疫力能够逐步提升,从而更加健康、茁壮成长[10-11]。作为优化免疫力、提升机体抗病能力的基础,营养元素显得十分重要。若患儿机体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元素,则会使其机体运转更为正常[12-13]。然而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所采取的干预内容比较单一固定,并不能够满足不同患儿机体的实际需求,也会不断降低其家长满意度,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带来不利影响[14-15]。而在该研究中,主要针对研究组患儿实施了营养指导,最终效果更为理想,研究组各项生长发育状况评分、干预后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患儿家长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各种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通过为患儿制订针对性的营养指导方案,可以正确引导患儿及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饮食误区,进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营养干预计划,使患儿日常饮食更为均衡,降低因营养补充过度、膳食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营养过剩、过度肥胖问题[16-17]。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指导患儿家长定期来院接受体检,能够科学把控确保其近期生长发育情况,更有助于进行患儿日常膳食计划,使指导方案更加具有灵活性、可行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18-19]。另外在饮食方面,通过分析患儿营养元素缺乏情况,可以指导其针对性摄入相应的食物,进一步改善其不良营养状况,确保患儿能够更加健康茁壮成长[20]。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营养指导,可以使儿童保健护理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患儿整体发育状态更优,家长满意度更高,对于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适合深入探讨与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营养性机体营养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七十九)——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