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5-06 08:46穆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层级妇产科专科

穆军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证明办理处,山东泰安 271000

妇产科,包括妇科和产科,前者负责妇科疾病的诊疗,后者负责产妇的妊娠分娩,该科室对解决女性问题有关键作用。妇产科工作量大,病变类型多样,有周转快的特点,且有时女性的情绪控制不是很好,在妇产科就诊时常存在不良情绪,容易增加妇产科纠纷事件。良好的护理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各项需求,但面对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未能对护士进行全面培训,存在护士能力不一的情况,工作量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得不到优质护理[1-3]。对各护士进行基础管理,仅进行常规考核、培训等,缺乏针对性。护士分层管理,综合考虑护士的任职时间、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能充分协调资源,使妇产科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且该模式下的针对性强,可减轻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4-6]。该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1年8 月36 名妇产科护士为样本,重点评估护士分层管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6 名妇产科护士,随机分为分层组和基础组,各18 名,分层组任职时间1~15 年,平均(8.49±1.22)年;11 名专科,7 名本科;12 名妇科护士,6 名产科护士;年龄22~51 岁,平均(36.81±4.22)岁。此期间就诊的100 例患者中,年龄22~59 岁,平均(40.42±3.99)岁;40 例在产科就诊,60 例在妇科就诊。基础组任职时间2~16 年,平均(9.03±1.81)年;10 例专科,8 例本科;11 例妇科护士,7例产科护士;年龄23~52 岁,平均(37.04±4.91)岁。此期间就诊的100 例患者中,年龄23~60 岁,平均(41.36±3.53) 岁;41 例在产科就诊,59 例在妇科就诊。两组护士、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分层组:护士分层管理,①分层:制订个人信息表,让各护士填写,了解护士的学历、年龄、任职时间等,其中任职不足3 年,仅有专科学历者,将其纳入N1 级,此级别属于助理护士。任职时间超过3 年不足5 年,仅有专科学历者,或任职时间不足3 年,有本科学历者,将其纳入N2 级,此级别属于初级护士。任职时间在5 年及以上但不足10 年,仅有专科学历,或任职时间超过3 年不足5 年,有本科学历者,将其纳入N3 级,此级别属于高级护士。任职时间在10 年以上,仅有专科学历,或任职时间超过5 年有专科学历者,将其纳入N4 级,此级别属于专科护士。②分组:分组时组长需选择N4 级护士,根据层级情况向各组别内进行平均分配,保证各组别内包含4 个层级的护士,单个层级护士可有1~2 名。③培训:培训过程中重视“带教”作用,例如N1 级护士在培训学习时,N2 级护士发挥协助作用,帮助其解决护理中遇到的难题,而N1 级护士重点培训妇产科常规护理、仪器使用等。以此类推,高层级护士予以低层级护士协助,其中N2 级护士重点培训妇产科护理技能、急救技能等,N3 级护士重点培训独立护理技能、护理查房等,N4级护士重点培训妇产科院区管理等。④优化:分层管理四周后,进行专业考核,发现各层级护士的不足,由高层级护士指出优化方向,并协助低层级护士进行学习,经此提高各层级护士的专业能力,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

基础组:护士基础管理,即组织各层级护士参加相同的培训,根据排班情况完成护理即可。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评估维度涉及妇产科护理知识、基础护理、安全护理、文书记录等,同时还包括妇产科急救护理、病房管理等。分值越高,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越高。

②不良事件,需针对各组护士参与护理的100 例妇产科患者进行统计,包括院内感染、护理缺陷、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等。

③护士满意度,评估维度有学习能力、资源分配、工作压力等,共100 分,满意度评估分级和患者满意度相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较

分层组护士护理管理质量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比较[(±s),分]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分层组有1.00%的院内感染事件,1.00%的护理缺陷事件,未出现护患纠纷,有1.00%的护理差错事件,均比基础组7.00%、9.00%、4.00%、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n(%)]

2.3 两组护士满意度比较

分层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基础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患者在妇产科就诊时机体素质差,并且妇科病变反复性强,而产科则关系到新生儿分娩等问题,除专业治疗外,要求妇产科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护士基础管理即在患者进入妇产科后,随机选择护士,让其负责患者围住院期的各项护理服务,但由于各护士的专业能力不一,若病情严重的患者分配到专业能力欠佳的护士,可能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出现较多纠纷事件[7-9]。护士分层管理会考虑到护士的各项因素,重点观察其任职时间以及学历等,了解其专业能力,予以其不同的分级,根据妇产科病变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层级的护士,能达到供需平衡的效果,实现较高的护理资源分配机制。针对各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也有较好作用,由高层级护士针对低层级护士进行辅助和培训,更容易让低层级护士抓住学习重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提升自身能力,以便为妇产科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0-12]。

分层管理过程中,会针对护士的层级进行分组,组别内包含各层级护士,做到协同合作,增强低层级护士的专业技能,在团队协助下也能增强护士积极性,主动学习妇产科护理技能。根据分级情况,明确各护士的职责以及服务内容,在接收妇产科患者时能根据其病情针对性地分配护士,或由各层级护士完成难度不同的护理操作,可提高护理专业性,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降低妇产科患者就诊风险[13-15]。该管理模式中帮助各层级护士制订学习目标,能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帮助其了解自我发展空间,此过程中能养成积极职业态度。小组的建立能加强各层级护士的沟通,详细掌握妇产科患者病情,低层级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时,高层级护士进行指导,可在实践中增强其能力,让妇产科患者得到优质服务。该模式即能减轻各层级护士的工作量,又能满足各妇产科患者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分层管理满意度[16-18]。分层管理模式下展示出较好的流程性,通过分层、分组、培训、优化等途径,能达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可提高下级护士的学习能力,此过程中增加全体培训,能优化妇产科管理技能,经专业人员指出各护士的不足,并协同改进,能有效减少管理中的风险事件,为各妇产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相比于护士基础管理,该管理更能提升护士能力,保持高管理质量,也能减轻其护理压力,可提高护士管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管理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妇产科患者就诊不良事件,得到护士以及患者的双重满意。

猜你喜欢
层级妇产科专科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