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5-06 08:46唐飞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分值医务人员冠心病

唐飞

湖南常德石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南常德 415300

冠心病是指向心脏输送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的情况[1-2],老年人随年龄不断升高,机体代谢减慢,极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致病,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短促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3-5]。在进行临床诊治过程中,部分患者因对病情的未知常会出现恐惧情绪,不配合临床工作,故需要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进行管控,保障治疗效果[6-7]。基础管理模式虽通过管理相关资料、管理治疗流程、管理注意事项等起到管理效果,但具有局限性,缺乏对药物和生活方面的管理。临床健康管理模式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已经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且取得一定的认可度[8-10]。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该院心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0 名,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心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40 名展开研究,以电脑随机分配方式进行分组,参比组(n=20)、观察组(n=20)。参比组:男11 名,女9 名;年龄24~48岁,平均(36.05±1.65)岁;工作年限1~13 年,平均(7.01±1.09)年;学历信息:本科学历10 名,研究生学历10名。观察组:男12 名,女8 名;年龄24~48 岁,平均(35.97±1.68)岁;工作年限1~13 年,平均(6.99±1.12)年;学历信息:本科学历11 名,研究生学历9 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同一时间段内该院心内科接收的患者40 例进行研究,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进行服务,参比组负责的20 例患者中男11 例,女9 例;年龄32~82 岁,平均(57.08±1.32)岁。观察组负责的20 例患者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33~81 岁,平均(56.99±1.3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20 名医务人员应用基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相关资料、管理治疗流程、管理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20 名医务人员应用临床健康管理模式。详细如下:①组建临床健康管理小组。由该院心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需要具备专业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特点,均需要学习老年冠心病疾病和管理知识,展开管理技巧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管理服务,提升管理服务质量。②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组员需要对以往老年冠心病管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具体因素,制订防护措施,将其编入现有规章制度内,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③展开临床健康管理服务。对治疗药物进行管理,在入库前认真核对药物生产厂商和相关信息,检查无误后做好登记工作并入库;维持药物储存环境适宜,控制温度、湿度、亮度适宜,避免药物潮解或失效,保障用药治疗效果;使用药物前认真核对患者和用药信息,严格按照病情和说明书为患者用药,保障治疗安全性。对生活方面进行管理,包括对健康饮食进行管理、对科学运动进行管理、对作息习惯进行管理等。④定期评价管理效果。组员需要对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制定改进策略,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别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工作能力、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①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包括老年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老年冠心病管理知识了解情况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了解越好。

②工作能力:包括对话交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药物管理能力、风险防护能力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25 分,分值越高表示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越强。

③管理满意度:主要是对两组医务人员负责的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调查问卷,分值90~100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很满意,分值70~89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较满意,分值0~69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不满意。管理满意度=(对管理服务很满意例数+对管理服务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对比[(±s),分]

2.2 两组患者工作能力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强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对比[(±s),分]

2.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内科诊治范畴,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11-12]。典型症状有心绞痛、胸部压迫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3-14]。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高,身体素质下降,机体免疫力变薄弱,一旦管理不到位,极易出现各种风险事件,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15-16]。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轻上述风险,保障患者稳定恢复健康。基础管理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临床健康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组建临床健康管理小组、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展开临床健康管理服务、定期评价管理效果等内容,有效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相关认知,增强管理能力,管理价值较高[17-20]。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老年冠心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96.87±3.03)分、老年冠心病管理知识了解情况(96.89±3.05)分均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临床健康管理模式能够丰富医务人员老年冠心病疾病知识,提高老年冠心病管理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对话交谈能力(23.45±1.33)分、应急处理能力(23.46±1.34)分、药物管理能力(23.48±1.35)分、风险防护能力(23.51±1.37)分均强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临床管理模式能够锻炼医务人员对话交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利于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同时,还能提高药物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护能力,保障治疗效果,规避风险因素,提升管理安全性。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比组的70.00%(P<0.05),说明应用临床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对心内科工作的医务人员使用临床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医务人员认知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值医务人员冠心病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警惕冠心病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