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对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影响

2021-05-06 08:46贺彦芳邹利平员勃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术室细节

贺彦芳,邹利平,员勃

长沙市第四医院麻醉手术科,湖南长沙 410006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主要特点为痛觉丧失[1-2]。手术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方式,因其具有有创性,患者易出现疼痛感,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需要采取合适的麻醉方式进行止痛,保障手术效果。但多种因素可对麻醉效果有影响,故需要进行有效管控[3-5]。基础管理模式虽经过管理相关资料,管理麻醉环境,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管理,起到管理效果,但缺乏药物相关管理[6-7]。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需要寻找新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果。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方式,已经普遍应用于手术治疗中,且已经获得一定认可度[8]。基于此,该次研究于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以该院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40 名为对象,对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对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40 名。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参比组(n=20)和观察组(n=20)。参比组男11 名,女9 名;年龄27~45 岁,平均(36.09±1.41)岁;工作年限3~15 年,平均(9.05±1.25)年;学历信息:本科学历18 名,研究生学历2 名。观察组男10 名,女10 名;年龄27~45 岁,平均(35.94±1.44)岁;工作年限3~16 年,平均(9.48±1.22)年;学历信息:本科学历17 名,研究生学历3 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取同一时间内该院手术室分别由两组医务人员服务的患者40 例进行调查,参比组负责的20 例患者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33~79 岁,平均(56.13±1.07)岁。观察组负责的20 例患者中男10 例,女10 例;年龄34~78岁,平均(55.89±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比组20 名医务人员应用基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管理相关资料,管理麻醉环境,管理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20 名医务人员应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①组建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小组。由该院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组成,需要具备专业素养较高、麻醉经验丰富、对话交谈能力好的特点。所有组员均需要学习麻醉手术室相关知识,展开管理技巧培训,经过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管理服务,提升组员专业水平,保障管理服务质量。②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组员需要对以往麻醉手术室管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具体影响因素,制定防护措施,将其编入规章制度内,为日后医务人员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实施奖惩制度,对不良管理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找到相关责任人,扣除当月绩效20%作为处罚,以此提高医务人员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保障管理效果。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③展开管理服务。对麻醉手术室环境进行管理:每日进行清洁消毒,使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和台面,减少细菌滋生风险,降低感染概率;准备好麻醉用品和监护设备,保障麻醉安全性。对工作流程进行管理:麻醉前认真核对相关信息,选取最佳麻醉方式,检查好麻醉机、监护仪等用具,做好麻醉准备工作后,实施麻醉操作;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循环管理;麻醉结束后观察意识状态和肌松情况,麻醉见效后方可展开手术服务。对麻醉药物进行管理:使用麻醉药物前,提前做好申请工作,得到批准后获得麻醉药物;在麻醉前审查药品信息,如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日期等,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药物,保障麻醉效果;定期检查药物保质期,及时更换过期药物,补充缺少药物,为用药提供便利。④评价管理效果。组员需要定期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不足之处,制定改进策略,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别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工作能力、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①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包括麻醉手术室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麻醉手术室操作知识掌握程度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②工作能力:包括对话交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药物管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等,评估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0~25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的工作能力越强。

③管理满意度:主要是对两组医务人员负责的患者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为该次研究自拟评分标准,分值90~100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很满意,分值70~89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较满意,分值0~69 分表示对管理服务不满意。管理满意度=(很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s),分]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s),分]

2.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工作能力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对话交谈能力(23.47±1.15)分、应急处理能力(23.51±1.16)分、药物管理能力(23.54±1.19)分、安全防护能力(23.56±1.21)分均强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工作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后工作能力对比[(±s),分]

2.3 两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参比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管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麻醉手术室是医院重要技术部门,其麻醉效果的好坏与手术效果息息相关[9-10]。科学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保障管理服务质量。基础管理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十分理想。而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组建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小组,学习麻醉手术室相关知识,展开管理技巧培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1-14]。通过分析以往麻醉手术室管理不良事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防护措施,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为日后工作提供参考;实施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管理质量[15-16]。通过展开管理服务,包括对麻醉手术室环境进行管理、对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对麻醉药物进行管理等内容,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保障麻醉工作质量。通过定期评价管理效果,及时查缺补漏,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17-20]。经过上述一系列管理,有效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保障麻醉工作质量,管理价值较高。

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麻醉手术室理论知识掌握程度(95.29±3.31)分、麻醉手术室操作知识掌握程度(95.32±3.34)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能够丰富医务人员麻醉手术室理论知识,增强医务人员麻醉手术室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观察组医务人员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强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能够锻炼医务人员对话交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患者信任感,构建医患友好关系,同时,能够提升药物管理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麻醉效果,规避风险因素,提升管理安全性。观察组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参比组(P<0.05),说明应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说明应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能够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且已经获得患者的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对麻醉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使用细节优化手术室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医务人员专业认知,增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手术室细节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细节取胜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