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管理与仿生管理理论在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的应用

2021-05-06 08:46张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内科儿科科室

张霞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山东泰安 271000

儿童的免疫力较差,在儿童呼吸内科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还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于改进医患关系具有突出作用[1-3]。但是,科室每天接诊的患儿数量庞大,常规护理往往具有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选择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更好地提升科室管理质量[4]。仿生管理理论是近年来提倡的新型管理方式,强调从整体出发,通过在生物中寻找管理方式,儿童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内科疾病的出现较为复杂,受到外界环境和患儿身体代谢的影响,科室的护理难度高[5-8]。儿科呼吸内科应用仿生管理理论可以更好地提升科室护理质量,为探究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与仿生管理理论的应用效果,研究纳入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该院接诊的62 名儿科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开展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儿科呼吸内科62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 名。对照组中女29 名,男2 名;年龄24~38 岁,平均(30.25±4.12)岁;22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9 名本科以下学历。观察组中女30 名,男1 名;年龄24~39 岁,平均(30.22±4.38)岁;23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 名本科以下学历。两组儿科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为儿科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全部护理人员均具有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理解能力较差的护理人员;中途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的护理人员。

1.2 方法

对照组为护理人员提供常规管理方式。根据患儿的病情开展具体的诊疗计划,包含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为护理人员提供仿生管理理论。①设计科室管理质量评价方式,通过收集近5 年内科室管理中的影响要求进行汇总,查阅知网、万方和维普中“儿科”“呼吸内科”管理相关的核心文献,制定护理计划。②坚持以患儿为中心,在科室护理管理中,不仅仅局限在疾病的护理,同时协调关注器官和系统之间的联系,整合护理意见,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③落实流程和计划,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态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为患儿家属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予以患儿同情和支持,给予患儿关爱,让患儿感受到尊重,提升治疗信心,耐心为患儿和家属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帮助患儿家属了解疾病的注意事项,提升患儿的配合程度,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降低恐惧感。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含用药错误、静脉渗漏、摔伤、坠床。

②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以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量表予以评价,总分100 分,分数低于68 分为不满意,分数69~85 分为基本满意,分数高于86 分为很满意。

③统计两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包含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服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分,各评价项目的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科室管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护理人员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科室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在医院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需要对医院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整合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来提升科室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效率[9]。对于儿科呼吸内科接诊的患儿与家属而言,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得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对护理的需求,提升满意度。

常规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完整性,往往效果不佳。仿生管理理论是综合仿生学和管理学的综合性理论,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应用该理论进行管理符合科室发展的需求。仿生管理理论具有综合性,从疾病的整体出发,探究疾病的管理方式[10-13]。仿生管理理论下,综合考虑机体多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整理多学科的专家和临床资源,整体上对疾病进行多角度的管理。儿科呼吸内科管理给予仿生管理理论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设计科室管理质量,汇总与分析科室管理中的要素,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够紧密结合。在仿生管理理论下,坚持与患儿为中心,在患儿护理期间突破传统护理中的弊端,护理的重点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是器官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14-15]。在落实流程和计划中,强化对患儿生命体征的检测,为患儿完善基础性护理,可以提升护理的针对性与全面性,通过制定预见性的护理计划,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护理质量,可以更好地促进患儿健康的康复。儿科呼吸内科患儿的病情危急,护理难度高,应用仿生管理理论可以更好地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有利于改善患儿舒适度,有利于及时改正在科室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有效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管理更加高效化,使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护理环节,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16-18]。

据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包含用药错误、静脉渗漏、摔伤、坠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管理后)科室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包含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服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仿生管理理论的管理效果比常规管理的效果更佳,在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科室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呼吸内科管理中,采用仿生管理理论的效果优于常规管理,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内科儿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圆梦儿科大联合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