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职业倦怠和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

2021-05-06 08:46富博赵岳松王艾莹孙淑贞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社区卫生

富博,赵岳松,王艾莹,孙淑贞

1.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69;2.北京市丰台区和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6;3.北京市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70

职业倦怠是个体对于工作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反应及人际压力源的长期反应,一般认为可以分为情绪疲惫、工作冷漠、缺乏成就感3 个维度,职业倦怠感的出现一般均会对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形成一定的干扰[1-2]。目前有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护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率早就超过50%[3],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客观面对的现实问题,这对于护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障碍。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较多,尤其是同患者相关的各种因素,巨大的压力不仅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构成干扰,同时对于患者的护理操作也有不利的一面。社区护士是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其服务对象同一般的临床护士具有一定的差别,不仅要面对疾病患者,而且还要同健康人员打交道[4-5]。社区护士在参与疾病的诊疗护理之外,还需要完成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治疗、计划生育等多方面的工作[6]。所以,社区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来源更为广泛,也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该研究于2021 年6—10 月对北京市丰台区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职业倦怠和压力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希望为该类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丰台区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职护士113 名进行问卷调查。该研究已经经过相应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调查期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工作;②取得注册护士资格证书;③签署关于该次调查的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在进行调查时因病假、事假等原因,无法完成问卷或在其他医院进修、学习;②实习护理人员以及进修护理人员。

1.4 方法

(1)调查问卷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职业压力源量表。

①一般资料包括护士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护理岗位工龄、社区工作时间、职称、聘用形式。

②职业倦怠水平采用中文版M 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情绪疲惫感(9 个条目)、工作冷漠感(5 个条目)、无工作成就感(8 个条目)3 个维度,每个条目均采取Likert7 级(0~6 分)的计分方法。各维度的分级方法见表1。该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为0.941[7]。

表1 MBI 各维度的分级方法

护士职业压力源量表:采用李小妹等编译的版本,共35 个条目,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5 个维度。每个条目采取Likert5 级(1~5 分)的计分方法,分数高表示职业压力大。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为0.926[8]。

(2)调查方法研究人员首先取得该社区中心负责人的配合以及同意,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避免在调查过程中使用暗示性语言或者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提示,协调社区中心的领导后,在社区中心开集中会议的机会,进行调查表格的统一发放,被调查个体以匿名方式进行当场填写,独立完成,调查人员在确保问卷的填写完整性后收回,由调查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1.5 观察指标

①被调查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②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结果、分级情况和M 氏常模的对比。③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同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④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源各维度评分。⑤被调查护士压力源条目得分前10 项的情况。⑥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变量间相关采用Spearman 与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中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护理岗位工龄、社区工作时间、职称及聘用形式,见表2。

表2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

2.2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评分结果、分级情况和M 氏常模的对比

被调查社区护士在职业倦怠3 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4.35±8.87)分、(8.21±3.74)分、(25.05±7.66)分,3 个维度的评分和M 氏常模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个维度达到重度的构成比为35.40%、34.51%、46.02%。见表3、表4。

表3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情况和M 氏常模对比[(±s),分]

表3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情况和M 氏常模对比[(±s),分]

表4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分级情况

2.3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同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职业倦怠中的3 个维度的评分同社区护士的年龄、婚姻状况、护理岗位工龄、社区工作年限、职称、聘用形式均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5。

表5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同一般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2.4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源各维度评分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源各维度评分中,以“护理专业及工作”的评分最高,为(3.48±0.61)分。见表6。

表6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源各维度评分[(±s),分]

表6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源各维度评分[(±s),分]

2.5 被调查护士压力源条目得分前10 项的情况

“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工资和其他的福利待遇差”“经常倒班” 是被调查护士压力源条目得分前3 项。见表7。

表7 被调查护士压力源条目得分前10 项的情况[(±s),分]

表7 被调查护士压力源条目得分前10 项的情况[(±s),分]

2.6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压力源的相关性

职业倦怠中的3 个维度的评分同压力源各个维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见表8。

表8 被调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与压力源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从研究结果可见,参加测评的社区护士,其职业倦怠大多处于中度以及重度的水平。社区护士在工作性质和业务范围方面,从常规的临床护士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整体角度上看,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之内的各类人群,这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医疗问题。所以,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压力,琐碎的日常事务,被服务人群的多样化以及需求增多等,均导致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十分严重[9]。从研究可见,社区护士的倦怠感同个体的年龄、婚姻、职称、工龄等因素具有相关性。一般而言,社区护士的年龄越大,工龄越长,职称越高,则相应的工作冷漠感越强,同时也缺乏工作成就感。这主要是由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平缓,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反复到社区中心就诊,长期在岗的护士对于该类患者的情况早已熟悉,缺乏新鲜感。该类患者所罹患的疾病也大多无法治愈,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因此护理人员的冷漠感也会相对更高。工作时间较长的社区护士,其往往都是经过长年的反复机械性的工作,年龄偏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的护士,因此其工作成就感也会出现明显的降低。

婚姻状况也会对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产生影响。在该研究中参与调查的社区护士中,相当比例的已经组建家庭,自己要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这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以及精力,在面对一定的家庭压力的情况下,对于工作往往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未在编制内的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往往更加严重,这也是目前我国的卫生体制造成的结果之一。编制外的社区护士其实同编制内的人员从事同样的工作,所承担的压力至少不低于编制内人员,但是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却明显低于编制内人员。长此以往,十分容易导致该类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更为严重。

该研究中对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结果与常模进行了对比,结果可见在各个维度方面的评分均更加恶化。丰台区属于北京市的城郊结合部,辖区内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的流动性大,各类疾病的构成及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构成均十分复杂,这均导致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剧增。而作为基层社区护士的进修、发展、学习机会非常有限,社区护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每日面对枯燥而重复,且具有相当风险的工作,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工作倦怠感发生。目前卫生系统之内可以提供给社区护士的科研项目数量偏少,而社区护士平日里的继续教育工作质量也有待提升,尤其对于护理科研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成为导致社区护士工作成就感不足的原因。

3.2 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社区护士的压力处于中度偏高的水平,其中以护理专业和工作方面的压力最高。目前认为,社区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薪酬福利待遇较差,不规律的调班等是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该研究所选择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一般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多,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社区医院的概念都是条件差,医务人员水平不高,医疗能力无法同大医院相比等,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保健、健康宣教、康复等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社区护士也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地位、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的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受到岗位的限制,工资待遇等确实明显低于高级医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会对工作的积极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顶级的水平,但人口密度过大,社会资源相对缺乏也是残酷的现实。北京市的医疗系统目前正在处于医联体工作模式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整体推进之中,其核心目的是解决广大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升基层社区的公众健康水平。这也对社区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相关的社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缺乏,心理支持也很滞后,社区护士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导致职业倦怠感持续增高。可以认为,患者的期望水平高,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信任感缺乏等都是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

3.3 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

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和多个方面的压力源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护理工作的压力越大,则情绪疲惫感以及工作冷漠感越强,工作无成就感越差[10]。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护士是最为基层的工作人员,但也是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社区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如上文所述,社区护士的工作繁杂,压力较大,导致个体往往情绪耗尽,精力缺乏。无论是医院的管理者还是患者人群,低于社区护理的工作要求也在持续增加,但对于该种工作的价值又没有完全的认可,这种矛盾让社区护士身心疲惫,心理的挫折感产生,对于工作也产生冷漠的情绪。社区护士同样缺乏晋升的渠道和空间,明显地对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在社区工作中,护理人员长期同老年患者以及疾病终末期患者接触,也容易诱发消极心理。目前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而职业倦怠感又会使离职的意愿增加,使工作的差错风险上升。所以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3.4 对策

正确地减轻以及释放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是缓解职业倦怠的基础。政府应该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完善编制,提升社区护士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给予更多的继续教育和深造机会等。基层管理者需重视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压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社区护士的心理疏导,积极听取一线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促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管理者也需改进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为社区护士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平台。社区护士自身也需要积极调整心态,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针对社区护士的心理咨询活动,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社区护士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属性以及压力来源等。

综上所述,北京市丰台区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以及工作压力均较高,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建议有关部门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社区护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压力及职业倦怠,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社区卫生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