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分析》课程改革探索*

2021-05-06 02:06刘赛文贺国文张令君
云南化工 2021年2期
关键词:波谱思政分析

刘赛文,贺国文,张令君,张 劲

(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通过课程思政,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波谱分析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波谱分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理想道德和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根据我校《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以课程思政为主对波谱分析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大纲的修改对照表

1 课程教学大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波谱分析课程要实现育人目的,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就要把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2 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是要培养学生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长期的坚守和几代人的传承。波谱分析课程每一章的第一部分会先介绍该仪器和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通过几代科学家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才真正实现一种技术从发现、发展到应用[2]。在讲解运用四大波谱相关知识解析谱图时,通过精举案例告诉学生每一类药物的结构确定和应用都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细心发现和长期坚守。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新药物就是利用乙醚从植物黄花蒿中低温提取出来的青蒿素。屠呦呦团队在1972年得到了抗疟有效成分,历经数年,通过运用波谱分析方法才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青蒿素从此走向全世界[3]。让学生体会到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尤其是想考研的学生产生对科研事业的向往,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科研工作者才应该是青年的时代偶像。

二是要培养学生慎始敬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近些年,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并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把思政教育迅速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刻不容缓。波谱分析是以光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建立物质分子结构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分子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的方法。要想通过波谱分析得出准确的分子结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配制样品和操作仪器,认真严谨地分析实验数据和解析谱图。引导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修改仪器测试出的实验数据,更不能弄虚作假。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诚信度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三是要培养学生奋发图强、勇担使命的爱国情怀。在讲授四大波谱基础知识时,穿插国内分析仪器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我国分析仪器的研发起步晚,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在中高端技术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目前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4]。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长期坚持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研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深紫外/红外离子化质谱光谱仪、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谱仪、400~600 MHz高场磁共振谱仪、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在线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颗粒质谱装置等。让青年人自觉建立爱国情怀,不断地提升青年人对祖国和科学事业的热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加要意识到我国仪器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紧迫感。

3 “第二课堂”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第一课堂时间与空间之外,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课堂思政与“第二课堂”的对接,依托“第二课堂”这个有效载体,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外化于行,才能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的重要价值,更易于实现知识和价值的融会贯通。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让学生提前接触、认识并掌握生产中的真实技术和操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实践中结合所学专业思考未来的工作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实践接触社会,接受磨练,在与社会的密切互动中坚定理想信念[5]。升华学生对专业的情感认同,同时学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4 教师自身修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必须做到“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自信开展教学工作,对课堂所传播理论、价值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弃过图新,要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开辟教学新思路,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真正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增强学识魅力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自律守正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唯如此,才能使学生在“亲其师”的同时“信其道”,进而达到“敬而受教”的境界[6]。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立德树人。在“大思政”格局下,教师要在结合学科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要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学生一生的财富,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波谱思政分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美国波谱通讯系统公司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