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篇: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05-06 03:14张文萱
走向世界 2021年16期

张文萱

展望“十四五”,青岛提出了商务更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大中型商业网点达到200个以上。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6%;到“十四五”末,服务进出口额突破1100亿元,跨境电商年进出口额达到800亿元。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310亿美元,过亿美元重点项目引进内资总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基本建成,到“十四五”末,片区外贸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基本建成,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项目突破100个。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开区前三主导产业集聚度较2020年提高4%以上。国际经济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伙伴城市网络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国际客厅”在集聚配置国际国内资源要素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域协同开放的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对内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形成发展互动;对外扩大东西双向开放,面向上合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通日韩,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主要围绕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工作。将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立足胶东、辐射黄河流域、放眼东北亚乃至更大区域,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构建优化与黄河流域城市、胶东经济圈等区域的互动协作机制,打造与日韩、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地区)间交流合作的桥头堡。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增强消费供给水平。学习借鉴上海等城市消费理念和模式,实施“青岛购物”系列活动,联动半岛消费联盟资源,开展节庆、网络、服务等消费季、消费月、促销日主题活动,激发消费潜力。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深化与日韩在消费领域的合作,拓宽国际中高端消费品购买渠道,推动在新区及青岛市内传统商业区域开设O2O体验店,扩大青岛跨境电商进口品类(酒类、美妆、保健品、宠食等),加大对高端日用消费品的进口。

强化消费载体建设。发布实施《青岛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20-2035年)》和《“十四五”青岛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一带三区”(滨海消费带和环胶州湾活力提升区、新兴发展区、战略发展区)消费空间。改造提升台东步行街、中山路、城阳鲁邦国际风情街和即墨古城等重点商圈街区,提升便利店、社区超市、美容美发等便民消费网点发展,推进便利店品牌连锁发展,形成“8分钟便民商圈”。改造46处夜间休闲消费和餐饮休闲街区,打造一批网红夜消费打卡地。推进胶东国际机场、邮轮母港设立口岸免税店。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引导商业街区和综合体开展“线上直播+体验”活动,发展“四首经济”(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每年引进发展新零售、智慧商店主力店10家以上,形成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提升城市消费供给质量。通过直播电商、社交营销等开启“云逛街”新模式,培育“小而美”网络品牌。

实施乡村商贸振兴工程。支持1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培育创建20处特色商贸小镇,争创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示范县(市)”。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城乡高效配送,促进城乡配送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成立“青岛市内外贸一体化产业联盟”,推动出口企业“三同”产品进电商、进商超、进社区。支持青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在大型商场、超市设立外贸出口产品专区、专柜,开拓国内市场。

建设高标准流通体系

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施《关于深化创新与应用发展现代供应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复制推广“海尔卡奥斯”“酷特C2M”和“利群智商”等生态供应链模式,争创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先进城市。加快推进市北供应链大厦、平度现代供应链孵化基地建设,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

增强流通主体实力。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結算和仓储物流网络。加快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多维度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降低中小商贸企业物流成本。

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制定体系,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相协调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建立重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

提升商贸流通数字化水平。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支持出口园区和基地创新数字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积极发挥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效益倍增作用,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制定线上线下展会扶持措施,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云采购对接会等展洽活动,加大对欧美、日韩传统市场以及东盟、“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运用5G、云视频等新信息技术,实现“线下集中产品展示、线上集中采购对接”,助力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

增强外贸主体能级。利用自贸青岛片区和上合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引进国内外知名贸易企业落户。支持龙头企业完善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轻质循环油、棉花、橡胶等产品现货综合交易,带动大宗商品进口。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依托,培育一批工贸一体制造业出口企业,打造具有持久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外贸企业群体。

建设高水平贸易促进平台。支持青岛港打造国际棉花分拔转运中心等平台,推动北方船供油中心建设,探索油品混兑调和、锚地供油、跨地区直供等模式创新。支持芝麻、花生等小宗商品贸易发展,形成原料进口、B2B交易、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到末端零售的完整产业链。会同海关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大宗商品生态体系建设,在自贸青岛片区完善仓单标准化和仓单登记体系,优化口岸贸易基础设施。

做优做强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大力培育行业性、区域性国际品牌,促进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转型。基本建成对日韩的物流枢纽,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方面有代表性的重点海外仓;升级打造多个集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商业模式创新基地、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建成市级公共服务平台,集成通关、政务、金融、供应链等服务功能。开展“全球中心仓”模式创新,实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推进服务贸易升级。全面落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对133项试点任务逐项制定推进计划,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拓展新兴服务贸易模式,增强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动能,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规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争取国家重点推进、探索事项在青岛先行先试,全年服务进出口保持正增长。强化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云众包平台与重点接发包市场深度融合,提高服务外包执行额。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保单融资规模,制定关税保证保险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进出口企业予以保费支持。会同金融机构出台跨境电商制定金融保险产品,探索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帮助企业解决收付汇、融资、退换货等问题。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实现对口岸监管资源和码头生产资源的信息化整合。

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优化顶格推进的招商引资制度。实施市领导、区市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顶格招引大项目,区市、部门、产业专班、各攻势合力推进重点项目的机制,对影响重点项目落地的突出问题,实施顶格推进解决,加快项目落地率。制定实施走访计划,通过顶格走访和小分队出击催化投资意向,推动重大项目招商。

依托重大项目招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動各区市、功能区加强主导产业与重点产业链图谱解析,实施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招商。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带动重点产业合作、错位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深化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在经贸投资、产业协作、商旅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开放合作融通,加快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经济圈互动,发挥高铁时代新优势,很好地吸收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经济圈扩散出来的产业,创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国别招引力度。产业方面,突出先进制造业招商,保持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措施,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海洋经济、金融业等项目招引。加快数字经济招商,推动数字产业要素集聚。国别(地区)方面,突破日韩合作,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把握中欧投资协定战略机遇,扩大欧洲国家跨国企业招引。研究部署RCEP系统招商工作,指导区市有针对性开展招商。突出对上合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类、能源类及大宗商品项目招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优势,引进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服务业投资。放大“两区”政策引力,吸引“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资源,推进优质项目集聚。

优化投资环境。建立部门、区市联动的问题协调处置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提高问题处置效率。依托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和调度平台,实现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反馈实时在线办理,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投诉、建议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推进合力。收集重点国别(地区)投资企业的困难问题,建立工作台账跟踪解决,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社会化招商奖励政策,激励各类社会化招商机构推荐引进项目。

有序推动对外投资合作

优化全球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拓展合作,对东盟地区重点推进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合作,推动轮胎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对欧亚地区,重点推进家电电子等优势制造业合作,开展资源产品开发合作;对非洲地区重点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中东欧地区积极扩展国际物流合作。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海尔俄罗斯及印度工业园、海信墨西哥工业园和中程印尼综合产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培育境外产业集聚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引入多元化股东或合作伙伴,降低投资风险。发挥对外援助平台作用,支持企业通过承接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市场。

培育本土国际化经营企业。实施跨国公司培育行动计划,支持海尔、海信等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和研发机构,发展高端价值链,提高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发展“投—建—营”模式,增强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综合优势,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继续推广“青建+”等走出去融合发展模式,发展国际物流、海外仓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

建强高能级开放大平台

发挥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优势。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和“负面清单制”,争取一批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争取空港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支持上合示范区争创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海洋合作“五个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青岛自贸片区对全市高水平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加快实施,推进106项试点任务实施和制度创新,推动保税维修等重点任务突破实施、保税油品扩大业务规模。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制定对标发展行动方案,引導开发区寻标对标,进位争先、创新发展。建立开发区与所在区市、周边功能区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招商引资联动、产业链条互通,“区中园”“园中园”建设取得进展。储备一批具备条件的国际合作园区,制定综合保税区“一区一策”实施方案,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质升级、错位发展。

推动与香港深度合作。落实《青岛—香港深化合作会谈备忘录》确定的重点合作举措。协调推进《青港全面合作集成创新试点方案》,建设“青岛香港国际客厅”,全力促进港企驻青、港货入青,吸引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来青投资。

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提升高水平开放。发挥青岛对RCEP成员国地缘优势和经贸合作基础,帮助企业尽快形成RCEP视角,放大RCEP综合效应,把我市打造成国内参与RCEP的重要前沿和示范基地。前瞻性谋划中欧投资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助力青岛开放。更好实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加大宣介培训力度,提高企业享惠率。

放大“国际客厅”效应。推动国内外多方资源要素通过“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价值倍增。加大客厅嵌入资源的力度,发挥“数字客厅”“云客厅”等线上平台优势,开展网上招商、产业链招商。建立联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及驻外青岛工商中心等作用,加强胶东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商务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Standing at the critical j u n c t u r e o f h i s t o r y , Qingdaos commercial system will follow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PC Qingdao Municipal C o m m i t t e e a n d M u n i c i p a l Government to “take the lead in actively serving the country to build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It will focus on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seek to facilitate domestic circulation through new ways of circulation and boosting consumption, and promo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s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by building a strong domestic market and opening up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period,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of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the mainstay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reinforcing each other, Qingdaos value will be more prominent. Qingdaos commercial system will pool wisdom and strength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city, take the lead in exploring tasks and initiatives that are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and pione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ith a higher level of open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