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2021-05-07 15:34柏蕊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柏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城乡的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中涌现出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成为我国社会基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们在城市中辛苦工作,留守在家里的孩子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缺失了父母的守护与教育,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习生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概述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创新模式,以期为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纷纷选择外出打工,致使越来越多的儿童留守家中。这些留守家中的儿童弱势群体常被称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与其他的孩子一样,能享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劳作。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很少能与父母长时间相处,這就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心、爱护、教育等。这些均让留守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缺失或者性格上的缺陷。随着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用心呵护他们,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我国2015年出台的留守儿童相关文件中可知,留守儿童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常存在自卑的情绪,对自身的综合评价较低。同时,部分留守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付出,情绪不稳定。由于留守儿童比较敏感,极易对周围人产生敌对、仇视的情绪,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还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另外,由于性别、年龄等因素,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出现抑郁的情况越多,且女性留守儿童出现抑郁情况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因此,农村教师需在改善儿童学前教育的同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让其顺利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时间在3个月以上,并由其他的亲属对其进行监护的儿童。由于家庭的缺失以及父母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常存在较大的心理隐患。孩子对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当缺少父母的情感照护时,孩子缺乏安全感,极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精神状态,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村教学资源较为匮乏,缺少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方法和措施,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无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农村学前教育无法积极展开合理的工作,更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且,开展学前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教学资源,农村不仅缺少教学资源,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农村未设立专项资金引用机制,无法保证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规范性,最终影响教育质量。

三、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劳动力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我国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富余的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口收入,让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不再四处奔波,留守儿童的数量自然就会大幅下降。此外,农村需加大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设置相关标准,以此发展农村经济。

(二)提高各项管理工作力度

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村学校需将留守儿童教学纳入管理重点,重点突出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工作内容,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农村学前教育还需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儿童建立相关档案,保证按照不漏、不重复、不弄错的原则进行各项管理,以此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实施。同时,教师和学校还需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合理的管理,积极开展无缝隙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管理效果。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幸福成长的摇篮,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引导孩子,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架起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坚固的桥梁,创造一个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大环境。例如,农村可以设立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改变隔辈教育的方式,帮助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还可以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家长教育之家”等。同时,留守儿童的父母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补全他们应得的关爱,及时地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辅助长辈对孩子进行更加完善的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最大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孩子的祖辈解决教育上的困惑,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保证留守儿童的受教育平等权

农村学校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让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减少儿童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所以,农村学校要及时处理教育中存在的偏差,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受到教育,对儿童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工作,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顺利地成长。

(四)有针对性地干预,弥补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亲情和家庭的关爱,因此,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如果想要彻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帮助留守儿童找回缺失的亲情,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校之间有效良好的沟通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式之一。比如,教师与家长多交流,提高家长的认识,鼓励家长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教师也可以利用代理家长等形式,来满足留守儿童对于亲情的渴望和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等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五)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

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情感的关爱和呵护,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有义务为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的教育。所以,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咨询室,让有需要的学生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可以有效消除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同时,针对一部分学校不具备开设心理咨询室条件的情况,农村有关教育部门可以将心理咨询室设立在某村,使该村及附近村镇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心理疏通,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健康且正确的价值观。

农村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教师还可以开展家校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作为教师,应重视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情况,为学生制订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案,从而实施质量更高的学前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儿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