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021-05-08 03:48陈文林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4期
关键词:竖笛乐器笔者

陈文林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在這一时期,音乐教师可选用操作简单的竖笛进行教学。学竖笛不需要任何音乐基础,也不需要读谱。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提升学生对这一乐器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

一、渗透乐器文化,深化意识

学习竖笛前,教师需要简单讲解这一乐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竖笛的来源,拓展音乐常识,深化音乐意识。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青年友谊圆舞曲》这一课时,笔者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竖笛的历史。竖笛起源于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因其音色圆润、曲调优美,随后在欧洲各国流行,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传入中国之后,也得到广泛流传,甚至成为独奏乐器,为大家所喜爱。了解了竖笛文化,学生对竖笛乐器的学习便不流于表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随后笔者通过迁移让学生课后自主了解其他乐器的文化背景,并安排在下节课轮流讲解。在这个过程,学生认识到今天我们所接触的乐器不仅是一种演奏方式,更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化文化意识,在文化熏陶中学习专业乐器。

二、营造互动氛围,交流探讨

班级授课制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对乐器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传授专业系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彼此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这一课时,笔者先用5分钟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用竖笛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给学生的听觉造成强有力的冲击,激发了学习演奏的强烈欲望。接着笔者进行教学示范。最后让学生亲身体验,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分组,两两一组,互相展示,就演奏竖笛的一些技巧和感受进行交流,在互相学习中学习经验、强化体验效果。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往往更加有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为他们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熟练演奏,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三、设计课堂活动,花式练习

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模仿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这对于高年级学生的乐器练习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水平差异,所以机械式的练习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例如,教学《欢乐颂》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乐器所表达的音色及旋律的差异,第一个环节,以笔者为中心,学生围成一圈站立在周围,每人吹奏一句,与教师进行互动演奏。小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第二个教学环节则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大胆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式的演奏,如“33321”“53231323”等数字式演奏方式。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积极自主设计演奏内容与形式,自觉探寻演奏乐趣,同时通过竞赛看到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产生学习与加强练习的内在动力。

花式练习方式不仅能使课堂耳目一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不一样的教学感受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创新式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特色,所表达的音律、音色以及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笔者选择竖笛这样的乐器作为“引路人”,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契机,使他们对乐器有初步的、系统的了解。上述几方面实践,旨在促进竖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刘 平

猜你喜欢
竖笛乐器笔者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学乐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乐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