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思考

2021-05-09 16:10周梅刘兴全
民族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状

周梅 刘兴全

[摘要]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项目研究角度切入,将2010-2019年间有关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立项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对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以及项目名称的高频词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立项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不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而且与时俱进,项目研究紧密与国家政策导向关联。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未来发展,应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实践应用研究,关注艺术学新兴边缘学科研究。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现状;民间美术

中图分类号:J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1)09-0093-08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学科研项目,全国各艺术学研究机构和高校对其申报工作都高度重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艺术学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整体水平,它对整个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近十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学立项情况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些立足于艺术学项目的整体研究,如甘锋、姚远撰写的论文“2007-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研究”[1]、李咏梅撰写的论文“艺术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实力初探—基于2013-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情况的分析”[2]等;也有研究艺术学中单一学科项目立项情况,如徐天祥发表的论文“宏大精深、构建体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音乐项目选题分析”[3]、王学峰发表的论文“近五年戏曲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以2015-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项目为观察中心”[4]、孔凡栋等人发表的论文“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服饰学立项情况研究”[5]等。这些成果都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不同角度研究艺术学科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对艺术学申报项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数据为依据对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进行分析,目前尚属于空白。特别是2010-2019年间,国家出台了如“非遗”“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极大地推动艺术学科的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也积极契合国家社科基金所倡导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其项目研究热点在立项情况中都有所体现。由此,笔者对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相关的立项项目,从项目类型、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分布、项目名称的高频词等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性分析,归纳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发展态势,并对未来研究走向进行思考。

一、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资助项目数据分析

西部地区是指四川、陕西、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①。

(一)研究数据的获取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的获取主要有两个渠道:其一,根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提供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课题汇编(2013-2018)”②,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的2010、2011、2019年立项名单③,然后通过人工筛选,选出近十年来与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相关的立项项目,共计90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作为统计数据的功能。

其二,为了保证研究内容的权威性,本文还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保证了研究成果与项目的连续性。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栏目中选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进行检索(2010-2019年),检索出4720篇论文,再分别以西部少数民族名称对4720篇论文进行检索,最后人工筛选出与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相关的论文75篇,由于论文搜索的遗漏等原因,成果的统计无法做到详尽,难免有挂一漏万之缺憾。除此之外,还通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中的结项名单④,对以专著为结项成果的项目进行分析。

(二)立项项目信息的数据分析

近年来,艺术学立项项目总数逐年增加,基本上维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增加的立项主要在一般项目和西部项目上,这体现了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艺术研究的政策倾斜[6]。近十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项目共计1741项,其中与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相关的项目共计159项,占总数的9%,而民间美术相关研究项目有90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31项,青年项目22项,西部项目33项,从统计数据来看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也有明显的起伏不定趋势:2016、2017、2018年的数据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同时,笔者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的有关西部少数民族美术研究的立项项目也进行数据统计,包括民族问题研究、宗教学、民族学、哲学等研究方向,共计47项,不容小觑。

(三)立项项目负责人及其学科背景分析

为力求更直观、深入地分析立项情况,本文将近十年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立项项目责任人所在机构性质、学科背景进行分析:从表2数据来看,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科研力量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校、艺术研究院(所、中心)、文化和旅游部(厅、局、馆)、艺术馆及其他科研机构。而高校是获得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项目资助的最大主体,共计86项,占总数的96%,占据绝对优势;艺术研究院(所、中心)3项,占2%;文化和旅游部(厅、局、馆)1项,占1%,改变了过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集中于艺术科研院的局面。而在立項的高校中,综合性重点大学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共计43项,师范类院校也表现突出,共计21项,而专业性艺术类院校立项有1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科研实力乃至科研志趣的集中体现,通过立项单位分布情况分析,可粗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力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态势,也看出相关高校的专业教育发展状况、科研专长等情况。

如表2所示,艺术学立项项目不再集中于艺术研究机构或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越来越多的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获得立项成功。由于重点项目要求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所以3项重点项目(项目的研究范围并非只研究西部民间美术,但有直接关系)主要集中在专业院校。在综合性大学中,立项单位相对集中于偏重文科类的大学,但是也有不少理工科大学立项,并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有两项,西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也有收获,充分体现了理工科院校在艺术学研究方面的“学科互补、艺工融合”优势。随着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科研发展趋势,将会有更多的理工科院校立项单位应运而生。

(四)立项项目课题名称的高频词分析

针对筛选出的90个民间美术立项项目,借助Excel软件对项目题目进行词频统计,通过筛选和统计,得到重复词60多个,因为篇幅有限,只对十年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罗列,共计24个词条,“传统”“传承”“文化”“非遗”“工艺”等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它反映民间艺术研究侧重的热点和趋势。具体统计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有关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立项课题比较集中于传统文化、工艺传承、保护与发展,以及对非遗关注度也比较高,可以看出,当前西部少数民间美术研究具有广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意义。而民间艺术的实践项目相对减少,有关当代创新发展的立项项目并不突出。同时,笔者对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整理出来的有关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论文,采用同样方法进行热点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与立项项目题目的热点比较接近,都比较偏重传统文化、工艺的研究,实践创新性研究论文不多。

二、立項情况反映的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态势

科研项目立项选题一方面表明了人们在当下科研中所具体关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的艺术科学研究和艺术文化建设需求。近十年来,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的引导下,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在艺术基础理论研究、设计研究、美术研究、艺术文化综合研究等研究方向都有立项项目,也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一)回溯传统,注重民间美术基础理论的建设

根据90个立项项目主题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民间美术史、民间美术文化、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等方面,其中“史论”“传承”等方面研究比较集中,这代表了当下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主流方向和总体趋势,即比较侧重于民间美术基础理论和美术学科本身的学术研究。

1、重视史论研究,力求构建传统民间美术研究理论体系

从民间美术研究立项的具体项目选题来看,侧重于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历史挖掘,“传统史论研究一直是我国艺术学科,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强项,这与我国文化历史悠久的国情和注重以史为鉴的学术传统有关,是我们的学术优势和学科优势。”[7]我国一直具有以史为鉴的学术传统,注重民族艺术基础史论研究,梳理少数民族艺术发展脉络,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夯实基础,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艺术史研究包括通史、综合艺术史、专门史等种类,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相关史论研究主要以专门史为主,或者以某少数民族某种艺术为研究项目的专门史,或者以某一地域(如青海、西藏等)、某一民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某一艺术方向(音乐、舞蹈、美术等)为研究对象的艺术史,既属于专门史又属于区域史[8]。从近十年的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立项项目名称来看,仅名称包含“史”的项目有11项,占总数的12%。如“云南造物设计史”(2019年)、“维吾尔族工艺美术史”(2018年)、“中国藏族传统设计史研究”(2014年)、“藏族绘画勉萨派风格史研究”(2018年)等。其中传承人口述史为主题的项目共有5个:“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美术传承人口述史研究”(2019年)、“内蒙古民间剪纸高龄传承人口述史调查与传统纹饰谱系研究”(2017年)、“青海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口述史”(2017年)、“羌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2019年)等,通过访谈、口述实录等办法,为当代艺术学发展的历史保留下第一手资料,这对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另外,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名单里也有不少相关的选题,例如“清水江流域苗族银饰文化400年发展史”(2018年,青年项目,民族学)、“蒙古族服饰文化史研究”(2013年,一般项目,民族问题研究)等。

基础史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奠基石,史论研究和田野调查可以更好地为民族民间艺术向深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推动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理论研究,以及开发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2、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突破

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美术立项项目中,民间工艺项目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共计约34项,占比37%左右,占据主导位置,这与民间传统技艺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内涵有关,而民间传承物的研究很多侧重于工艺研究。其次西部少数民族数量多,民间工艺门类复杂多样,便于研究选题。随着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推进,也大大促进了民族工艺美术的立项,如“工业化背景下的嘎玛藏族传统首饰设计艺术与工艺研究”(2012年)、“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谱系研究”(2012年)、“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工艺文化研究”(2013年)、“新疆传统‘帕拉孜编织工艺与应用研究”(2014年)、“青海藏式传统木雕艺术考究”(2014年)、“宁夏回族工艺美术品研究”(2016年)、“藏族传统纹样的流变及其类型的研究”(2016年)、“藏族首饰文化发展研究”(2017年)……从项目成果中也有大量与手工艺研究相关的专著,如王建撰写的《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谱系研究》、刘晓蓉撰写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境民族染织工艺研究》、花睿撰写的《新疆传统“帕拉孜”编织工艺与应用研究》等专著。从发表论文来看,光刺绣研究就有10篇,技艺/工艺的文章就有7篇。

立项项目还比较注重传统民间美术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如“侗族传统木作营造技艺数字平台构建及推广研究”(2017年)、“数字化背景下西南地区羌族民间图像的抢救、整理与研究”(2017年)、“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2014年),“白族口承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数据库建设”(2012年)等。依托计算机数据技术高质量地保存民间美术资料,便于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这为传统艺术史料和资源保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为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为民间艺术持续长效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对西部民间美术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笔者搜索2010-2019年知网数据发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论文有1195篇,其中基础理论研究数量较多,如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分析,如姬国强《从剪纸看西部民间美术的美学哲理表现》、肖海英的《传统民族艺术语境下的民间美术价值辨析》;如民间艺术的现状调研也比较图书,如蒋晓昀《美术学视野下安顺蜡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田丽《巍山彝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变迁浅议》等。比较突出的是,基于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76篇,如李雅日发表的论文《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利用价值探析——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为例》、肖兴华的《贵州民间美术资源进课堂的思考》等。近几年来,民间美术研究专著出现了一些数字化保护研究,如张皋鹏著《川西少数民族服饰数字化抢救与保护(羌族服饰卷)》,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探索出一套羌族传统服饰数字化抢救与保护的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化资料库。

(二)紧跟国情,选题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站在国家全局发展立场设立的课题,课题申报指南作为艺术学科研究规划的重要参考,明确指出“进一步突出重点,针对我国艺术学各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文化建设中亟待研究回答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⑤,其指导作用不容小觑。课题指南只是从规划层面来反映学术方向,那么实际立项情况更能说明学术界的响应和研究力量的显现。艺术学科紧跟国家形势发展,着重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选题更是如此,立足学术前沿,注重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性研究,越来越看重社会发展赋予传统民间美术的新要求,密切结合国家文化建设实践的优势,从而推动民族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保持不断

2011年“非遗”法出台后,非遗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内涵的民间美术,如何在当代能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民间艺术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也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家社科艺术学立项项目中以“非遗”为关键词的项目较多,共计16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发展,如“西北地区传统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影像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2013年)、“‘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记录与传播研究”(2016年)、“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016年)等;包括涉及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调查,如“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2010年)、“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2010年)等;也包括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如“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2011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绘本创作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为例”(2017年)、“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研究”(2017年)等;包括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问题,如“丝绸之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流变分析”(2017年);以及对非遗传承机制进行研究,如“新疆区域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与实践研究”(2017年)等。

除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以外,本文搜索了近十年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有大量以非遗为主题研究的论文,可以看出各学科方向都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求,从而达到助力于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目的。以《裝饰》杂志为例,2010-2016年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论文就有74篇,其中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有10余篇,虽着力于非遗,但是研究内容是多元化的,从保护的手段、路径,到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等,如2019年吴小军发表的论文《手工艺的出路——以贵州雷山银饰锻制技艺为例》等。

2、时代发展要求下少数民族美术的研究变化

2017年3月,当时的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加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此背景下,“精准护贫”“乡村振兴”“文化产业”成为民间美术研究中的高频词,如“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红河流域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体系研究”(2019年)、“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云南特困民族手工艺开发研究”(2017年)、“民族地区手工技艺传承机制与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2015年)、“藏羌彝走廊特色文化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2019年)等。虽然从项目题目中直接出现“产业化”的项目不多,但是与其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不少,如包含“开发”词语的项目就有3项。除此之外,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开始实质性启动,而地处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西部地区,无疑近水楼台先得月,虽然从立项题目中出现“一带一路”项目不多,如“‘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记录与传播研究”(2016年),但与之相关的项目不少,这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回应。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理念,既要站上传承历史的角度,又要符合当下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求,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相比国家社科立项项目,期刊论文发表更能体现出时代发展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以知2010-2019年的数据为依据,搜索主题“民族+乡村振兴”,近十年来,2017年前鲜有文章,2017年有7篇文章,如蒋星梅发表的论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村寨游艺民俗资源开发的方向、原则与路径——以贵州黔东南苗侗聚居区为例》,而2018年、2019年分别有127篇论文,2019年551篇,2020年639篇,呈直线上升趋势。

(三)聚焦前沿,注重学术研究的创新

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进行跨学科研究,当然,艺术学也不例外[9]。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对新兴和交叉学科越来越关注,民间美术研究也应突破单一学科的研究局限,既显现自身特色,又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与方法论,以及解决国家艺术学科面临的现实问题。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立项项目中,以“创新”为关键词的立项项目有两项:“基于贵州苗族女性传统服饰技艺的创新设计研究”(2019年)、“丝绸之路染缬文化传承的多维创新机制研究”(2015年)。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还呈现出交叉学科的研究,如“贵州地区苗族刺绣艺术动画化的应用研究”(2018年)、“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研究”(2017年)等等。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以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动态研究,突破原有研究的局限性,从而推动文化事业整体繁荣发展。

民间美术创新从发表论文上分析,“民间美术+创新”,搜索出416篇文章,归纳分析后发现,民间美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同的视野,如消费社会视域、新文创时代、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数字化、创意经济等;其二,民间美术运用在不同的行业,如现代舞台美术、环境艺术设计、动画、包装设计、而近几年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研究较多;其三,研究目的不同,如产业化开发、活态传承等。总的来说,部分论文研究内容大同小异,突破性不大。而专著方面,比较集中于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其他创新的内容有一些,如2019年晁洪娜撰写的专著《民间美术在数字动画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途径研究》,从民间美术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出发,探讨了其在数字动画中的创新应用,探讨了民间美术在数字动画领域的发展途径。

三、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对近十年西部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态势分析,笔者对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其一,基础理论研究还会持续。通过立项课题分析,发现人口相对较多、历史脉络较为清楚、聚居地区较为稳定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西部少数民族较多,民间美术资源丰富,还有很多民族以及民间艺术中的某些领域关注较少,更缺少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其二,实践应用研究有待加强。《2017年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提倡:“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⑥应用对策研究成为被提倡的申报方向。“一些敏锐的学者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在不放弃长线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了紧贴时代、反应迅速的应用对策研究。”[10]当前国家文化建设飞速发展,加强民间艺术应用对策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相比之下,西部民间美术研究在着眼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点项目比较缺乏,这对推动学科建设和拓展研究领域方面是不够的,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了促进民间艺术良性发展,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探寻出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从而为落实国家文化战略执行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其三,重视艺术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艺术学专家评审课题立项,对于国家社科基金来说,专家们更侧重于对艺术学新兴、边缘学科课题的立项[11]。当前理工院校立项项目的数量增加,弥补传统学科中的民间美术学术研究局限性,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科研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推动艺术科研发展。除此之外,未来跨学科、跨区域、多部门项目合作研究也将成为必然。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gov.cn/。

②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课题汇编》,(2013-2018)[2019-04-04].http:https://yskx.mct.gov.cn/index/more/toDetail?no=9。

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0年度、2011年度、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http://www.nopss.gov.cn/。

④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结项名单.https://yskx.mct.gov.cn/index/more/toDetail?no=9。

⑤《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公告》,载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2018年1月15日(截至2018年9月16日)。

⑥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网,《2017年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http://www.ynpopss.gov.cn/html/2017/tongzhitonggao_0116/1608.html。

参考文献:

[1]甘锋,姚远.2007-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3).

[2]李咏梅.艺术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实力初探——基于2013-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情况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03).

[3]徐天祥.宏大精深、构建体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音乐项目选题分析[J].人民音乐,2017(08).

[4]王学峰.近五年戏曲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以2015-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项目为观察中心[J].艺术百家,2020(01).

[5]孔凡栋,宋玉茜,季晓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服饰学立项情况研究[J].服装导刊,2020(04).

[6]李咏梅.艺术学研究的现状与研究实力初探——基于2013-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情况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05).

[7]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J].艺术百家,2010(05).

[8]梁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裕固族的民间艺术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9]董明.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看艺术学科发展现状[J].民族艺术研究,2010(05).

[10]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J].艺术百家,2010(05).

[11]孙淳.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艺术科学研究现状——基于2007-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统计分析[J].艺术研究,2018(02).

收稿日期:2021-01-10责任编辑:许瑶丽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藏彝走廊民间美术资源的调查整理与开发研究”(14YJC76009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科研项目(重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藏羌彝走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IP的开发利用”、西南民族大学2021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茂县原生态羌文化走廊建设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21FWMZ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梅(1975-),女,重庆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少数民族艺术;刘兴全(1965-),男,四川资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导,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历史与文化。四川 成都 610041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现状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