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2021-05-13 11:25魏婷王伟谢鹏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康柏西雷珠浅层

魏婷,王伟,谢鹏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眼科,安徽 宿州 234000)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nAMD)又称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属于视网膜黄斑部的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的上升呈升高趋势[1]。nAM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是导致nAMD患者视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调节新生血管生成和渗漏的重要因子之一,与CNV的形成密切相关[2]。近年来,临床上常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nAMD,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是两种最常用的抗VEGF药物,均可抑制病理性血管的生成,但对于两种药物对nAMD的治疗疗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3]。因此,本研究拟探究眼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nAMD的疗效及对患者视力、CMT和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04例nAMD患者,根据患者自行选择药物的意愿将其分为康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每组各52例。康柏西普组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51~79岁,平均(68.24±5.19)岁;病程1~5个月,平均(2.86±1.04)个月;病眼52只。雷珠单抗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50~81岁,平均(67.87±5.23)岁;病程1.5~5个月,平均(2.91±1.07)个月;病眼52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关于nAMD的诊断标准[4];(2)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3)经眼部荧光血管造影或OCTA检查确诊为nAMD。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2)其他视网膜病变患者;(3)青光眼患者;(4)已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者;(5)已接受其他抗新生血管治疗者;(6)有黄斑前膜及黄斑裂孔者;(7)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 d及术后1 d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术前常规消毒、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丙美卡因滴眼液(ALCON-COUVREUR,批号:H20160133)行表面麻醉,滴眼3次。

康柏西普组给予眼内注射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取无菌针头,抽取0.5 mg/0.05 mL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更换药品专用注射针头,检查患者光感及眼压,于鼻上方或者颞上方角膜后缘3.5~4.0 mm后将针头垂直刺入,用显微镜确认针头位置,在针头进入玻璃体腔后注入药液,注射完成后拔出针头轻加压穿刺孔15 s,再次检查患者光感及眼压,应用无菌敷料包扎患眼,每月注射1次,注射3次后改为每季度1次,共治疗12个月。

雷珠单抗组给予眼内注射雷珠单抗(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20170003)治疗,取无菌针头,抽取0.5 mg/0.05 mL雷珠单抗注射液,然后更换药品专用注射针头,注射方法同康柏西普组,每月注射1次,共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随访:采用门诊复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观察眼部病变改善情况。(2)治疗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根据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改善情况判断治疗疗效[5]。显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60 μm,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情况明显好转;有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7个字母以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薄40~60 μm,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现象有所好转;无效:最佳矫正视力无变化或下降,黄斑中心厚度无变化或增加,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无好转或增强。(3)OCT检查:应用德国蔡司Cirrus HD-OCT检查仪,采用内注视法进行检查,扫查患者眼部黄斑区,自动测定黄斑中心凹1 mm区域内的厚度,即为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并对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进行分析,观察OCT图像,统计ORT发生情况(即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强反射边界包绕弱反射空间结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ORT形态变化。(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6]、CMT、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及黄斑容积。(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VEGF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6)CNV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治疗3个月后CNV渗漏情况将其分为渗漏停止、减少、持续、增加、复发[7],减少率=(停止例数+减少例数)/总例数×100%。(7)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眼内异物感、球结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康柏西普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ORT发生率比较

康柏西普组治疗1个月后ORT发生率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ORT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比较

治疗后1个月,康柏西普组的BCVA值大于康柏西普组,CMT及黄斑容积小于雷珠单抗组,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CNV渗漏情况比较

两组CNV减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CNV渗漏情况比较[n(%)]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及VEGF水平比较

康柏西普组治疗后血清CRP及VEGF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及VEGF水平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柏西普组术后并发异物感、球结膜下出血各1例;雷珠单抗组术后并发异物感、一次性眼压过高、球结膜下出血各1例;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vs.5.77%,χ2=0.210,P=0.647)。

3 讨论

nAMD导致视网膜的色素上皮层渐进性萎缩,引起视网膜感光细胞萎缩丢失,使黄斑区表现为局部脱色素灶、玻璃膜疣及地图状萎缩,从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8]。Chien等[9]研究指出,应用抗VEGF药物3+PRN方案治疗nAMD,可改善患者视力。康柏西普是一种基因工程重组人融合蛋白,可降低VEGF与受体的解离速率,减轻因视网膜渗漏而引起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附着力,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其作用靶点相较于雷珠单抗多,对CC基因型患者视力改善效果较好,进而可提高治疗疗效[10]。本研究中,康柏西普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雷珠单抗组,治疗后1个月的BCVA值大于雷珠单抗组,CMT及黄斑容积小于雷珠单抗组,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低于雷珠单抗组,说明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视力,与Aydin等[11]研究类似。3个月后,两组的BCVA、CMT及黄斑中心凹浅层血管密度、黄斑容积对比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药物治疗nAMD的远期疗效差异不大。

炎症反应过程会诱导玻璃膜疣的形成,为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分子环境,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12]。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凋亡细胞的数量会随之增多,激发细胞内溶酶体系,降低RPE细胞吞噬、清除代谢产物的能力,残留的产物会作为慢性炎症刺激因子,诱导炎症反应,加重视网膜损害[13]。Hasler等[14]研究发现,较多炎症介质均可产生和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且与患者血清VEGF水平有关。康柏西普可阻断VEGF所有活性亚型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可减少黄斑水肿,降低新生血管渗漏,减轻因血管渗漏、水肿引起的炎症反应,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而导致新生血管破裂,且其对VEGF的亲和力优于雷珠单抗,故其改善VEGF的水平强于雷珠单抗[15]。本研究中,康柏西普组血清CRP及VEGF水平低于雷珠单抗组,说明对nAMD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可降低VEG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赵晨皓等[16]研究指出,应用康柏西普治疗nAMD,可改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nAMD的病因主要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渗出、出血及瘢痕形成而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功能衰退引起的,持续水肿会导致患者视网膜光感受器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影响黄斑区结构[17]。邓吕红等[18]研究指出,应用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可改善患者黄斑区结构。康柏西普为抗VEGF药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进而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及色素上皮层的脱离,改善黄斑区局部结构。本研究发现,康柏西普组治疗1个月后ORT发生率低于雷珠单抗组,说明应用康柏西普治疗nAMD,可促进黄斑区结构恢复,与上述研究一致。另外,本研究发现,康柏西普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对nAMD患者给予康柏西普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与既往研究结果相同[19]。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治疗nAMD的近期疗效高于雷珠单抗,且能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改善黄斑区结构,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康柏西雷珠浅层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包气带浅层地热容量计算方法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