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搅拌磨在豫西南某微细粒晶质石墨矿中的应用①

2021-05-16 14:31李荣改孙景敏李志伟王誉树
矿冶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粒级磨矿细度

李荣改,徐 靖,孙景敏,李志伟,王誉树,周 晶

(1.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 郑州450012;2.河南省矿物加工与生物选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450012)

石墨是一种特殊的非金属材料,但有金属的优良性能,具有润滑性、耐高温、耐酸碱、导电导热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冶金、电气、轻工及机械等部门[1-3]。大鳞片石墨的天然疏水效果好,可浮性强,采用常规的再磨再选即可获得较高品位的精矿,但鳞片较小、嵌布粒度细、含泥量大而且共生的脉石矿物种类繁多的,选矿难度较大[4-6]。

近些年河南省地质队在豫西南南秦岭地区做了大量的勘查工作,累计查明石墨矿物量3 412.3万吨,该成矿带远景资源量达上亿吨[7]。为了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本文在查明矿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选矿试验,发现该矿石为微细粒晶质石墨,结晶程度较低,片状结构发育不好,嵌布关系多样,结构复杂。提纯阶段采用传统的磨矿设备难以提高石墨品位,故以立式搅拌磨为精选再磨设备进行了选矿提纯研究,最终提供了经济可行的选矿流程,可为当地石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1 矿石性质与仪器设备

1.1 矿石性质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见表2。

石墨是该矿石的有用矿物,多为不规则状、鳞片状,黑色不透明。其赋存状态分为两类:①石墨鳞片及石墨集合体主要呈条带状或细脉状集合体与石英、云母相间分布沿层理延伸定向排列,部分石墨和白云母、石英密切共生,石墨和白云母定向排列;②石墨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为复杂,主要嵌布在石英、斜长石、云母、闪石等脉石矿物粒间,部分呈细小的不规则状的星散或浸染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少量石墨被包裹在脉石矿物中。

表1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表2 原矿矿物组成(质量分数)/%

该地区石墨粒度大小分布不均匀,最大的可达0.338 mm,粒径主要集中在0.025~0.150 mm之间,其中-0.15 mm粒级占92.85%,以微细粒为主;而+0.15 mm粒级仅占7.15%。

由此可见该矿中石墨为微细粒晶质石墨,但是结晶程度较低,片状结构发育不好,嵌布关系多样,结构复杂,这种结构决定了石墨单体解离较为困难。

1.2 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主要设备及仪器包括智能球磨机(RKZQMΦ250×100型和XMQ-67Φ150×50)、立式搅拌磨机(JM-3型)、三辊四筒棒磨机(XMB-70型)、浮选机(XFDⅢ-1.5L型、XFDⅢ-0.75L型和XFDⅢ-0.5L型)、真空过滤机(XTLZΦ260/Φ200)和 数 显 鼓 风 干 燥 箱(GZX-9240MBE)等。

依照国标GB 3251—2008石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固定碳测试分析。

2 选矿试验研究

2.1 粗选条件试验

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种类(煤油、柴油、变压器油)和用量、2#油和生石灰用量以及粗选浓度等条件试验,最终确定的试验条件为:粗磨采用锥形球磨机将矿石磨至-0.074 mm粒级占90%,然后进行浮选,捕收剂煤油用量400 g/t,起泡剂2#油用量150 g/t,调整剂生石灰用量500 g/t,浮选浓度20%。最终可以获得固定碳含量30.16%、回收率96.29%的粗精矿。

2.2 精选条件试验

2.2.1 磨矿设备的选择

经探索试验和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由于该石墨鳞片片径细微,要获得高品质石墨精矿就必须对石墨粗精矿进行再磨再选。再磨再选过程中磨矿设备非常重要,因此在粗磨粗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三辊四筒棒磨机、搅拌磨和球磨机按照图1所示流程分别进行了粗精矿再磨再选试验,结果见表3和表4。

图1 再磨再选试验流程

表3 再磨再选试验结果

表4 不同磨机磨矿效果对比

由表3可知,用3种磨机磨至相同的细度进行浮选后,立式搅拌磨的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均较好。由表4可知,用3种磨机磨至相同细度后浮选,球磨机和搅拌磨精矿的固定碳含量相近,但球磨后+0.147 mm粒级石墨固定碳含量较低,说明精矿中解离好的石墨多处在-0.147 mm粒级产品中,这也说明用球磨机磨矿会破坏石墨鳞片结构,造成细鳞片增多,使不同粒级固定碳含量相差较大。因此再磨再选时选用搅拌磨。

2.2.2 再磨1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在粗磨粗选条件和再磨设备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再磨细度条件下的精选1浮选结果见图2,其中磨矿浓度30%。

图2 再磨1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随着再磨1磨矿细度增加,精矿固定碳含量上升,回收率下降。综合考虑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选择再磨1细度为-0.045 mm粒级占85%,此时精矿固定碳含量68.55%、回收率89.93%。

2.2.3 精选1捕收剂煤油用量试验

由于再磨会导致石墨矿物表面亲水,需要补加药剂用量,因此在再磨1磨矿细度为-0.045 mm粒级占80%、2#油用量150 g/t、浮选时间3 min条件下进行了精选1煤油用量浮选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随着煤油用量增加,精矿固定碳含量逐渐降低,回收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确定精选1煤油用量为150 g/t,此时精矿固定碳含量和回收率分别为68.33%和89.86%。

图3 精选1煤油用量试验结果

2.3 闭路流程试验

按照条件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进行了闭路试验,试验流程如图4所示,结果见表5。

图4 闭路试验流程

表5 闭路试验结果

从表5可知,闭路试验最终可以得到固定碳含量94.05%、回收率95.74%的石墨精矿。对精矿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精矿的石墨粒度较小,大部分都是干净的石墨单体,但是由于不光滑的原因,一些细小的云母、石英、长石等杂质附着在单体解离的石墨表面,该部分杂质难以通过常规选矿手段除去,若要进一步提高品位则需采用化学提纯手段。

3 结 论

1)豫西南某矿区石墨矿为微细粒晶质石墨矿,原矿固定碳含量8.95%,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云母、绿泥石和角闪石等。石墨鳞片较细,大部分石墨鳞片分布在-0.025+0.015 mm粒级,且结晶程度较低,片状结构发育不好,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多样,结构复杂,使得石墨单体解离较为困难。

2)对豫西南石墨矿精选再磨时,立式搅拌磨机与球磨机、三辊四筒棒磨机磨矿效果对比研究表明,立式搅拌磨既能使石墨单体解离,又能很好地保护鳞片石墨,且磨矿效率高,是石墨粗精矿再磨的理想设备。

3)原矿经一次粗磨一次粗选,粗精矿5次再磨5次精选,中矿1~3混合后扫选,扫选精矿返回粗选,扫选尾矿合并进入尾矿,中矿4~5返回精选3的闭路试验,可获得固定碳含量94.05%、回收率95.74%的石墨精矿。

4)精矿质量分析结果表明,精矿粒度很细,且精矿中夹杂少量细粒级的石英、长石和云母等脉石矿物较难去除,若要进一步提高精矿固定碳含量则需采用化学提纯手段。

猜你喜欢
粒级磨矿细度
云南省某高岭土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基于Simulink的批次磨矿产物粒度组成预测研究
气流床煤气化细渣结构、性质与其粒度分布关系研究
磨机工作参数对磨矿效率的影响
海石湾煤制备超纯煤磨矿试验研究
某铜矿粗扫选泡沫流动特性研究
不同水分磨的粉碎细度对粮食水分含量的影响*
纱线细度对纯棉平纹面料芯吸高度的影响
涂料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