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地区高龄备孕女性生殖健康现状分析

2021-05-17 09:20陈燕娥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殖储备高龄

黄 玲 陈燕娥 王 颜

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570203)

我国调整人口政策以后,高龄女性备孕人数增加[1],备孕女性高龄化带来的生育风险提高。了解这一人群备孕前生殖健康状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对出生人口素质很有意义。本研究综合考虑相关可能因素,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了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现状调查,为开展优生宣传,降低生育风险,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在本地区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孕前健康检查和知识咨询、明确表达生育意愿的高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并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标准:年龄≥35岁有生育计划;本地区居民;知情同意情况下自愿参加;认知状况正常可顺利填写问卷;参加研究前3个月无激素使用史。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调查方法

采取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法,由临床专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并根据实验室检查和病史做出临床诊断。同时根据孕前生殖健康的关注要点和本地区的高龄备孕女性特点[2],编制高龄女性孕前生殖健康问卷。组织当地生殖健康专家和妇幼保健领域的学术权威专家召开专题讨论小组会议,最终确定将宫颈疾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为评价备孕前生殖健康的重要标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饮食习惯、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生育状况、避孕手段、不良妊娠、丈夫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

1.3 结果评定

①宫颈疾病:根据临床妇科专项体格检查集合TCT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3]。②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参照相关标准[4],选择将月经周期第2~5天抽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10U/L,阴道超声查两侧卵巢窦卵泡数(AFC)5个,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③生殖健康状况:当调查对象经上述标准诊断提示有宫颈疾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时,确认为生殖健康状况不佳[5]。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问卷初步筛选,排除无效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6.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进行描述。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3500份,收回3456份,其中37份因填写不规范作废,回收有效问卷3419份,有效率97.7%。其中<40岁2641份(77.2%),≥40岁778份(22.8%)。

2.2 备孕前生殖健康检查

3419例中患宫颈疾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分别为1746例和1376例,同时患有两种603例,患宫颈疾病或卵巢功能下降2519例,占73.7%。宫颈疾病患病比例在<40岁组(48.6%)和≥40岁组(59.5%)间未见差异(χ2=0.577,P=0.448);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比例≥40岁组(63.4%)高于<40岁组(33.4%)(χ2=223.908,P=0.00)。见表1。

表1 不同高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分布

2.3 备孕前生殖健康单因素分析

将是否患宫颈疾病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为衡量女性生殖健康指标,备孕前患病情况在年龄、文化程度、生育状况、职业、丈夫学历、家庭月收入、不良妊娠、户口、子女数等均存在差异(P<0.05),但在避孕方式中未见差异(P>0.05)。年龄≥40岁组患病率增高;患病率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丈夫学历增高而降低;未妊娠者患病率是顺产者的1.41倍,有剖宫产史者患病率最高;农民、农民工患病率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情况

因 素 例数宫颈疾病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例(%)]χ2P因 素 例数宫颈疾病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例(%)]χ2P职业136.170.000子女数(个)126.950.000 农民、农民工364344(94.5) 0769678(88.2) 工人、个体工商19871487(74.8) 120831406(67.5) 机关事业 890560(62.9) ≥2567435(76.7) 其他178128(71.9)丈夫学历278.600.000 初中及以下669639(95.5) 高中694602(86.7) 大专及以上20561378(67.0)

2.4 备孕前生殖健康多因素分析

将是否患宫颈疾病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作为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分析的因变量(1=患病,0=不患病),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无序变量设置哑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进入方程标准为α=0.05,剔除方程标准设置为β=0.1。最终进入方程的自变量为年龄、生育状况、职业、家庭收入(P<0.05)。见表3。

表3 高龄女性备孕前影响生殖健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3419)

3 讨论

3.1 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状况

妊娠年龄的推迟是全球大趋势[1-6];随着我国人口政策调整,二胎生育需求使高龄产妇数量随之增加。高龄产妇在死胎、流产、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体重异常、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中,作为独立危险因素[7],已被大量循证医学论证。

此次调查发现,高龄备孕女性中宫颈疾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比例分别约为50%。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在年龄分组间未见差异。宫颈疾病可直接危害孕妇妊娠期安全[8],疾病的发生还与患者生活习惯、孕期保健等因素有关,提示在对高龄女性备孕期健康宣讲时,要有针对性的宣传,做好孕前健康检查,降低宫颈疾病发生[9]。本次调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与年龄增高有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高龄女性常见生殖系统疾病[4],易导致受孕率降低,即使受孕流产率也会增高。建议,将卵巢功能作为高龄女性备孕期常规检查项,必要时针对性治疗,提高妊娠成功率。高龄女性生殖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次将生殖系统疾病主要集中的宫颈疾病和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进行因素分析,年龄、生育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可能会影响其生殖健康。

3.2 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分析

有研究表明,>35岁女性受孕机率为10%,而>40岁则为5%,这与高龄女性的卵巢排卵功能下降、卵子质量下降、子宫内膜的营养性和容受性有关[10]。本次调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45岁组是35~44岁组患病率的1.20倍。高龄女性职业和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其生殖健康的因素,农民或农民工群体患病率最高,且是机关事业单位群体的1.50倍,学历越低发病率越高。以往研究证实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的女性,与生殖健康素养有明确相关性,文化程度越高主动寻求生殖健康知识的行为越积极,更能准确地处理和应用生殖健康知识,并有效约束自己不良生殖健康行为。因此在高龄女性备孕前健康检查,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讲,普及生殖健康知识[11],以提高高龄女性自我保健意识。

本研究提示生育状况为影响生殖健康状况的因素之一,以往妊娠使用过产钳的女性发病率最低,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此项因素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样本量较低易产生偏倚,因此不予分析。其他几种生育方式中,顺产发病率最低,剖宫产发病率最高为顺产的1.54倍,流产的发病率也很高达到79.6%。分析认为:可能与人工流产或宫腔操作过程中,易损伤女性生殖器官有关[12]。未孕高龄女性的发病率也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其未经过孕育过程中的生殖健康宣教以及自身经验知识不足有关;还可能存在部分未孕女性本身卵巢功能排卵功能较差,对此类人群更应关注并进行专项检查和治疗。

3.3 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本次开展高龄女性备孕前生殖健康现状调查,为了控制偏倚,保证研究质量,我们选取了较长时间、范围以获取更多样本量。对发现的可能问题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了本地区的一些问题和可能影响因素。但研究还可完善的问题:①研究对象选取过程中,未对女性生育愿望的强烈程度进行分类,不同生育欲望女性对研究的配合程度可能不同,在问卷调查回答时的真实性、均匀性也可能不同;②本次研究将年龄、职业、生育状况、家庭收入等纳入考虑因素,但对生殖健康素养未做单独调查分析。这些有待于后续继续完善。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的高龄备有女性生殖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提示在备孕前需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积极寻找风险因素,合理选择受孕时机。同时针对重点人群的重点问题制定专项孕前检查和宣传,增强目标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育质量。

猜你喜欢
生殖储备高龄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