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17 03:02谢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互联网+

谢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时代也逐渐向我们走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为科技时代提供高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发展,也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本文旨在探讨与研究“互联网+”技术对教育手段的变革、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为日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科学技术;高中信息;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66

“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这一科学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在教育领域,就是“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在现如今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离不开的技术了,所以掌握信息技术就成了目前教育方面的当务之急。在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让“互联网+”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便利与快捷,激发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热情,由此就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科学技能。

一、搭建平台,让“互联网+”走进校园

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能改变传统教学的手段与方式,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多方面的素质与才能。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唯一前提就是学校要搭建好全方位的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开发学校信息技术网站、研发或购入学生日常学习平台,也可借助QQ、微信等第三方信息传播平台,将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都纳入信息技术覆盖范围。在现代科学教育理念中,考试成绩已经不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了,学校与教师的职责就是发掘并培养学生的不同才能。

例如,《信息技术》原本的教学方向就是向学生介绍信息、算法与程序等基础信息技术内容,对于其的应用与实践都不做过多的讲解操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提供给学生一个实践主题: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进行数据化管理。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至四个小组,按照课上所讲数据库建立的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实践。首先是收集需求:本校图书馆管理方面需要对全部图书的标题、出版社、作者等具体信息进行采集与收录;再者就是建立数据库:通过第三方数据库创设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创立,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设计,运用软件提供的语言编制与试运用程序,加上信息的录入;最后就是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这样完整的数据库实践操作流程,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体验,给予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的便利,更能带给学生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让他们能对信息技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利于日后的教育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不同往日,再也不是教师与学生心目中原先那个不受重视的副科课程,它是影响日后科技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未来教育领域重点培养的学科。所以,搭建适合学生的学习平台是学校想要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必要环节。

二、整合资源,让信息教育融入课堂

拥有了“互联网+”技术,就要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形式进行课程内容教学,课下也通过多方位的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把控。这样,就能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进行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了资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技术学习的氛围。因此,转换角色,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从而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加全面的经验与方法。

例如,在教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教师先从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到的相关内容出发,带领学生从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作品的发布与评价这五个内容中体会、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诞生过程,加强他们对于制作过程的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三至四组,通过指定不同的主题,让他们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内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完成。每个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对各组的作品进行制作流程的讲解与展示,最终在班级进行匿名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奖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作为旁观者观察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为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不同的教学角度;学生也能够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中脱离出来,独立自主地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三、不断提升,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驱动力

科学技术不断地在发展,因此教育也是要与之同步进行改革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动力就在于教师,所以只有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才会不断前行。教师要不满足自己当下的教育水平,要主动地、自发地参加教学水平提升培训,为推动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闲时也要积极地将课程资源进行挖掘,拓宽课堂教育的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范围与认知世界的视野。

例如,在职业教育培训中有提到教师需要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介绍“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中,原本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与影响。但是单纯地只讲授这个基本概念,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过于枯燥。于是,笔者就在讲解完信息的基本内容后将话题引向了生活中的信息。因为在当今社会信息是无处不在的,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对于信息拥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可见,从实际生活出发,就能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实际的例子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既加强了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一步一步推动教学内容的改良与发展。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进程的不断前进,“互联网+”技术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加强,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与发展,更是要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思维的培训与提高,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打开一个信息化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世界、融入这个时代。

(作者单位: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233700)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科学技术互联网+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