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2021-05-19 08:17代彩霞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肌壁浆膜肌瘤

代彩霞

(远安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湖北 宜昌 444200)

子宫肌瘤是常见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主要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发生率较高,相关研究指出[1],其发生率可达20%左右,典型表现是下腹部包块、排便/排尿困难、月经周期缩短/延长。以往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但是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不佳,并发症发生风险高。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以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出血少等优点[2],被运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本文就LM 运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接诊的86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 例)和研究组(43 例)。对照组:年龄26 ~45 岁,平均年龄(35.7±4.3)岁,肌瘤直径43 ~79 mm,平均直径(61.2±5.7)mm,浆膜下肌瘤11 例、肌壁间肌瘤32例;研究组:年龄27~47岁,平均年龄(36.5±4.7)岁,肌瘤直径45 ~78 mm,平均直径(60.4±6.3)mm,浆膜下肌瘤13 例、肌壁间肌瘤30 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近期无生育要求,但需要保留子宫或生育;④均了解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肌瘤恶变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③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④宫颈病变者;⑤子宫内膜病变者;⑥凝血功能障碍者。两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 >0.05),可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TAM):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下腹耻行横行手术切口,提出子宫,缠绕纱垫,探查子宫肌瘤个数、大小以及位置,稀释垂体后叶素12 U,注入子宫肌瘤肌层;针对带蒂浆膜下肌瘤,将其基底部切断,且缝合切口;针对肌壁间肌瘤或无蒂浆膜下肌瘤,切开肌层至肌瘤,充分暴露子宫肌瘤,以钳夹提拉肌瘤,钝性分离肌瘤及周围组织,剥除完整肌瘤,将其取出;针对穿透子宫内膜者,以3-0 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再用1-0 可吸收线分层缝合,缝合浆膜层以及子宫肌层,关闭瘤腔,将子宫送入盆腔,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关腹。

研究组(行LM):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平卧头低臀高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轮上缘行纵行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为12 ~14 mmHg,将气腹针拔出,第1穿刺孔为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于右下腹麦氏点行第2 穿刺孔,且于左下腹反麦氏点行第3 穿刺孔,于1、3 穿刺孔间行第4 穿刺孔;观察子宫大小,特别是需要仔细观察子宫肌瘤数目、生长位置以及大小,之后结合其生长部位,用肌瘤粉碎器进行剔除术治疗,具体而言:针对肌壁间子宫肌瘤,注入稀释后垂体后叶素12 U,切开最隆起部位,以抓钳抓住子宫肌瘤,以旋转牵拉方法剥除子宫肌瘤,期间若有明显出血,需经由双极电凝止血,再用1-0 可吸收线缝合,若还有活动性出血,以0.9%氯化钠溶液冲洗盆腔,用子宫肌瘤粉碎器粉碎后取出体外;针对浆膜下肌瘤,观察是否与子宫相连接,用套扎线圈套扎肌瘤瘤蒂,于结扎线上0.5 cm 位置处将子宫肌瘤粉碎后取出体外,若无子宫肌瘤蒂,环形切开子宫肌瘤包膜,剥除子宫肌瘤,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3];(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气肿、肠梗阻、切口出血、术后感染[4];(3)复发率:随访6 个月;(4)月经恢复情况:①月经异常:月经周期缩短/延长,月经量增多[5];②月经恢复:月经异常症状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观察数据处理与汇总,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围手术期指标

研究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s)

住院天数/d对照组 43 112.57±20.86 109.75±21.82 30.33±4.28 7.14±1.58研究组 43 99.45±19.74 86.59±16.63 22.28±3.22 5.33±1.20 t 2.9957 5.5357 9.8557 5.9822 P 0.0036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手术用时/min手术失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

2.2 分析并发症发生率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2.33%)低于对照组(23.26%)(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分析复发率、月经恢复情况

组间肌瘤复发、月经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复发率、月经恢复情况对比[n(%)]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常见良性肿瘤,发生率较高,有包膜,呈白色,与周围正常子宫组织存在明显分界,发生率与孕激素以及雌激素有关[6],可刺激子宫肌瘤瘤体生长发育。子宫肌瘤患者的典型表现是白带异常增多、贫血、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腹部有包块,不过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经由妇产科检查或剖宫产手术才发现肌瘤。就子宫肌瘤类型而言,可分为肌壁间肌瘤、宫颈肌瘤、浆膜下肌瘤、阔韧带肌瘤、黏膜下肌瘤等[7],目前常进行手术治疗,如常见术式为LM、TAM。

本次研究表明,LM 比TAM 更适宜于治疗子宫肌瘤,表现在:(1)研究组手术用时、手术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5),TAM 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传统术式,能够依据患者病情做出灵活应变,手术适应证广泛,不过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且对于肌瘤个数多、直径大、剥离创面较大者,容易发生盆腔内粘连,进而影响术后再孕;而LM 作为微创手术,能够以冷光源照明腹腔内脏器,以摄像头连接手术器械,便于用摄像头观察腹腔情况;加之可以运用数字成像技术,所以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子宫肌瘤大小与特点,便于术者观察病灶,分析病情特点,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剥除子宫肌瘤;另外,腹腔镜手术操作孔较小,创面小,术中出血量不多,操作精细,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增强术后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23.26%)(P <0.05),TAM 切口较大,患者腹腔内脏器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所以极易出现切口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LM 则能规避TAM 上述不足之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3)组间肌瘤复发、月经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提示两种术式均不易复发,且不易影响月经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LM 触觉感较低,不易触摸到深部肌壁间肌瘤,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发率。值得注意的是,术中采用肌瘤粉碎器存在腹腔播散种植的可能性,所以在使用肌瘤粉碎器时应尽量在袋中进行,且若是肌瘤较大,需要排除子宫肉瘤再实施LM 治疗。

综上所述,由于LM 对于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效果,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肌壁浆膜肌瘤
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治分析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