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中多维能力培养的《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5-19 03:01
华中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果案例建筑

姜 妍

陈 煜

在建筑专业的学习中,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一直是重要的环节。一般意义上的模型制作是通过材料的使用、工艺技术的表达、色彩的搭配,将设计理念等比直观[1]展现的一种手法。作为三维空间的具象表达,模型有着二维平面图纸表现不可比拟的空间表现力。传统课程设置中,建筑模型作为专业核心类建筑设计课程的辅助,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是以表现和推敲城市规划、建筑空间、景观环境、结构构造等各种设计合理性工具的作用而存在的课程。

表1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框架

表2 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一

表3 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二

表6 成果模型案例二

表7 成果模型案例三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对于知识跨学科联系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的提高,模型制作作为建筑设计的必要表达手段已融合为建筑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组成部分;其作为一门课程,仅凭借单一纬度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已无法支撑教学体系。利用模型课程中强化实践训练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环境条件的观察理解、创新理念构思、方案分析、表达沟通等多维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升课程质量,使模型设计与制作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有效、且不可或缺补充部分的必要改革途径[2]。

1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本文从建筑模型课程的课程内容安排和授课形式两方面入手,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设计范畴开始,有针对性地设置作业任务(Project Based Learning)。课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通过不同侧重的模块组合,达到对学生学习范围和学习能力的多维度拓展,锻炼学生运用于设计中的四项关键能力。首先,对既有条件的深度观察和解读能力[3]。这项能力是设计理念形成的重要来源,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体会、由心而发地做出解决问题的创新设计。其次,空间理解和方案分析能力。先于模型制作的是对空间功能、形式、材料、理念综合的理解,这是一项严整、逻辑性较强的能力。再次,设计理念构思角度的延展训练。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开发多角度构思,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前一种训练互补。最后,设计表达沟通与协作。通过授课模式的调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Flipped Classroom),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表1)。

2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1 课程内容模块

与建筑专业核心课《建筑设计》课程内容的模式相似,模型课程也以现实生活场景为背景,提出项目任务作为课程任务,基于任务中要解决的问题(Problem Based Learning)[4]进行推敲、讨论,设计出人性化、结构合理、形式美观且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模型方案。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建筑模型课程时仍处于低年级,对设计的理解尚未充分,因此,在内容模块中,采用了由学生熟悉的场景项目任务作为开始,切入到建筑模型专业性的分析和制作,再进一步发散,利用模型推敲从传统教学中建筑功能、体块、空间等惯用角度的设计构思拓展到结构、构造、节能技术等多角度、新思路的探索,最后以综合性任务多维考察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表2~3)。

表4 课程安排

表5 成果模型案例一

表8 成果模型案例四

表9 成果模型案例五

表10 成果模型案例六

2.2 授课形式模块

课程中分为理论讲述、课堂讨论和模型制作三种形式。理论讲述主要针对两个部分:一是对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模型材料和技术手法等基础内容的学习;二是各阶段任务布置时带领学生对任务书的深度解读和案例分析。课程讨论是在学生进行调研、资料整理和任务分析之后,采用翻转课堂[5](Flipped Classroom)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分组对各自的初步设计理念方法进行介绍,并互相提出问题和建议,并由老师综合点评。模型制作虽然仍是授课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主要目的已不仅是训练动手能力,更多在于制作过程中沟通交流、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案例及成果

笔者在南通大学建筑系执教以来,一直承担《建筑模型课程》的授课。从课程开设伊始,便不断在课程中观察和实践,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反应和反馈,尝试革新建筑模型课程传统以模型制作为主的授课理念,向学生设计思维训练的方向发展,并使之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必要补充。

根据上述教学改革方案,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安排进一步细化。以建筑模型基本概念和模型制作材料及方法的讲授为开始,课程由4个有序任务组成(表4)。

3.1 任务一——有趣的设计

任务要求:通过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观察体验,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实用、合理、美观、创新的设计,运用材料和技术,解决这些问题。

成果组成:推敲模型,构思分析演示PPT,成果模型案例一、二参看表5~6。

3.2 任务二——先例分析与制作

任务要求:查找资料,从先例设计背景、设计理念入手,从建筑功能、空间、流线、结构、材料、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建筑。通过模型制作的先期工作,提高对建筑设计的认知理解,并在制作过程中,直观体会空间设计与材料运用。

表11 成果模型案例七、八、九

成果组成:先例分析演示PPT,成果模型案例三、四参看表7~8。

3.3 任务三——梁的设计与制作

任务要求:从结构中梁这一重要的结构构件出发,通过资料查找,对其结构功能性进行学习认知,初步了解结构形式的形成逻辑。另外,在设计和制作中,对结构材料的选择使用有更理性的认识和把握。

成果组成:推敲模型,先例分析演示PPT,成果模型案例五、六参看表9~10。

3.4 任务四——建筑设计课程作业模型制作

任务要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筑设计相结合,以前期训练为基础,对设计任务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任务的背景条件,多角度思考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设计理念,并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出设计模型。

成果组成:草模,先例分析演示PPT,成果模型案例七、八、九参看表11。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内容综合性要求的提高,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或者技术为单一教学核心的模式,已不再能够满足学科的发展。将基础课程知识立体化,使其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必要补充,成为此类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对《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讨论,并以笔者教授模型课程中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案例作为支撑,探索适应专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解读能力、思维方式、构思角度、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多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期使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发展。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模型制作课程》历年学生作品;表格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成果案例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验收成果
建筑的“芯”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