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 专题 多元 共享 基地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2021-05-19 03:01朱春阳
华中建筑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风景园林规划

朱春阳

陈羽阳

吴雪飞

目前,随着区域生态规划理论的逐步成熟与实践应用,国土空间规划[1]、“海绵城市”建设[2]、城市双修、都市农业[3]等实践导向,城市绿地规划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逐步拓宽。同时,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3s技术,大数据采集等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快速更新。面对风景园林专业实践快速发展的趋势,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4]、建设实践课程团队、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构成专业实践课程必要储备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自2014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的模块化、专题化、多元化、共享式、基地化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

1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建设情况

华中农业大学《城市绿地规划》课程系风景园林系本科生必修课程,开设于大学本科(四年制本科)第5学期,授课对象为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本科生,总学时64学时。该课程主要讲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各类型绿地规划的知识,为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必备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开设于1996年9月,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本文以实践教学部分重点展开论述。2014年—至今为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期,教学体系引入了一系列实践课程模块,同时将实践课时调整为48学时(理论讲授部分精简为16学时),并于2017年启动了《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改思路

实践课程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因此,如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建设实践教学团队,加强实践教学资源,营造实践教学条件?成为高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图1为《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近年来不断教改尝试、凝练出来的实践课程体系教改思路。

2.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杰出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将实际案例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及时纳入现有课程,从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现有内容体系。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点,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案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密切结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并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贯穿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结合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要求,增添综合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表1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2.2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强化研究性、探究式教学课时

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结合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案例分专题引导学生灵活学习,构建开放、能动、高效的实践课堂讲授体系。推进实践教学评估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能力评估,并进行多元化,形成性,开放性和总结性的评估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2.3 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实践指导团队

强化不同背景领域的任课教师及领域专家队伍建设,建构多元化知识体系,将建设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理论紧密指导实践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上来,真正解决社会的实践问题。

2.4 更新教学资源,营造开放、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

搜集都市农业、社区农园等资源,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学科、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相融合,更新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营造更加开放、安全,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教学实验室的环境建设,营造一种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实验和学习的文化环境,还可以帮助教师发掘更大的教学潜力。加强课程空间建设,创建开放、共享,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优质平台。

2.5 评估教学效果,指导、反馈与完善教学成果

通过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效果评估,不断指导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同时对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不断反馈与完善。

3 基于模块化、专题化、多元化、平台式、基地化《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图1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改思路

图2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地系统规划——地表径流、地表温度分析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将基于上述教改思路,从“教学内容模块化架构、教学方法专题式组织、教学团队多元化融合、教学资源平台式共享、教学条件基地化建设”5个方面,尝试构建一套弹性、灵活的双创、联动式教改体系(表1)。

3.1 模块化架构教学内容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集入三大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对应一类规划实践问题[4]。

(1)模块1:基础知识模块

与城市绿地规划新版分类标准、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制订、修订文件相衔接衔接,打破原有依据教材授课模式,强化与社会实践前言相结合的城市绿地规划基础知识的模式教学,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能力。

(2)模块2:规划内容模块

根据国土空间相关规划文件内容要求,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城市分区”课程对象更换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践应用区域生态规划理论、3s技术、都市农业理论等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具体化、复合化内容;增加课程规划内容弹性变化。该知识模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与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图2)。

(3)模块3:课程专题模块

增加课程实践专题内容,包括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中的雨洪格局、生物多样性格局及相应的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格局分析、都市农业[3](社区农园、天空农场、农业庄园)等。该知识模块将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图3)。

3.2 专题化组织教学方法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集入四大专题化组织方法。

(1)专题1:课程实践专题内容分组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每个班级分为5-6个小组,针对每个课程小组成员的实践侧重点和问题导向,灵活安排专题内容,包括“绿道规划、防灾避险绿地规划[6]、游憩体系规划、海绵绿地规划[2]等”。该专题能够让不同的小组间互相学习各类专题规划编制内容、方法等(图4)。

(2)专题2:课程实践专题案例调研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建设团队安排学生对不同的实践专题内容展开优秀案例现场调研,如针对海绵绿地规划专项规划小组成员,将指定调研武汉市青山区海绵试点优秀案例绿地建设情况。该专题对课程实践环节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

(3)专题3:课程案例研讨[4]

结合实际案例及学生专题调研数据、影像数据分析,每节实践课堂中增加20分钟专题研讨内容。

(4)专题4:课程实践专题专家评议

课程成果提交环节,邀请2~3名城市规划、都市农业领域实践专家进行课程成果评议。该专题更好地强化了课程成果的实践特征。

3.3 多元化融合教学团队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每个班级安排2名实践课程教师,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共同构建了教学团队,不同班级实践课程教师与学生间体系互通。多元化融合教学团队强化队伍的覆盖面,建构多元化知识体系,这也是适应学科和课程发展的需要。

①课程教师1,侧重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绿色基础设施、都市农业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项实践案例;②课程教师2,侧重气候变化背景下城镇绿色空间弹性规划设计、城市风道及雨洪格局过程方面的科研工作;③课程教师3,侧重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应、城乡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面的科研工作;④课程教师4,侧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及城市绿地服务功能方面的科研工作。

3.4 平台式共享教学资源

通过水务部门、园林部门、国土部门及每一年级学生搜集的水文数据、影像数据等,构建教学资源数据库,将电子化资料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营造更加优质的实践教学环境。

3.5 基地化建设教学条件

(1)硬件基地

实践基地:武汉市青山区、四新片区为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试点,建立风景园林专业《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基地,并与水务部门、园林部门、国土部门实现良好对接;

实验室:风景园林系数字化实验室,配有GPS、GIS、RS等硬件、软件设施,结合学生数据调研,初步补充完善了武汉主城区、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数据和影像资料。

图3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网络分析、生境保护分析、 绿地景观风貌分析

图4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地系统规划 ——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2)软件基地

风景园林系本科生先修课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掌握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的相关图纸表达技术操作。

4 教学成果讨论

4.1 自主实践能力的提升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为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改革引入了引导性强的实践系统,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块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建构多元化知识体系,开阔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程教改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针对每一教学内容和实践专题模块查阅相关文献,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自主研学能力。针对课程案例研讨模块,充分提升了学生自主实践、专业分析的能力。

4.2 探索性知识体系的扩展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提倡并探索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实践课时偏重的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课程教学优化体系成为教学的有效环节和积极助力。针对教学实践专题模块内容,每一小组学生分析场地的侧重点不同,扩展了学生的探索性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的结合。同时通过不同小组学生间的课程汇报与研讨,有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4.3 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

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了一套弹性、灵活的联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调集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学体系的5项内容、14项模块大类,让学生能够轻松入手,明晰专业实践不同模块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的紧密结合。同时,学科前沿、行业发展对专业实践课程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通过教学改革成果的不断完善与反馈,《城市绿地规划》实践课程体系也将不断通过模块联动实现教学体系动态更新优化重组,构建了良好的实践课程弹性体系。

资料来源:

图1:作者自绘;

图2~4:由2016级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课绘制。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风景园林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国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