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及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对比观察

2021-05-21 05:49张仲云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腕部夹板桡骨

张仲云

(宣恩县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宣恩 445500 )

桡骨远端关节处于解剖薄弱处,且此处易受外力冲击造成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临床中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手术治疗这2种治疗方式对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救治。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实施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25例,女13例,男12例,年龄范围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45.83±3.84)岁和对照组25例,女14例,男11例,年龄范围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5.98±3.85)岁。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对2组病情、身体素质等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纳入标准:(1)根据《实用骨科学》中诊断标准[2],皆为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排除标准:(1)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药物过敏史;(2)患者有其他肿瘤疾病。

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均接受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式,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首先需经X线检查,诊断患者具体的骨折情况,再对其实施手法复位,将其患肢异位处的骨骼移至正常位置。在整复前,医师需对其血肿处进行浸润麻醉,当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后,医师于其患肢处进行3-5分钟的持续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整复其骨折骨骼。整复后用夹板对其患肢行外固定,帮助患者保持较好地恢复状态,避免因日常活动而影响其患肢处的恢复。治疗后第7天、14天、1个月,需再次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以诊断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其具体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若患者入院后,其患肢呈高度肿胀状态,则需先对其实施消肿治疗,经消肿治疗的第4-5天再对其实施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其治疗方法具体如下。若患者患肢呈高度肿胀状态,则同样需先对其实施消肿治疗,消肿后,即入院4-7天左右,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首先需对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让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在其腕部桡背侧作一切口,并呈“L”形切开,使其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再沿切口,暴露其桡骨背侧关节面,对其骨折处进行复位。复位后用钛金属板螺钉对其进行内固定,在对其行外固定支架,于其患肢处留置引流条,缝合创伤。

3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腕部功能评分,利用Gartland-weir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0天后的腕部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对比,共计24分,分数越低腕部功能作用越好。经此量表评分,分析对比2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腕部功能作用的影响。

4 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调查,若治疗效果为显著则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腕部功能评分有明显下降,且降至8分及以下,其腕部基本能进行正常的活动,且无腕部畸形等症状;一般则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腕部功能评分有明显下降,且降至19分及以下,其腕部能进行简单的活动,且无腕部畸形等症状;较差则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其腕部功能评分无明显下降,且未降至19分及以下,其腕部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或是经治疗后其腕部有畸形等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一般)/总例数×100%。

6 结果

6.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腕部功能评分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腕部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其治疗后的腕部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腕部功能评分对比分)

6.2 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在本研究中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可得,观察组即接受手术治疗方式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

讨 论

桡骨远端主要是指在距桡骨远端2-3cm的范围,此处属骨密质与骨松质交界处,也是人体骨骼较薄弱处,以因暴力因素而发生骨折症状,若累及关节面出现粉碎性骨折,医师治疗难度加大,一旦治疗不当则患者极易出现腕部畸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状,影响患者手部的功能作用,降低其生活质量,影响其正常生活状态[3]。

利用手术治疗方式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这2种治疗方式,皆可对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在患者患肢处作一切口,并呈“L”形切开,切开其伸肌支持带,暴露其骨折断端,并沿此切口暴露其桡骨背侧的关节面,使得医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其腕关节处的解剖关系,确保其异位骨骼都恢复正常解剖位置[4]。同时再在复位后,对患者行内固定,即用“T”行金属板对其桡骨背侧进行固定,若其骨折端非常不稳定,则可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确保其患肢能保持较稳定的恢复状态,再对患者行外固定,即同架固定对其腕关节处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因手部活动而对其桡骨造成2次损伤[5-6]。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则主要在不做手术切口的情况下,利用中医手法对其患肢进行牵引,以帮助其骨折处恢复正常状态,即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医师双手握其患肢的大小鱼际,对其行桡骨近端牵引,将其骨折处骨骼恢复正常位置,改善其桡骨高度,经多起牵引复位后,再对其实施夹板外固定[7-8]。则就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法而言,虽此治疗方式未在其患肢处作切口,但因是用牵引方式将其骨骼恢复正常状态,因此易存在牵引不到位,未完全复位的情况,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且因只进行外固定,则对于活动次数较频繁的手部而言,患者极易在日常活动中,无意识地对其患肢造成2次伤害,致其桡骨再次受到损伤、粉碎骨折块再次移位,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且需要固定较长时间(6-8周),影响其腕部功能恢复。手术治疗方式则是在骨折断端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的复位治疗,此治疗方式能保障移位处的骨骼能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且用内固定方式,确保其骨骼能保持稳定的恢复状态,再用外固定方式加固,避免患者日常活动对其患肢恢复状态造成影响,避免其腕部因治疗不到位而出现功能障碍等状况,确保其腕部能恢复较正常的功能作用。

综上所述,对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其患肢处于较稳定的恢复状态,避免患者因治疗不良而致其腕部出现畸形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腕部功能作用。即就目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式而言,手术治疗方式为首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腕部夹板桡骨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浅析腕部抓握解脱技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腕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