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分析

2021-05-21 06:32王锦能何雪雪
河北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躯体心衰受试者

王锦能 何雪雪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老年人群作为心脏疾病的高发人群,是临床CHF的主要人群。老年CHF患者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或障碍,导致心室充盈或心脏射血能力受损害,而表现出一系列供血供氧不足的临床综合征如呼吸困难、活动耐量受限、肺淤血或外周水肿等。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身心类疾病的深入研究[1],发现在临床绝大多数疾病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感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类疾病,临床研究显示,焦虑、抑郁情绪在病情恶化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临床众多心衰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在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方案中将心理和精神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加以表述,认为应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情感干预心理疏导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必要时酌情应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4]。本方案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焦虑、抑郁的测评结果特点,以及临床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因素,以期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2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5]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及疾病分类、严重程度分级标准;(3)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医护人员关于相关量表的表述内容并配合完成相关调查;(4)患者及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并愿意配合研究方案各项工作,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身心类疾病如慢性消化道疾病、皮肤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2)合并精神类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3)资料收集不完整者。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25例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合并疾病、文化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评。HAMD测评结果按照测评条目的属性归类为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全身症状6项,HAMA测评结果按照测评条目的属性归类为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两项,分别统计2组受试者的上述条目得分并行组间比较,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特点。统计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6 min 步行试验,并按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是否为焦虑(≥14分)或抑郁(≥17分),分析上述因素与焦虑和抑郁间的相关性。自制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调查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水平调查,总分100分,60分为及格,分析对慢性心衰疾病认知合格与焦虑和抑郁率间的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受试者抑郁率、焦虑率及程度,2组受试者的HAMD、HAMA评分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情绪特点。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病情指标、对疾病认知水平与HAMD评分、HAMA评分的相关性。焦虑严重程度划分标准:HAMA评分轻度14~20分,中度21~29分,重度>29分;抑郁严重程度划分:HAMD轻度17~20分,中度21~24,重度>24分。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HAMD、HAMA评分及焦虑、抑郁严重程度构成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率、抑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见表1。

表1 2组受试者HAMD、HAMA评分及焦虑、抑郁严重程度构成比较 n=225,例(%)

2.2 2组受试者不同类别HAM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精神性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见表2。

表2 2组HAMA评分比较 n=225,分,

2.3 2组受试者不同类别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全身症状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体重、认知障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受试者不同类别HAMD评分比较 n=225,分,

2.4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率与心衰病情指标及疾病认识水平相关性分析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6 min步行试验及患者对慢性心衰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率与心衰病情指标及疾病认识水平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较易急性发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老年慢性心衰已成为重要的民众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6]。

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过渡,患者心理精神应激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心理应激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影响,而影响机体的各器官、功能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体征和心理变化[7]。临床也将身体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疾病界定为心身类疾病,而心脏疾病被临床部分学者界定为心身类疾病。情绪是人类精神、心理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医学界最广泛的评估情绪状态的指标是焦虑和抑郁状态[8]。本研究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与健康老年人群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了解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焦虑和抑郁评分各条目得分结果,总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特点,并对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其与焦虑和抑郁间的相关性,以期全面了解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为临床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结果显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率和抑郁率为50%左右,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群。说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况普遍不健康,体现了心衰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间的高达相关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评分各条目体现的焦虑严重程度中,躯体性焦虑因子较为严重,而躯体焦虑因子的主要考察点为患者的肌肉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体现疾病对患者的刺激程度,慢性心衰患者躯体焦虑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症状、呼吸症状、感觉系统症状方面[9,10],同时由于老年人群的肌肉系统及胃肠道系统退行性变化,加上心衰而变得更为严重。相对于躯体焦虑,在精神焦虑方面,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受试者的差异明显缩小。说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情绪主要由心衰临床症状所引起,临床应重视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11]。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抑郁评分也主要体现在于临床症状相关的条目上如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全身症状因子方面,在体重、认知障碍方面与健康老年人群差异并不大。老年慢性心衰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6 min步行试验及患者对慢性心衰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呈负相关。

综合上述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躯体感受、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较大,管理和控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关键在于降低患者躯体不良感受,进而进行心理干预,达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

猜你喜欢
躯体心衰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