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05-23 12:10张春花
成才之路 2021年15期
关键词: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张春花

摘 要:对初中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文章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指出教师要渗透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开展合作交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个人素养;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5-0028-02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常规性的体能训练活动,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下面,本文对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一、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引导,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有效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总体来看,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卑心理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对于一些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应监督其进行体育锻炼。这些学生对体育项目掌握得不是很好,长此以往,会使其逐渐排斥体育,慢慢地形成自卑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内向,在学习过程中会担心自己的动作不标准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形成自卑的心理。

2.懒惰心理

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都备受宠爱,原因是他们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宠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会形成懒惰心理。这样,会对体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对体育学习的恐惧心理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一些体育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使部分学生对其产生恐惧心理。例如跳高、篮球等项目,部分学生会担心受到伤害而不参加学习,导致教师的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4.对体育学习的逃避心理

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往往选择逃避与退缩,不能够坦然面对问题。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面对一些较高难度的体育动作,这类学生通常只会逃避,不敢面对挑战。特别是部分女生,逃避心理更加严重。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渗透成功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

自新课改推进以来,我国对于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标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还要适当地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受环境的影响,部分初中生存在较强的悲观心理和敏感意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能完成某些任务,或者没有其他人优秀,自卑心理明显。这一心理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人格塑造。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就如同浩瀚星河中的独立小星球一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大力挖掘,通过渗透成功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形成自信和健康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了解学生基本的身体素质,为其制定能够符合其身体负荷的学习目标,借此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排球的发球技巧训练”这一活动时,可以提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臂力进行测验。针对臂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规定其在一分钟内完成6次~10次的发球动作;针对臂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一分钟内完成4次~8次的发球动作。这一方式,对臂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完成:当其能够顺利完成4次发球,自身的满足感会得以加强;当其完成8次发球,自身的自信心会充分提升,心理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练。

2.开展合作交流,培养与学生的感情

当前,多数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时间一长,经常将自己封闭起来的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加以解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经常批评学生,并且所表现出来的威严会让学生感到拘束和压抑,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站在平等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的方式,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借此打开学生的心门,将学生从封闭的空间内拉出来,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形成健康的心理,不断提升个人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教師可以在训练中融入“接力赛”的小活动,将班级中的男女生穿插组成小组,共同进行接力赛跑。赛后,教师要为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颁发胜利奖,并为平均速度最快的小组颁发团队奖,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自身具备较强的好胜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会得到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竞赛的小组一起进行聚餐活动或者联谊活动,这样既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4.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改变相应的运动规则,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体育项目的基本要求做到了如指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效创新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解体育的运动技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体育的内涵,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在学生遇到比较难的体育动作时,及时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利用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体育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还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成功教育、合作交流、体育竞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与学生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教育,2018(38).

[2]丁燕妮.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1).

[3]赵明明,吕秋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1).

[4]马俊伟.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猜你喜欢
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