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2021-05-23 06:22何炜明
成才之路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质量创新

何炜明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升级。文章阐述语文核心素养的特点,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5-0104-02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實,语文教学重点从传统的注重常规教学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计与内容选择上,不断探索与创新,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特点

1.基础性

对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基础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语文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学好语文,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因此,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心理与成长规律开展语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2.动态性

学习语文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和培养。因此,对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动态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要有所不同,传授的语文知识要相互联系,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差异,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动态性。

3.终身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充分揭示了核心素养的终身性特点。每个人从学习启蒙,到识字、阅读,每个阶段都在对自身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培养,并且会伴随一生。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终身性特征。同时,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这样学生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基于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自己。

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经历了新课程改革,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有一部分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理解不深刻,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忽视学生的阅读需求

当前,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主宰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被动地阅读文章。有的教师甚至跳过阅读,直接对文章进行分析,要求学生记录知识点,剥夺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机会。这种现象与语文学科教学的初衷相违背,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阻碍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对于阅读的忽视,会使得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学程序化

有些教师的授课除了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点外,就是布置大量的练习,他们认为只有加强练习,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解文本时,他们也大多采用“介绍作者—介绍文本创作的背景—解析字词—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这样的程序化方式,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兴趣。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时以考试内容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标。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认为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一部分教师虽然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但存在形式化问题,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去学习,即使教师说错了,学生也不会指出来。在学生心中教师高高在上,和自己不处于同一地位。实际上,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不应该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法

1.重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品质,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品质,在选择书籍时,容易被低质量的书籍干扰,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受到良好的熏陶,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要重视课内外阅读。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内阅读文章,认真挑选教学篇目,精心设计导读内容,带给学生良好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文化品质。其次,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阅读高质量的书籍,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判断书籍质量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能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开阔知识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通过赏析美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结合教学实践,利用“美文”指导学生写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教会学生借鉴和模仿。例如,在教学《济南的春天》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描写方式、修辞手法进行模仿,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对写作经验进行总结和积累。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融入文本环境,感受文本的情感、意境。在教学景物描写类文本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景点、风景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观察身边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增加课堂互动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师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和潜能,增加课堂互动,能够促进中学语文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值得深入研究与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切身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为提高互动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山的那边》一文时,教师可提出“山的那边有什么,作者最后在山的那边看到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分析和深刻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课程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学程序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改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青.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9(02).

[2]石苍.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9(24).

[3]朱燕.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天津教育,2019(20).

[4]黎志龙.新时期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语文天地,2019(0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学质量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