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是一种方法

2021-05-25 07:31杨晓阳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用墨大观大写意

□ 杨晓阳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神、核心和灵魂。而中国绘画中的“写意”,尤其是“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它是一种观念,经过思维、思想过程和沉淀,在中国艺术大范畴中具有普遍意义。元倪瓒所谓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表胸中逸气”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即我们追求的“大写意”。清吴昌硕说:“老缶画气不画形。”齐白石则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大写意”同时是一种方法。这种作为方法范畴的“大写意”,用来说明其是一种观念和精神。

第一是观察方法,即“十观法”。一、以大观小法。比如我们离物象很近,可以先画一个房子,房子里面有人坐着,若离得远些,可把周围的环境、楼群等画上。二、以小观大法。与以大观小法相反。三、远观近取法。比如在很远的地方看一片风景,但对风景的某个局部画得很清楚。待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描绘出来。四、近观远取法。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大场面。五、仰观俯察法。对于要描绘的对象,可以仰看,可以俯视,亦可面面观。六、由表及里法。观察一个事物不能只看表象,要通过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七、以动观静法。要描绘一件事物,若对方是静止的,要在其周围观察,到处观看。八、以静观动法。看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人坐于岸边,看其流速、流势,看其早晨、黄昏,体味自然界的变化。九、以情动物法。在观察、描绘一个人物时,不能仅似照相,而是要对其有更多思考和理解。十、目识心记法。画一个人或物,要在心里记住形象,画时如在眼前。

第二是五大技法。一、勾勒法。用线条勾出轮廓。二、勾皴法。如画山水时边勾边皴,勾的是轮廓、皴擦的是内部结构。三、泼墨法。大笔挥洒,墨如泼出。四、破墨法。待已画出的笔墨未干时,再画上另一墨色,使其互相渗透。五、积墨法。待画面彻底干透以后再加墨,重复数次。

第三是造型方法,即造型四步。第一步:写实。对照实体写生,尽可能画成原本的样子。第二步:取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构思对复杂的自然物象进行取舍,突出重点。第三步:意造。绘画时,我们画出的不是物象本身,而是一种对它的感觉。这是对物象的理解,所以叫意造。第四步:忘形。作者对自然形象随心而画,已经忘记它原来的结构比例,叫忘形。

《育婴图》黄 胄

第四是用笔方法,即用笔四境。一、执着。比如写字的人最初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描红时便认真执着。二、从容。临摹时渐渐从容,直至轻松地把字写下来,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三、放纵。即不照着画,随心所欲地画。四、忘情。作品完成后往往会超出作者的感觉和经验,达到物我两忘。

第五是用墨方法,即用墨四境。一、淡墨明丽,如月光明丽、轻松。二、中墨苍茫。三、重墨浑厚,像月光照在山的背光,重而浑厚。四、焦墨沉绝。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绘画也是如此。“写”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过程和生命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写意”是一种功夫,需要长期的苦练和积累,只有倾其一生,才能创造新程式。

猜你喜欢
用墨大观大写意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微思考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一拳打破古来今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