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智慧阅读平台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2021-05-25 11:14白文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脑科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白文蓬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将利用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技术手段综合开发的智慧阅读平台与线下语文学习有机地融合,实现线上阅读的“可视化”“智能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脑科学;智慧阅读系统;大数据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海量而系统的阅读,并科学评价阅读效果,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智慧阅读”的网络系统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这一年中,学生居家抗疫,不能回归校园,教师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常规教学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州市智慧阅读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格外凸显。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脑科学等技术手段综合开发的智慧阅读平台把学生与教师,包括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家庭藏书、学校藏书和社会藏书共同呈现于学生面前,形成了科学的阅读系统,使得学生阅读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迎刃而解。

阅读是大脑的一个不断调节的过程,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应该是随着其年龄发展阶段而呈现逐步螺旋上升趋势的。许多家长倍感困惑的是,为孩子购买图书时,面对浩瀚的书海,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方向;读了小学,几年下来,孩子阅读水平达到了哪种程度,不知状况,无从考量……智慧阅读平台设立的构想就是遵循学生的成長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筛选和建立起一整套既有科学性又具趣味性的阅读书单、阅读活动和阅读评估体系,即依托于学校教育的“线上智慧图书馆”,这大大减轻了家长和教师的辅导压力,为学生实现有效阅读提供了有力帮助。

智慧阅读平台,着力构建“网+书+人”三位一体的融合,建立共享、互动的阅读系统。“网”所指的是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阅读管理平台;“书”所指的是以纸质图书为主体,图书来源为课程教材、图书馆藏书以及家庭藏书,也包括电子图书等;“人”主要是指阅读活动参与者,即学生、教师和家长。智慧阅读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技能以及大数据,建立学生阅读的网络系统。学生进行线上阅读活动,经过后台的数据采集与全面分析,获知学生阅读情况及存在问题,平台会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阅读建议。智慧阅读的服务系统还设置了阅读的监测以及阅读的评价等项目,使得学生的阅读活动实现了可监督、可引导、可评价的目标。

二、“智慧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

1.实现阅读活动“可视性”

智慧阅读平台将学生阅读行为的“非伴随性”变成了“可伴随性”,只不过这个伴随的对象不是教师或家长,而是平台。在平台上有“马上扫书”这个栏目,可以清晰地把学生每日阅读的书籍都记录在案,一些非正规出版物无法登记,这就有效地阻挡了不良出版物对学生的侵蚀。平台还有每月阅读日历和阅读时长的记录,当学生完成了当日阅读任务之后,就会出现黄色的星星提示当日阅读作业已经完成,予以记录在案。教师想了解学生阅读的状况时,通过“阅读日历”“阅读记录”,可以看到学生是否进行了每日阅读活动,把“非伴随性”变成了“可视性”,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进行检查,也使得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终于得以全员落实。

有了“每日阅读”这样的平台监督策略,学生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了阅读活动。学生由最初的被动阅读慢慢变成了主动,形成了每日必读的阅读常规,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人生第四餐。

传统形式上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一般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终结性的评价,这是非常片面的。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完成试卷习题,更多融入了智慧阅读平台的多元测评,借助数据考量学生的读书态度,阅读质量,思维发展,生生互动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有了更加精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2.助力阅读活动“融合性”

在最初推进智慧阅读平台的尝试中,笔者也遭到了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质疑,担心学生太过于依赖平台阅读(因为有电子书),脱离了对纸质阅读的兴趣。针对这一确实存在的现象,在不断深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努力寻找两者相融合的有效方法。

首先,学生开展海量阅读的第一步,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书单购买或借阅纸质的书籍,进行独立阅读。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往往最多呈现于课堂上,尤其是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上课时进行书声朗朗的阅读,在每个学生心目中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那么回到家里的自由拓展性阅读呢,就缺乏了主动性。所以,智慧阅读平台的出现,并非是阻断学生与纸质阅读的连接,反而是对学生的阅读持续性学习进行辅助与延续。

为了连接课内外阅读的通道,教师可以有机将课内学习与智慧阅读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结合教材中的三篇寓言故事课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阅读作业可以是利用智慧阅读平台,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伊索寓言》三本书。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纸质的阅读,而是将阅读的活动延伸到线上,在纸质阅读完成之后,利用阅读平台完成每日阅读、阅读心得、阅读分享、阅读评价等一系列学习任务,全班汇总为更规范、更科学的大数据统计,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线下的阅读活动,和线上的打卡互动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在一个单元的课内语文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学生也同时进行了非常认真的线上打卡,完成的作业中有对本单元学习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对课外阅读拓展的感受分享,使得每一个学生在线上对于线下所学的课内知识加以巩固。由于有了线上的相关拓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基础,线下继续开展的主题阅读活动。他们做了寓言故事为主题的手抄报,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PPT、小视频,甚至有的小组还排演出了小课本剧。这样,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伴随着主题单元学习任务的一项项落实,学生学得更加兴味盎然,教师也实现了整个阅读活动的可监测性。

猜你喜欢
脑科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教育与脑科学结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中小学脑科学教育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设立首个脑科学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脑科学研究掀起“全球热”
数读人工智能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传媒变局中的人口电视栏目困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