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1-05-25 16:57冯锐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

冯锐成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近几年,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尤为关键。然而,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及时、适当地经历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数学练习。所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从而形成和巩固符合小学生阶段较为完整的数学认识结构,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达到全面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关键词】课堂练习;关键之处;层次练习

一、符合最近发展区,活用教材练习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通常是通过例题后“做一做”的栏目来帮助学生“学后回味”,达到巩固新学知识之效。这些练习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但时常会出现知识较为跳跃的练习题渗夹其中,如果按教材练习的顺序来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则会打乱学生已经构建好的知识框架,使学生难于或根本无法运用刚学的知识来解答。这时需要教师在充分备好教材如何上课的同时,还要细心留意教材的课后练习,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若练习题的知识与刚才所学的知识跨度太大,那没必要要求学生去练,或延后学到这知识时才回头进行训练。例如,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分配律的定义帮助学生建立好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即字母表示法:(a+b)×c=a×c+b×c或a×(b+c)=a×b+a×c。教材在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中很明确地规定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也就是说,需要3个数组成的式子才能用分配律。可教材在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新授后,紧跟着在练习七中的第6题就出现了要求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103×12、20×55、24×205。学生会产生疑问,两个数也能用乘法分配律吗?知识新授,学生初学的情况下,为了鞏固学生刚刚才建立好的分配律模型,在课堂练习中,笔者直接跳过这一题,不要求学生现在做,而是等到学生学习了下一节课内容才回头做这一题。因为笔者把这题归类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拆数”的方法来进行简便运算。这样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处理教材的练习内容,使学生感到所练即所学,所学解所练,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喜。

二、遵循认知规律,巧设练习时机

数学课堂练习的呈现形式一般分为讲练结合与先讲后练两种。不管哪种形式,数学练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显得非常宝贵。能充分利用时间,及时合理地安排课堂练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一些数学概念、定义、法则等教学环节后,教师要及时安排相应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时,得出倒数的定义后,应马上安排“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来深化倒数的定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了直径、半径相关知识后,当即展示出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的与直径、半径相关的判断练习题。这样把练习穿插到教学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对概念、定义有更深的理解与反复回忆,从而达到熟练记忆。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模仿学习是天性,也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机制和社会学习形式。一般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先教——学生模仿学习——最后在练习中形成学习风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授后才能呈现课堂练习。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一课,教师必须先介绍了“列举法”和“假设法”两种方法后,才能让学生做教材后“做一做”的练习题。题目中“龟和鹤共有40只。”因为总只数较多,如果学生用列举法做,太繁琐,耗费的时间太长,容易出现计算疲劳,感觉练习机械单一,产生缺乏厌倦之感,所以这题要采用假设法进行解答。先学后练的课堂练习设计,给学生指明练习中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容易、简单、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因此,课堂练习必须抓准时机,练于教学环节关键之处,作为巩固理解或相机诱发之用,使练习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尊重个体差异,创设层次练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层次,有梯度的练习,不仅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减少学生呆板静坐听课的时间,让课堂真真正正地动起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学。在设计多层次练习时,教师要以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出发点,对同一题目有分层次要求,可按照“传授新知——开发智力——提升能力”的梯度创建出模仿型练习、发展型练习、提高型练习。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时,笔者设计出一组富有层次性的练习。

1.模仿型(必做题):25×(4+8)、(18-3)×5、16×87+16×13

2.发展型(选做题,至少做一题):25×32、12×25、99×37+37

3.提高型(讨论完成):102×25、46×38+46×63-46

经常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课堂练习训练,能使能力不同、数学思维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总而言之,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功能,不断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进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2a008084a7302768e993959.html.

[2]项法元.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3]寇美环.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
“减负” 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见解
实施有“度”设计,提升练习实效性
如何提高“指向练习”的教学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练习的探讨
课堂练习,学生语用能力成长的阶梯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练习的误区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