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21-05-27 04:09贾娅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贾娅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当前学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有两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专业”的发展,即“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职业训练、职业能力和从教过程的专业化、熟练化、程式化和独到化。”[1]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精神等方面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2]综合学者观点,笔者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为:教师自身不断增强专业性知识、提升专业性能力、提高专业性精神,改进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式,推进教学工作的专业化、专门化的动态过程。

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青年教师教学专业能力较低

学者指出:“教师作为教学全过程的主导者、设计者和参与者,其专业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与教学质量存在内在关联,需要把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作为本科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3]故而,青年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对高校教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需要具备开展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领会和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自我反思和发展的能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了解学生并能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教育资源运用和开发的能力、教学设计、监控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能力,教学测量与评估的能力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能力。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都存在自身专业知识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能力问题。虽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在进入高校教学前接受了系统的、理论化的专业知识,并对自身专业知识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一毕业便进入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缺少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环节的相融实践,教学经验相对缺乏。部分青年教师在学校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理论学习(除教育学专业学生),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教学能力相对较弱,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组织教学的专业性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获得感减少。

(二) 青年教师科研专业能力缺乏

是否具有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衡量教师是否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和发展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然而,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专业能力缺乏。他们撰写论文和科研的目的越来越功利倾向。多数青年教师的科研由“内驱式”转向“外驱式”,他们进行科研的目的不再是源于对学术的热爱而是为了职称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的提升,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另外,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大,在教学、备课和学生管理中投入的时间较多,严重影响了对科研工作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僅影响教师无法将教学中的问题思考转化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科研成果,而且影响教师运用教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无法做到科教融合、相互促进,限制了教师教研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 高校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招聘,更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和科研成果,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重视,导致教师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正是这种不完善的准入制度,导致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虽然在学历层次上总体较高,但教学水平方面总体欠佳。“高学历、低水平”现象在青年教师群体中屡见不鲜,严重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此外,培训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实情况是高校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有的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后并没有为其提供专门的培训学习。有的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后,虽然提供了培训学习,采用的是集中授课的方式,强调理论讲授,忽视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训练,也停留在书本讲解上[4]。导致培训实效性不明显,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他们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依旧无法轻松化解教学难题。

(四) 高校考核晋升制度不合理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考评机制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在考核教师的专业能力时往往更偏重于其是否有高质量论文和高水平项目等科研成果。同时,高校的教师考核评价结果与职称晋升、工资晋级直接挂钩。但是,单一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潜心教学且经验丰富的教师虽深受学生爱戴,但由于科研成果较少,职称很难得到晋升,工资水平也不高。相反,教学水平一般但科研成果丰硕的学者,职称晋升较快且社会和经济地位更高,也更受学校和学术界关注。高校青年教师虽是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总量偏大。青年教师既要完成学校大量的教学任务,也要承担额外的工作量,更要完成科研任务。教师要想获得职称晋升,不仅要教学突出,更要科研成果突出。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无疑给青年教师的身体和心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教师的力不从心,造成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致使青年教师专业性缺失,而且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 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意识,改善学习态度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学习态度。首先,要有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激发自己的科研热情,提升自身科研和教研相融的专业能力。其次,要有职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活动、课题专题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认真对待同仁、前辈、学生的听课反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类教师专业培训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最后,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关注时事动态,拓宽自己专业发展路径,善于将自身的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研究成果,实现教与研的融合,推进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全面协调。

(二) 改善科研条件,提升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科研的中坚力量,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促进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能促进高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高校领导要重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引进青年教师之后为其科研发展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如,“建立和完善网络数据库,为青年教师提供必备的场所、设备以及更好的科研支持与服务,突出科研成果的应用,建立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孵化和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全校营造良好的科研发展氛围。”[5]同时,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平衡教师的教研压力,针对教师的优势和特长将教师划分为科研主导型和教学主导型。对于科研主导型教师要适当减少其教学任务,为其科研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此外,科研课题的研究源于实践,高校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激励青年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 完善培训制度,提升专业发展素养

高校要努力实现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青年教师处于起步阶段,可塑性比较强,完善的培训制度有助于青年尽快补齐短板,实现专业化发展。第一,高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合适的践习平台,补齐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板。第二,要制定必要的“资助培养计划”,通过教学与科研等项目,资助开展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第三,创新培训模式。通过设计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的学习培训,建立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和科学研究水平,实现职前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第四,建立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安排资深的专业化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缩短入职初期的适应时间,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其尽早地过教学能力关、科研能力关和国际交流关。第五,监测培训效果。根据青年教师入职初期制订的职业规划,为其制定成长档案,追踪其成长,定期检验他们的发展成果。

(四) 改进考核评价制度,激发专业发展动力

“良好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是保障教师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6]教学是立业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本,二者不可偏废。教学可以使青年教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可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因此,高校要改善目前“重科研、轻教学”怪象,需要改进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调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高校要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让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教学型或科研型,只要自己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达到一定标准,都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同时,高校要综合运用动态和静态评价标准,尽可能寻找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表现、优势与问题,减少静态评价的片面性,使教师们的教学表现得到和科研表现一样公正、公平的肯定和评估。

综上,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牢牢抓好教师专业发展之本,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争取让每位青年教师都可能成长为大师。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