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景观利用探索
——以保定市大汲店村为例

2021-05-28 15:00唐瑞欣
山西农经 2021年9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保定市特色

□唐瑞欣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要论断,“乡村振兴”被列为战略问题,并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中。2018 年2 月4 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乡村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标志着对乡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1]。长期城市化、工业化导致乡村衰落,使乡村成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不利于经济全局性稳定增长,因此乡村振兴是历史和现实双重角度的需要[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要发展好农业,但只发展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产业,包括“种养销”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为农村带来更多财富。

文化景观既能反映人类的多种需求,在重视文化景观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同时,区域整体规划、旅游经济开发与城市规划、乡村农业发展、自然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得到了有效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乡村文化景观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价值和功能,同时也在区别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闪烁着独特的传统魅力,因此在避免“一刀切”的乡村文化景观治理政策和“千村一貌”的重复文化形态建设的同时,有必要对乡村文化景观所具有的地域特色进行保护。

1 大汲店村概况

保定市莲池区大汲店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清水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每逢夏季,河水上涨,水流相激,两岸垂柳扶风,蔚为壮观,该村也因此得名。大汲店村风景见图1。

大汲店村是竞秀区第一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位于保定市西二环和西三环的交叉处,南邻107 国道和京广铁路,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大汲店村的地理位置截图见图2。

在唐朝,大汲店村设有驿站、码头,而且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大汲店村党支部书记引导当地群众把目光放长远,拒绝房地产项目开发,在保护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其加以修缮。修缮后的古戏楼和观音堂等组成了一个小型古建筑群,红砖飞檐,楼堂相对,被列为“保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汲店村的古戏楼见图3。

古色古香的民居环境正是大汲店村的文化“卖点”,院墙斑驳,灰墙青瓦,院内草木清新,篱墙低矮,农具旧物巧妙装点其间,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平面布局和室内装潢,形成了兼具生活气息和古朴感的“晴耕雨读”院落,以“古、水、文化”为标签、以匠人为主题的耕读民宿群吸引了众多游客。

2018 年大汲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河北省精神文明示范村、河北省文明生态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北省美丽乡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2 乡村文化景观利用

在了解大汲店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主要结合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境遇以及治理路径两个理论方向[3],归纳总结了大汲店村乡村文化景观的利用情况。其中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现实境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价值评估与规划,二是可持续管理。

2.1 价值评估与规划

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任务艰巨的大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成为价值评估的热点,其优点在于既尊重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又展现规划方式的多样性。例如邀请北京某公司进行设计规划,同时在文化创意方面聘请了河北大学的专家。

为重现古镇特色,对村内各处九通历史碑刻进行了修缮,对古碑楼等文物景观进行恢复。完成收集资料12 万字、照片300 多幅的工作之后,最终对古戏楼、观音堂、真武台、西慈航寺等28 处文化遗迹进行了恢复。这种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方式,是文化景观利用的有效手段。

2.2 可持续管理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用可持续管理的方法解决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和保护文化景观成为重要议题。仅关注物态的表层文化景观是不够的,社区参与机制被认为是聚焦更深层次文化发生机制的有效手段。

2016 年保定市竞秀区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建设,竞秀区采取“一村一社区”的设置模式,走“村民自建、集体统建、招商建设和社会援建”4 条路径,形成了“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5 种模式。

2.3 以农户需求为前提的治理主体

有形、物质的乡村文化景观治理依赖于人的规划,这个过程中要尊重人的感受和意愿,同时客观考察现有的景观。因此,以农户需求为本的文化景观参观者应搭建本地与外地村民、本地村民与外地游客之间的交流平台,将最具特色的乡村元素展现给游客,使其对乡村文化景观产生认同感。

大汲店村与河北云乡居集团共同打造了中国匠人谷文创小镇项目。设计团队遵循原民居大门楼位置和基本格局等不变的原则对旧民居进行改造,流转村内民居和部分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发挥了大汲店村“古、水、文化”的优势,建成了新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大汲店村特色民宿见图4。

3 存在的问题

大汲店村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资本、创新3 个方面。

在制度方面,出现了领导干部行政干预过度,对市场工作“一把抓”“大包大揽”的现象。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改变观念,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制定政策,引进高端人才,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特色产业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资本方面,现阶段政府招商引资能力不足,缺乏资本支撑,难以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使人才引流困难,产业链得不到完善。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吸引了保定市和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入驻,但乡村建设能力有限,投资渠道少,资本难以支撑后续发展,成为当前影响大汲店村发展的关键问题。

消费者对大汲店村的旅游体验缺乏归属感,游客的回头率低,主要是创新不足,主导产业模糊,功能单一。主打高端居住环境和朴实乡村体验的旅游业并不能完全展现自身特色,有必要通过研究,再造以文化生态为主体的文化景观,了解文化生态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寻找乡村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发掘本地特色符号,建立更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4 发展对策

从加强制度管理、完善资本运行、加强文化景观治理3 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对策。

4.1 加强制度管理

灵活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以政府引导进行辅助,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促进区域和产业融合发展。明确政府管理和市场运作的边界,根据当地需求,精准把握公共服务和经营建设的需要,避免发展模式僵化。

4.2 完善资本运行

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发挥政府、企业、银行对接服务平台的作用,保障乡村振兴事业长期有序进行。合理使用民间资本,把资金用在实处,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保证企业得到收入,平衡各方利益,共同承担风险,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4.3 加强文化景观治理

乡村文化景观体现的人居环境区别于城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文化魅力。在大汲店村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河北省保定市的古城优势,避免“一刀切”的乡村文化景观治理政策导致“千村一面”现象,在保护传统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搭建文化景观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维护人地关系,保护文化生态,提升文化认同感。

5 结束语

乡村是一种传统的聚居形式,在农业的基础上,产生了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文化景观。中国社会在悠久的农耕文明中不断演进。乡村作为历史的记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智慧。中国乡村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山水田园聚落景观,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关注乡村振兴十分重要,重塑乡村文化景观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和地区进步的必然,从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来看,实施该战略对改变农村现状有积极意义。从城乡规划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提高一体化程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大汲店村作为竞秀区第一批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探索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对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应灵活运用制度优势,刺激市场运行,加强人才引进。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保定市特色
4D空间下文化景观粒子的形态价值与应用场景分析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文化景观的粒子界定及其度量
游圆明园有感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