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2021-05-30 00:24曾群会
南北桥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对策研究小学语文

曾群会

【摘    要】在素质教育普及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大纲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目标从应对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但限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语文课程改革困难重重。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课堂效率较低,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及相关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率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08

语文主要由“文字”和“语言”两部分组成,语文是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载体,也是各类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工具,可以说语文是人类在地球这片土地上活动和生活留下的重要佐证。同样,语文还是学生接触最早、学习最多的一门学科,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学生会累积越来越多的语文知识,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开发。近年来,教育学又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强调在平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流畅的表达、灵活的思维、健康的情感、完备的心理认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传统的单纯围绕课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语文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创新教学方案,教授学生相应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展思维、塑造个性。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反馈来看,语文课堂效率并不高,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优化效果不明显的症结所在。下面笔者就围绕语文课堂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教师经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以及课程开展的流畅性。很多教师会利用分解课文的方式进行授课,一方面将课文讲得更加细致,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维持课堂纪律。但小学生的思维跳跃跨度大,过于细致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学习语文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背诵”的错误思想。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流畅性,教学方式机械化,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表达。表达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能力,增加语文运用能力,按部就班地教学方式虽然实现了规范课堂纪律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为重心,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事实上,语文中的文章、诗词无论是褒义还是贬义,大多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學会分析、理解这些情感因素,既能够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也能够帮助塑造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特别,传统的语言讲解无法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难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共情。并且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教师所讲的内容经常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不得不逐句讲解,才能让学生勉强认识。因此,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认知无法达到一致的情况时,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也无法提高。

(三)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的内容和知识点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个教学内容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能兼顾一到两个方面。在小学一二年级,由于学生的识字量较少,教师会把学习重心放在“说”和“写”上,随着学生进入更高年级学习,教师为了应对考试,会放弃“说”和“听”的训练,以阅读文章或者写作练习为主。小学正是提升学生各项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时期,这样做会让语文课程变得单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优缺点。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在写作上具有极高的天赋,一味进行写作训练,而忽略“说”和“听”的训练,会让学生的偏科现象更加明显。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留白。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是一张白纸,教师不是画师,而是递笔的人,画面与颜色应该交给学生来思考。教师在讲解课本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可以先将文章的框架简述出来,再由大到小,用互动性的问答或者讨论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所想充分地阐述出来。另外,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教师都要认真倾听,给予学生鼓励与尊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回答中的错误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慢慢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错在哪里,如何去改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只有当学生放松下来,课堂参与度才会更高,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要以一种紧绷的状态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添加多样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比如辩论、故事分享等,打造更加和谐有趣的课堂,并且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执行活动,从而将学生凝聚起来,提高学生的集体感,让“管”纪律转变为自觉维护纪律。

(二)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倾听、表述、参与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三个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切入方向。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但教师可以利用“看图说话”的形式给予学生一个既定形象,再对文章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与共情。

其次,不仅学生需要情感体验,教师也需要。小学生接触的知识范畴较小,但离生活并不远,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参与的实例相结合,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再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或者诗词中的情感。

(三)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教学上,而是要以更加丰富、均衡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给予文字或者词语一个形象,让学生先画再写,再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听”和“看”,用词语造句,夯实学生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不要拘泥于单一文字的教学,而是以整篇文章进行讲解,在讲解过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比如仿写、朗读、辩论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氛围。

小学是黎明之后、朝阳升起前的微光,是学生语言表达与文学创作的奠基阶段,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各个角度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江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15-21.

[2]刘建翠.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9(12):115-119.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对策研究小学语文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