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让故事讲述更清晰

2021-05-31 19:27段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刘伯承沃克内心

段潋

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为了保持头脑清醒,在自己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放弃使用麻醉剂的故事,赞扬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这篇课文的描写以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之间的交互为线索,借助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的先后变化,展现了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编者在课文的思考题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这道题中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关注”就契合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而“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则是对语文要素的进一步升华。所以,这道课后思考题应该成为教学这篇课文的关键和重点。那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让故事讲述更加清晰、丰富呢?

一、整体把握梳理,设计故事讲述的板块

转换角色讲述课文,看似只是视角的转变,其实背后所蕴藏的思维逻辑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五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不再以作者所描述的视角来关注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言行,而是站立在另外一个角色的角度上对故事和人物的表现进行重新审视。这就需要学生理解文本的故事内容,同时要厘清人物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情节发展的内在关联,并在转换视角的过程当中及时进行整合、梳理、甄别和运用。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总是经过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梳理故事发展的基本脉络,关注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内容。

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时,教师应该遵循这样的认知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故事讲述的内容,在思维意识当中构建出故事的初步模型。这样,才能为学生有序而生动地讲述故事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以整体把握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梳理提炼出故事发展的情节,设计故事讲述的板块。

《军神》一文主要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教师可以借助第一课时梳理文本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故事分为问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四个核心板块。课文中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切入到故事当中,学生在角色转换之后就可以尝试以沃克医生为第一人称的视角对整个故事进行重新把握,这样就给予了他们非常广阔的自主权利。这种权利的运用,要遵循课文的故事内容,把握课文的信息,为再现客观还原故事的内容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情感变化,丰富故事讲述的信息

设计出故事讲述的板块,仅仅是构建了故事讲述的一个框架。要想把故事客观地呈现出来,讲得生动、丰富,就需要对故事的内容、细节信息进行全面把握,在故事讲述的过程当中游刃有余地选择和运用。这篇课文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以沃克医生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从沃克医生真实感受出发,才能够把故事讲得清楚,讲得充实。

教师则以沃克医生的语言为重点教学的板块,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并圈画描写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内心經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有的学生通过“问诊”语段中的语言,感受到沃克医生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冷淡到愣住,然后到惊讶,最后变得柔和起来。有的学生发现沃克医生因为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而变得很生气,后来,再次愣住了。在在手术过程中,沃克医生不像以前从容镇定,双手一直颤抖,汗珠滚滚。而在手术之后,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言行所深深震撼,对刘伯承也更肃然起敬。课文中作者对沃克医生的描写虽然不多,但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就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体会到沃克医生内在情感的变化。这样就抓住了故事讲述的线索,让原本分散开来的板块和信息,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三、细化情感内涵,强化故事讲述的生动

教学至此,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文本内容,并且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完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述练习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仅仅确定文本的故事板块,提炼出人物内心的情感,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会非常平淡,而且始终平铺直叙,听起来远远没有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感人。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并不是简单的蜻蜓点水,而是要把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去,才能让学生激荡起内心的情感,让讲述出来的故事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次、想画面、做批注”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走进课文,在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当中,想象当时的画面,并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学生读到沃克医生听到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时,进行了这样的批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人在动手术时居然拒绝使用麻醉剂,这在我从医的过程当中从未见过。不用麻醉剂怎么受得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真是难以置信。在手术结束之后,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有的学生就进行了这样的批注:“看着这位军人顽强忍受疼痛的样子,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他真是一条汉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他就是中国的军人,他就是一块钢板,更是一位军神。”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始终紧扣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走进人物的内心,将人物内心的想法以批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为之后的故事讲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而为讲清楚,有重点,更充实地讲述故事奠定了基础。

四、提炼角色定位,搭建故事讲述的平台

教师用转换角色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视角,重新建构故事。在定位于沃克医生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时,很多学生发现在沃克医生的眼中,刘伯承的角色定位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发现对于学生转换视角讲述故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眼中的角色在不断变化,不仅支撑起了故事的线索,还反映了沃克医生内在情感的变化,与故事情节、人物感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联。因此,在引导学生规划板块、体悟情感、丰富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紧扣文本内容,提炼出人物角色的变化线索,从而为学生练习讲述故事提供切切实实的抓手。

学生在快速回读课文时,发现刘伯承在沃克医生的眼中,他是一位病人,然后是一名军人,紧接着变成了军神,最后了解到他的名字,从而对刘伯承产生了敬佩之情。经过了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整篇故事提炼成三条不同的线索。事情发展线:问诊、术前、术中、术后;情感变化线:怀疑、惊讶、关切、敬仰;人物认知线:病人、军人、军神、刘伯承。

在这三条不同的线索中,事情发展线主要规划故事讲述的层次和板块;事情发展线的价值主要是丰富故事讲述的内容,让故事变得更加充实;人物认知线的价值主要是凸显故事表达的主题,避免因为学生从沃克医生的角度进行讲述,误把故事的主人公异化成为沃克医生,导致故事讲述偏离了原来的文本主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大量而广阔的自主空间,鼓励他们利用好这三条线索,对故事进行讲述练习。

统编本教材课后思考题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对课后思考题的运用不仅仅要关注问题答案的获取,更为重要的是将课后思考题作为统整把握课堂教学的支架,让学生在积极探究和实践尝试的过程中逐步落实,从而为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育才小学东区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刘伯承沃克内心
未来科幻城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快递爱情
快递爱情
世上最美丽的吻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刘伯承倒穿鞋甩追兵
刘伯承倒穿鞋甩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