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01 14:36郑宏亮牛彩雯张晶戴琨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

郑宏亮 牛彩雯 张晶 戴琨

摘要: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分析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底层落实、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元素挖掘、实训区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阐述专业群在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4-0034-05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各高校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以培养有政治觉悟、有家国情怀、有道德理想、有文化素养、有创新精神、有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一、机电类专业群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群的专业构成及组群逻辑各有不同,但是其人才培养内涵皆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面向机械制造及智能控制领域培养产业急需且具有综合素养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及管理人员。这就要求机电类专业群学生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专业群学生的现状是:文化水平不高,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人文素养的提升;社会情怀少,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由此可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机电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认知

很多专业课教师分不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将两者混为一谈,片面地认为“课程思政”仅限于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的内容,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自信、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等内容的融入。

(二)专业课教师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

机电类专业群的专业课教师基本上为工科学习背景,长时间的工科学习使专业教师普遍具有工科思维,即重视科学实验,缺少人文素养,教师自身政治和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少发掘思政元素的敏感度。专业课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经验。此外,大部分專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育人要素,只是并未上升到课程思政的高度,缺少规范性和计划性。

(三)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足

机电类专业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决定了其思政元素挖掘的难度较高。机电类专业课程是对自然科学知识、技术技能的现实描述客观和理性,缺少人文社科等感性内容,这成为挖掘机电类课程思政元素的难点,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阻碍。

(四)课程思政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各高职院校虽然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且缺少经验,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部分专业群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没有从顶层进行整体设计,缺少规划性,只是简单地选取几门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并未达到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同时,有些课程只是在授课过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内容,没有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更没有达到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效果。

三、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的构建与实施

(一)顶层规划与底层落实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由3个内在联系紧密的专业构成,分别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立足于京津冀人才需求,结合专业群发展现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培养新时代“钢铁智能制造”产业急需、有理想、有道德、有政治觉悟、有工匠精神、有创新精神、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构建了“专业群—专业—课程模块—课程”四层体系,进行顶层规划,分层落实。由上到下,纵向延伸,一层抓一层,组织、推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同时,专业之间、课程模块之间、课程之间进行横向贯通,推动思政课程教师参与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各专业、各模块、各课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叉。通过以上措施,使各类课程协同共进,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1.顶层规划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原则,构建了“共享平台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的个性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模块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五部分。由于各课程模块的特点及课程性质不同,各模块所实现的育人目标也各有不同。公共基础类课程模块包含了专业群学生所要学的所有思政课程,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从宏观层面阐明思政要素,注重思政定义、理论和理念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专业群平台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以理论学习为主,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工程伦理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实一体化课程和实训课程为主,授课过程中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拓展模块课程是对先进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行业的发展现状,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志向,使学生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公共任选模块课程主要是人文社科类课程,这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每个课程模块各有侧重,但并不仅限于侧重点,它们之间相互支撑,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课程体系。由此将课程思政覆盖各专业、各模块、各课程,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2.底层落实

按照顶层设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课程的课程性质及课程地位,每门课程按照“章—节—知识点”的课程结构制定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使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形成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并列入课程标准。

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與专业知识教学能够有效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和校企合作的优势,组建由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校外企业专家构成的教学内容开发组,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优化与教材开发,将育人元素、专业知识和职业标准有效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同时以省级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契机,开发具有课程思政要素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且尽量以动画、微课、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如人文精神、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内容,作为情感目标融入学习目标中,并与专业知识进行巧妙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教学手段及时间安排,对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最终形成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好每节课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功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已有的教学策略,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角色扮演法”“自主互助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改革,鼓励采用启发式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在学生。为了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应将思政要素作为考核点纳入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且全面的评价。在原有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思想政治目标作为常规目标,对于可以进行量化处理的,纳入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不断强化,使学生内化于心。例如,将实训课中的物料使用量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以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如果某些思政素养不能进行定量考核,则应重视其形成过程。因此将最终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并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考核内容做到客观、全面,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学习效果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使学生在过程性考核中体会过程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评价,将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

将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进行总结,并制作成课程思政典型案例集,在各课程、各课程模块、各专业中进行推广,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带动整个专业群课程思政的实施。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1.转变观念意识

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上的“破冰”,消除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原有的思想误区并提高认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组织教师参与以课程思政解读为主题的培训和讲座,通过讲概念、讲内涵、讲政策,帮助专业课教师明确“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差异,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训,忽略思想价值引领的旧倾向,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讲授,而且还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政策学习也让专业课教师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使专业课教师愿意并乐于投身于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提高其参与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提升人文素养

由于专业背景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缺少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人文素养不高等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通过线上线下、请专家入校、送教师出校等方式,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解读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历史、经济、文化、法律等学科的学习,以此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3.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德育水平,因此要加强专业群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多次采用“集中+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教师有大局意识,能够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召开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三全育人”专题座谈会,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提升教学能力

能否将思政元素准确恰当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是课程思政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群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在专业群范围内推行课程思政大讨论,开展主题教研活动,选取优秀代表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经验分享,使专业群教师全面学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举办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使专业群教师深入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策略,全面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力。

5.提升专业能力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专业课教师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还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充分利用大师工作室,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学习专业、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并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最终使学生受益。鼓励专业课教师走下讲台,进入企业,积极开展挂职锻炼和技术服务,使专业课教师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掌握行业生产一线的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等,同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对口职业能力证书考试,使其接受系统且全面的从业资格培训。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课教师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聘请企业专家、行业领袖、技术能手等作为校外兼职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教学工作。

(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高课堂育人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从思政元素挖掘的途徑和方向两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了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更好地实现同向同行的效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合作,组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思政元素挖掘团队,协同备课,实现知识互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优势,使挖掘到的思政元素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而且具有理论依据。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仅不能脱离专业课程而独立存在,而应该从课程知识体系出发,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点对点的挖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挖掘,切忌思政元素广而散,应进行凝练总结,使思政元素在整个课程实施中融为一个整体,提升育人质量。

首先,机电行业的发展是国家工业及科技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将行业和专业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融入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认清优势与差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和职业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统一;其次,选取专业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迹作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最后,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参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制定实训课程的评分细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科学技术应用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工程伦理的问题,号召学生学以致用、回报社会,从而实现对学生工程伦理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关键场所,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落实课程育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基地建设要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入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全面贯彻现代企业的10S管理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术创新、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等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努力营造浓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钢铁精神”的实训基地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其优良的职业精神。围绕当前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及设备,以国际一流钢铁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及装备为标准,整合优化实训资源,拓展原有校内实践基地的规模和功能,并将专业群素质养成模块、基础能力实践模块、岗位核心能力实践模块、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模块、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五大功能模块融入其中,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使学生了解行业领域内的先进技术,开阔眼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充分借助集团化的办学优势,与钢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接,深化与产业中龙头企业合作,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了融“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管理办法》,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正式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质量监控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制定了《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五)完善运行机制建设,保障课程思政实施

为了保证课程思政更好的实施效果,应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监督,设立有效的考核及奖惩机制,以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进行宏观管理,把握整体方向,统筹规划,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设定“专业群—专业—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的管理及责任人机制。从学生、专家、同行三个维度出发,建立课程思政实施的评价标准,并纳入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专家督导听课、同行互相听课等方式考察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并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监督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情况。在精品课程评选、教学团队评优、教师评优和教学质量奖评选中,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并对未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或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具有严重失误的课程和教师施行一票否决。建立课程思政专项使用基金,在建设费用、培训费用上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进行。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认清问题,找准差距,不断改进,将立德树人贯穿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的课程体系;细化底层落实,将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多措并举,提高教学团队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实训区建设为依托,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加强保障课程思政运行的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讲授相统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落实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71-75.

[2]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5):64-69.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2018(3):69-71.

(责任编辑:刘东菊)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of Mechatronic Specialty Group

ZHENG Hong-liang, NIU Cai-wen, ZHANG Jing, DAI Kun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299,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mechatronics specialty group of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expound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pecialty groups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bottom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training area construc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猜你喜欢
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分析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