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021-06-02 14:51卢东兰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酒精性高脂血症

文/卢东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发生较大的改变,大多数人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且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使肥胖人数比例不断增长,这成为了世界公共卫生问题。高脂血症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认为该疾病主要与营养、饮食等环境因素所致,好发于糖尿病、肥胖人群,可见肥胖与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关联[1]。此外,有临床研究[2-3]指出肥胖、高血糖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对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血脂、脂肪肝的相关及护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本院2020年6月到2020年12月接收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具有正常交流能力者;查体配合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分裂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急性重症疾病者。根据患者不同体质量指数分为Ⅰ组(BMI<18.5kg/m2)、Ⅱ组(BMI=18.6-23.9kg/m2)、Ⅲ组(BMI=24.0-27.9kg/m2)、Ⅳ组(BMI≥28.0kg/m2),每组各25例。Ⅰ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0-76(43.25±8.69)岁。Ⅱ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78(43.62±8.88)岁。Ⅲ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3-82(44.52±8.93)岁。Ⅳ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2-80岁,平均(44.75±9.33)岁。各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HRA-I 超声波体检机(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72210094)对测量所有受检者的体重指数,BMI<18.5kg/m2即为消瘦、BMI=18.6-23.9kg/m2即为正常、BMI=24.0-27.9kg/m2即为超重、BMI≥28.0kg/m2即为肥胖。同时次日空腹进行肘静脉采血,应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此外,采用超声仪对受检者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分别取仰卧位、左侧卧位。

1.3 观察指标

比较4组的血脂水平、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强于脾脏与肾脏,远场回声减弱;肝脏中度肿大,边缘较圆钝;肝右叶包膜不完整;肝内血流信号减少,满足上述2项条件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诊断标准:TC≥6.22mmol/L、TG≥2.26mmol/L、HDL-C<1.04mmol/L、LDL-C≥1.14mmol/L,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诊断为高脂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分别行x2、t检验。若检验得出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各组血脂指标的比较

Ⅰ组的TC、TG、LDL-C水平低于Ⅱ组、Ⅲ组、Ⅳ组,HDL-C水平高于Ⅱ组、Ⅲ组、Ⅳ组(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血脂指标的比较(mmol/L,x±s)

2.2 各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的比较

Ⅰ组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Ⅳ组,Ⅲ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高于Ⅱ组、Ⅳ组(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3.1 体重指数与血脂、脂肪肝相关分析

不良饮食是我国肥胖人数递增的重要因素,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体重指数是目前临床评估和衡量人体健康、胖瘦的主要标准,其可以反映身体因体重超重而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心脏病的风险[4]。因此,本研究采用体重指数判断肥胖人群的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风险,结果显示4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体重指数高,血脂水平也随之提高。本研究结论与程臻等人[5]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这是因为肥胖人群的血浆游离脂肪酸提高,并增加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表达,使血脂水平提升,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增高,进而容易诱发高脂血症。本研究结果显示,Ⅰ组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低于Ⅱ组、Ⅲ组、Ⅳ组,Ⅲ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高于Ⅱ组、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体重指数较高,脂肪肝患病风险也随之增高。这是因为肥胖者机体对游离脂肪酸的利用较少,使肝脏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促进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进而以蛋白形式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中,导致甘油三酯平衡失调,中性脂肪大量积聚在肝细胞内,最终诱导脂肪肝的发生。

3.2 临床护理

为了降低我国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患病率,应加强其对自身体重的健康管理,严格控制体重指数。这就需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落实健康生活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预防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1)健康宣教:对体重指数超标的体检人群,护士应发放体重健康管理手册,并详细向其说明体重指数提升对身体的损害和引发的疾病,以引起重视,同时告知体检人群肥胖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关系,讲解高脂血症、脂肪肝对健康生命的危害性,增强其预防意识。指导体检人群仔细阅读手册,并根据手册的内容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饮食指导:针对体重指数较低或较高的体检人群,护士应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鼓励消瘦人群多食用高蛋白食物,要求体重指数较高的体检人群严格控制每日摄糖量、摄盐量与脂肪热量。

(3)运动指导:针对肥胖者,护士应鼓励其每日坚持有氧运动,每日1次,每次30-60min,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消瘦者,护士应建议其规律运动,每周2-3次,每次30-40min。每周测量和记录1次体重,以维持健康的体重标准。

(4)生活方式:护士指导患者按时每日三餐,并规律作息,确保每日睡眠时间达8h,以促进机体代谢功能运转能力,还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同时,护士也要安慰高脂血症、脂肪肝患者,告知其脂肪肝具有可逆性,通过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可恢复正常的脂肪代谢,也有利于血脂的稳定性,使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定期健康体检。

综上所述,体重指数升高是诱发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需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开展健康宣教,增强肥胖者的体重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科学合理饮食、运动,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利于预防和降低高脂血症、脂肪肝发生率。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酒精性高脂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高甘油三酯血症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打呼噜会导致血脂异常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治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