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病区管理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2021-06-02 14:52陈璐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区发生率急性

文/陈璐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肺部感染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发病后患者气道中的气流会出现阻塞情况,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遭受到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进而发展为COPD急性加重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近年来,医学技术飞速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意识到加强患者管理对提升疾病恢复效果的作用。现阶段,在COPD急性加重期疾病护理中倡导使用优化病区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升生活质量[2]。本文将于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优化病区管理模式所取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3例。对照组,男、女为21例和22例,43-84岁,平均(62.3±3.3)岁;观察组,男、女为20例和23例,44-82岁,平均(63.2±3.4)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应严格遵循呼吸科中的相关制度要求,为患者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内空气的流通性及室内的整洁性,每日定时进入到病房中进行探视,合理摆放病房中的陈设,使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和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应控制进入到病房中的人员数量,家属的探视次数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无菌观念,并按照消毒洗手制度中的要求执行,对患者进行常规院内卫生知识教育。

观察组,行优化病区管理模式,(1)病室管理:对病区中的物品进行整理,清理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保证病区护理工作的安全。使用密闭式的痰液收集器,防止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制度中的要求,对病室菌落总数进行定期检测。(2)健康宣教:患者在进入到医院后,为了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极其家属讲解做好交叉预防工作的必要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科室中组织患者极其家属共同参与到卫生知识学习中来。(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隔离和监控制度,重点监控损伤性医疗措施,包括气管镜检查者、胸腔积液抽水者等,对以上患者实施隔离保护,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引发院内感染情况的产生,加强监测多重耐药菌,由专人督查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的实施及开展情况,通过督查能够直观的发展问题所在,并以问题为依据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措施。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对无菌操作要求进行严格执行,使自身的职业素养得以大大提升。(4)护理制度: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病床责任制度,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护理内容执行及开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对患者入院一直到整个出院的流程做好记录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设置奖惩制度,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升。定期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给予患者专项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

观察两组FRC(功能残气量)、RV/TLC(肺的残气功能占肺总量的百分比)指标低于对照组,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呼吸指标。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呼吸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用t检验;院内感染发生率用(%)表示,用x2检验,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率为4.65%;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23.26%。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呼吸指标对比

观察组FRC、RV/TLC指标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呼吸指标对比(±s)

组别(n=43) FRC(L) FEV1(L) RV/TLC(%) FEV1/FVC(%)观察组 3.05±0.42 1.25±0.47 41.22±5.63 64.52±5.45对照组 3.28±0.47 1.03±0.32 45.37±5.63 60.13±5.35 t值 9.865 7.952 6.142 5.76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n=43)生理职能(分)精神健康(分)生理功能(分)总体健康(分)观察组 76.11±2.74 77.25±4.09 75.38±2.83 78.45±3.52对照组 71.02±3.04 71.34±3.64 70.02±3.05 72.03±3.17 t值 8.363 10.245 8.362 9.483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COPD疾病的产生受外界有害因素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有直接关系,作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是呼吸科中一种常见疾病,特点为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等,死亡率较高,在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咳嗽、喘促有声、鼻翼翕动、呼吸急促等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的肺功能遭受到严重的损伤。临床上相关研究显示,呼吸科是医院中交叉感染的高发地,而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自身的防御能力较低,极容易遭受到院内感染的侵袭,进而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5]。因此,加强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尤为重要,常规管理方法存在护理操作不规范等情况,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因此,现阶段,临床上急于寻求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现阶段,倡导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病区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护理内容进行细化及优化,其管理工作在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详尽及科学制定护理管理流程,使院内感染得以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6]。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FRC、RV/TLC指标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院内感染疾病护理中使用优化病区管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在降低院内感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患者呼吸功能,疾病恢复效果好,患者可正常的参与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疾病临床护理中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韩晨旭在2019年提出,常规护理管理法,FRC为(3.26±0.43)l,RV/TLC为(45.38±5.61)%,FEV1为(1.04±0.30)L,FEV1/FVC1为(60.17±5.39)%;优化病区管理 法,FRC为(3.06±0.41)l,RV/TLC为(41.25±5.72)%,FEV1为(1.27±0.46)L,FEV1/FVC1为(64.51±5.46)%。优化病区管理法FRC、RV/TLC指标低于对照组,FEV1和FEV1/FVC1指标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法(P<0.05)。张丹辉在2020年提出,常规健康教育法,总体健康评分为(72.04±3.19)分,生理职能为(71.06±3.08)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1.35±3.62)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0.01±3.04)分;示范性健康教育方法,总体健康评分为(78.46±3.57)分,生理职能为(76.12±2.97)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7.26±4.11)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5.36±2.85)分。示范性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法(P<0.05)。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知,本文研究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可知本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此,推荐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院内感染疾病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优化病区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院内感染疾病护理中使用优化病区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优化患者呼吸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病区发生率急性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性心包炎1例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