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1-06-02 14:52陆晓芳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偏瘫教育者肢体

文/陆晓芳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发病概率显著增加,对于幸存卒中患者往往表现出程度不同残疾现象,例如运动障碍、关节痉挛以及生活无法自理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此类患者通过给予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可使其肢体痉挛有效缓解,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对康复进行促进[1-2]。但患者因为针对功能锻炼认知不足等影响,使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显著降低,对此确定有效方式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健康教育,意义显著[3-4]。本次研究将我院2018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方式以及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完成对应干预可行性,以实现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同伴教育组(30例):女12例,男18例;年龄区间为43岁~83岁,平均为(63.52±5.53)岁;常规教育组(30例):女11例,男19例;年龄区间为45岁~85岁,平均为(63.55±5.55)岁;纳入标准:①脑卒中偏瘫通过MRI检查以及脑CT检查获得有效证实;②患者均属于首次发病;排除标准:①呈现出老年痴呆现象;②发病前已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现象;就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教育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完成对应干预,主要于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两阶段展开,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功能锻炼内容以及脑卒中相关知识等,教育形式体现为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等,时间为60min/次;同伴教育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方式完成对应干预,针对同伴教育者积极展开对应培训,时间为1~2h/次,频率为2次/d;主要于脑卒中主要表现、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展开对应讲解,完成后准备积极展开同伴教育操作,针对患者合理进行2组划分,每组安排同伴教育者1名展开同伴教育操作,教育时间为60min/次,频率为1次/月,共实施为期3个月教育。对于系列疾病知识,同伴教育者采取幻灯片形式完成对应介绍,需利用通俗易懂语言进行讲解,就系列内容利用图片形式进行打印,对患者实施发放;准备功能锻炼视频于现场播放,对于上肢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内容要求教育者进行示范,安排患者分组练习,教育者完成现场指导工作;对于现场系列问题鼓励患者积极提出,教育者给予耐心回答。要求教育者对于自我经历需要积极分享,并且进行正能量传递,经验传授,以使患者抑郁情绪获得减轻、消除,将信心增强;对于患者微信号以及手机号进行收集,完成微信群创建,以做到随时咨询以及交流。期间要求医务人员需在场就同伴教育情况实施观察,对于系列问题协同解决。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以及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分别实施AD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FM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以及EAQ(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就获得结果展开对比。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展开ADL评分,主要通过进食、修饰、如厕、穿衣、以及上下楼梯等对日常生活能力实施评价,各项评定区间为0分~15分,总计100分,越高分值,证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表现出越强独立能力[5];对于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实施FMA评分,分值区间为0分~100分,越高分值,证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表现出越优肢体运动功能[6];对于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实施EAQ评分,主要于锻炼监测依从(0分~12分)、身体锻炼依从(0分~32分)以及主动寻求建议依从(0分~12分),总分值区间为0分~56分,越高分值,对应脑卒中偏瘫患者越高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7]。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量资料(ADL量表、FMA以及EAQ评分)行t检验,以±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DL量表、FMA评分对比

干预前,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同常规教育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量表、FMA评分临床对比 (分,x±s)

2.2 EAQ评分对比

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锻炼监测依从评分、身体锻炼依从性评分以及主动寻求建议依从评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EAQ评分临床对比 (分,x±s)

3 讨论

临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期间,同伴教育方式有效运用,能够将病友之间信息交流力度加强,防止医护人员同患者呈现出交流沟通障碍现象,对于患者理解以及接受可以显著促进,从而使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获得有效提高[8-9]。

本次研究发现,干预前,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同常规教育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干预后,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评分、FMA评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明显,同伴教育组脑卒中偏瘫患者锻炼监测依从评分、身体锻炼依从性评分以及主动寻求建议依从评分均高于常规教育组明显,充分证明同伴教育方式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健康教育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方式有效运用,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以及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获得显著提升,实现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效预后。

猜你喜欢
偏瘫教育者肢体
品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