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对于急诊科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1-06-02 14:52李娜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急诊科家属量表

文/李娜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危急,需临床迅速接诊,积极处置。急诊科患者的情绪状态不稳定,容易影响急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的护理依从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临床对急诊科患者的抢救护理十分重视,传统急诊护理虽然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史等情况,但对患者的急救细节干预作用较差[1]。细节护理是针对护理工作中细节问题的纠正与提高。本次实验针对急诊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模式,特形成如下资料与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1-12月114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57例/组。研究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42~71岁,病程3~11小时。对照组男27例,女30例,年龄39~72岁,病程4~12小时。患者均意识清醒,能够耐受实验,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中途转院、死亡情况,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加用细节护理,对照组传统急救护理,细节护理包括接诊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

接诊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接诊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过敏史、手术史进行调查,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存在呼吸障碍的患者立即进行偏头、吸氧操作,对于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做好处理,防止皮肤或呼吸道受到损伤,此外应严密保护患者的隐私及手卫生,减少患者不适。

环境护理:随时清洁病房环境,确保急诊室内整洁、通风,避免地面杂物、水渍影响医疗反应速度与患者安全,安放饮水机和水杯供家属饮用,为患者家属设置专门的等待区域,避免家属影响治疗进程。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针对某些患者症状反应大、疼痛及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进行适当地情绪安抚,在患者等待处置时全程配合,减轻患者的孤独恐惧感,向患者讲解治疗进展,帮助患者配合处置并减少他们的压力,控制情绪,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接下来的治疗操作,以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意外事件+护理错误/总数*100%。对比两组接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SDS量表、SAS量表评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s),t检验,率(%),x2检验,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01%,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54%,数据统计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方案后产生不良事件情况统计[n(%)]

(2)两组在经同时间护理后,对比其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得知组间数据(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方案后其生活质量情况统计(±s)[n(分)]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方案后其生活质量情况统计(±s)[n(分)]

组别 例数 生理机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研究组 57 20.25±2.28 21.25±2.44 22.67±3.28 22.08±2.18对照组 57 16.81±3.45 17.62±3.58 16.82±2.46 17.64±3.81 t-11.8746 12.0683 13.8134 12.2831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两组在接诊时间、SAS、SDS量表数据中存在统计差异,且护理满意度组间同样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后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接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SDS量表、SAS量表评分对比(±s)[n(分)]

表3 两组接诊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SDS量表、SAS量表评分对比(±s)[n(分)]

组别 例数 接诊时间(min) 护理满意度评分 SDS量表评分 SAS量表评分研究组 57 2.15±0.28 8.44±1.05 20.28±1.28 10.81±5.12对照组 57 4.81±1.55 6.48±1.11 38.46±5.71 35.18±7.51 t-10.2847 11.0838 12.1676 13.2881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的治疗压力较大,患者的病情危急、且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在入院后立即开展抢救、处置,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后续治疗的成功率。细节护理能够将急诊护理工作进行细化,充分总结急救护理工作中的漏洞,减少不同治疗阶段衔接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2]。尤其针对急救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反应激烈的问题,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情绪反应,促进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度,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紧张、肢体动作有较好的稳定效果,同时避免患者家属由于对患者担忧产生的焦虑行为,避免家属影响治疗进展。急诊科患者需接受静脉置管,但患者治疗期间由于治疗操作、护理等问题,使得静脉置管的安全性较差,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对患者及家属讲解静脉置管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导家属辅助静脉置管的干预,促进患者安全的提高[3]。本次方案所体现的护理模式,更加受到患者与家属的认同,改善依从性,减少护患之间的投诉与纠纷,在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急救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

本文对所选急诊科患者给予全新的细节护理模式,在各项研究数据中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说明此护理方案可供推广,值得在临床护理中继续应用。

猜你喜欢
急诊科家属量表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