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俄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

2021-06-02 05:29王华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俄语育人思政

书名:《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

作者: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翻译研究院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5942-9

出版时间:2016 年9 月

定价:78 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既要向大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又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向大学生讲授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式,做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新时代,我们要面对新形势,在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进程中,要充分挖掘外语教学中的育人元素,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和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著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是多文版系列图书,内容选编自“中国关键词对于对外传播平台”项目成果。该平台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项目,内容主要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中俄文对照,旨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该书共分为综合篇、党建篇、政治篇、经济篇、外交篇五部分,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中国“关键词”。《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在2020 年度沈阳理工大学“课程思政”专项课题、沈阳理工大学一流本科课程《综合俄语》的建设与实施中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重视将育人元素融入俄语教学中,拓宽育人途径,实现全过程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教育方式具有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区别。俄语专业教学作为隐形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做到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俄语教学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俄语专业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如《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综合篇中的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全面”、美丽中国等内容融入到《俄语笔译》、《俄语口译》、《俄语新闻》、《综合俄语》等课程中,使大学生能够了解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将中外关系,尤其是中俄两国关系纳入俄语教学之中。中俄关系已经走过了70 年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2019 年6 月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携手走向复兴,根据这一时代背景,《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外交篇中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精神、丝路基金、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内容作为《俄罗斯文化》、《俄语阅读》、《综合俄语》等课程的扩展内容,不仅使大学生不断加深对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认识,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同时也让大学生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同时,能够主动服务国家意识。

俄语专业在《经贸俄语》、《科技俄语》等课程中加入《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经济篇中的改革开放、五大发展理念、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中国大数据战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内容,可以充分认识国家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状能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其能够以开放的态度,充满爱国的情怀在涉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通过阅读、学习被誉为权威解读当代中国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汉俄对照)》一书,能够让大学生熟知国家的政治、外教、经济政策等知识,使其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并基于本专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区域经济的实践活动,并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建立中外沟通桥梁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俄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