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一流课程建设现状述评与金课建设模式初探

2021-06-03 08:13颜文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课一流旅游

颜文华

(洛阳师范学院 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0 引言

课程建设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多个关于本科教育和课程建设的文件,要求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要进行课程革命,建设一流课程.如《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更是明确提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为专门推进课程建设,随后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淘汰“水课”,建设一流课程,已成为当前中国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课程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设旅游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体系,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1 旅游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1.1 金课建设研究

推进金课建设成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和基本趋势.自教育部提出金课这一概念以来,相关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金课”“一流课程”为检索词,查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金课概念、特征与标准研究.如,吴岩认为,金课就是一流课程,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董立平认为,金课是指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较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课,具有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的基本特征[2].陆国栋认为,金课就是一流课程,本质上就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3].李芒等认为大学金课具有七大特征,即教学的难度、教学的深度、教学的广度、教学的高度、教学的强度、教学的精度以及教学的温度[4].金课的评判标准应该指向于学生的“深度学习”[5],学生心目中的“金课”体现了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认知与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6].显然,金课评价标准研究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较为一致观点.第二,金课建设问题与困境研究.余文森、宋原等认为大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缺位”,即学习没有发生特别是没有真实地发生是普遍存在的[7].胡万山、周海涛提出了四个突出问题:教师金课建设共识不强、课程理论研究力度不够、课程教学实践深度不足、对国家金课建设政策依托不紧[8].薄蓉蓉、冷明祥更为系统地归纳出金课建设四大现实困境:高校金课建设理念分化、教师主导金课建设动力弱化、学生参与金课建设意识淡化、社会支持金课建设氛围有待强化[9].这些成果指明金课建设不能仅是教育系统内的事情,更不能只是教师自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和学生的支持与参与.第三,金课建设策略与保障研究.要改变以学科建设和评估为中心的理念,把高校的工作重心从学科建设转移到课程建设[10],构建静态的“金课程”质量标准和动态的“金课堂”评价标准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11],应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制定严格的课程设置制度、基于课程大纲的课程实施制度、强调师生主体地位的课程评价制度等[12],并要构建包括道德情操、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信息素养与教学创新的高校教师金课胜任力框架[13].应用型高校金课的打造至少要体现“七性”: 教育性、实用性、丰富性、前沿性、思辨性、研究性、艺术性[14].这些成果虽然各有侧重,但表明金课建设需要从理念转变、制度保障、师资素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开展.

1.2 旅游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作为旅游领域内标志性期刊,《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旅游研究的基本情况.笔者梳理出了2010—2019年10年内旅游教育相关(含学科建设)研究文献共计49篇(《旅游科学》仅刊登了6篇),其中发表在《旅游学刊》上的笔谈文章31篇、书评文章1篇、会议综述2篇,直接研究旅游课程建设的论文只有2篇,其中1篇论文研究了美国81所大学的游憩学本科课程体系[15],另1篇专门了研究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16],课程建设主要成果散见于旅游教育相关研究中.由此可见国内旅游课程建设甚至是放大到旅游教育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旅游教育研究成为了研究冷点.从这些有限的研究成果来看,课程设置是主要话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应增加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17],所有课程的设置应该以相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行业结构来进行分类,可根据核心概念设置核心主干课程,根据核心课程的知识深度在不同层次院校中开设不同的课程[18].也有学者介绍了国外旅游课程设置情况,如美国课程设置有严格程序,并定期接受专业教育协会的认证,以保证专业课程不断改进,追求完善[19];日本在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方面主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重视理论教育[20];韩国课程体系设置中国际化课程所占比例较高[21].宋海岩、杨惠君还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指出有严格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评估对开办新课程的需求,同时学院与行业建立和保持了出色的伙伴关系[22].在教学内容或教材方面,强调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和时效性、师资的国际化[23],教科书和课程教学中应提供充分多的有关本体论的知识[24],建议开展和普及旅游管理核心课程建设,推动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25].在教学模式方面,陆林、黄剑锋等总结出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的实践教学和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的“三驾马车”引领的旅游本科教育教学模式[26].

综上,金课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涌现了不少代表性成果,对于金课概念、特征等有了较为清晰且广受认可的界定,对金课评价标准、建设内容、建设策略与保障等也有所涉猎,但仍属各抒己见,需要继续深入探究,而且这些成果对于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旅游类专业而言是否能直接套用,值得商榷.另外,国内旅游课程研究甚至是放大到旅游教育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门针对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研究非常缺乏,现有成果还没有专门涉及,仅对其部分内容有所涉入.因此,有必要融合现有金课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对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为旅游管理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笔者在此也建议《旅游学刊》《旅游科学》能引导更多学者关注旅游教育研究,尤其是课程教学研究.

2 旅游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实践述评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信息公开有关文件,从2003年至201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开展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共公布了本科类2527门、高职高专类964门,共计3491门本专科国家精品课程,750所高校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其中旅游类(选取依据为旅游专业直接相关课程,不含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下同)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本科类5门,高职高专类35门,共计40门(详见表1),占比为1.15%.

表1 国家级旅游类精品课程名单

2011年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方面,自2012—2016年先后公布了共计99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旅游类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7门(详见表2),占比为0.7%.

表2 国家级旅游类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2012年起教育部将原国家精品课程择优升级改造为精品资源共享课,从原国家精品课程以高校教师为服务主体转型为以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本,并通过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进行共享应用.自2013年以来共分四批批准了29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包括教师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网络教育课程)立项建设,先后于2016年公布了2686门课程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公布了200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旅游类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有20门,占比为0.69%.

表3 国家级旅游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开始组织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和2018年共认定了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旅游类课程有7门,占比为0.54%.2019年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先后启动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019年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推荐认定工作,现名单还没有公布,故暂不作分析.

表4 国家级旅游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单

综上旅游管理类专业国家级各类课程建设实践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旅游专业现有一流课程数量和参与建设院校数量极少.根据上述数据可知,目前教育部公布认定的各类本科与高职专业国家级课程合计8660门,其中旅游类74门,涉及的院校有42所.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有608所;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有1086所.可见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虽多,但有国家级旅游类课程的院校可谓微乎其微,尤其是211、985高校数量更少.另外,2017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410.75万人,其中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招生5.9万人;全国高职招生350.74万人,其中旅游管理类高职招生11.3万人.按照2017年全国招生规模分析,全国各专业万名本专科生享有11.4门国家级课程,而旅游类万名本专科生享有的国家级旅游类课程仅为4.3门.因此高校亟须弥补旅游类一流课程建设短板,让旅游类专业学生能享受更多“金课”,达到教育均衡.第二,旅游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严重滞后于高职高专一流课程建设.由上述表格可见,在74门各类国家级课程中,除了7门不分层次,本科层次只有12门,不到专科层次四分之一.相对而言,在课程建设方面旅游高职高专层次明显比本科层次更为重视.因此强化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于旅游类专业而言显得格外紧迫.第三,课程类型分布失衡,专业技能型课程占主体,会展专业课程极少.由上述表格可见,旅游类专业核心或主干课数量很少,多为导游、酒店服务、语言类课程.另外会展专业只有会展英语一门语言课,课程建设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旅游类专业亟须优化一流课程体系.

总体来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实践现状严重滞后、不容乐观,课程成为了各高校旅游类专业普遍存在的短板,这将直接影响高质量旅游人才培养.在国家实施“双万计划”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加快旅游类课程建设,全面推进金课建设刻不容缓.

3 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模式探讨

根据《“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旅游管理类专业特点,笔者结合金课建设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三四七八一”模式,即以“金课领导”“金课教师”“金课学生”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为抓手,以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共建共享为保障与支撑,以“四度三能”七大标准为指引,着力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参考(含课程教材)、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思考练习和课程考核等八大体系同步推进,实现打造深受广大学生认可并带来强烈获得感的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体系这一伟大使命.

3.1 金课建设的主体——“三位一体”协同推进

教师固然是金课建设的核心主体,但金课建设也绝非凭教师一己之力,依赖教师原动力就能建设好,需要领导、教师和学生齐抓共管,他们不仅都是金课建设的抓手,也是金课建设的主体.即使有足够的原动力,由于“在功利心驱动下以科研为中心、在舒适区作用下以无错为原则”,部分教师个人价值取向会偏离教育初心.因此领导需要搭建校政行企合作平台,完善金课所需资源设备和制度设计,为教师金课建设保驾护航并赋能教师原动力.教师要充分借力外部资源,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能主动进行学情分析,做好学生课程学习管理.学生要主动对接外部资源,促进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并要自觉将课程学习与素养培养有效结合,端正学习态度、钻研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因此,金课建设需要形成“金课领导”“金课教师”“金课学生”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新局面.

3.2 金课建设的保障——“四方联动”齐抓共管

高校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同样不只是高校凭一己之力就能取得实效.社会力量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等融入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成为国际共识和西方发达国家旅游院系的普遍经验.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是金课建设的新思路、新格局和新希望.高校应创造条件,通过社会服务、智库帮扶、实习合作等方式实现校外“政行企”资源和高校“金课”建设有效对接,形成“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新力量.“政行企”等社会力量融入金课建设的路径多元,可以是案例素材融入,如提供运营案例及相关数据资料和面临的经营问题;可以是优质师资融入,如选派优秀人才举办专题讲座、联合授课、联合评课和出题、联合开设特色课程等;可以是实习实践融入,如为课程教学提供观摩见习、实习实践机会;可以是教案教材融入,如联合编写应用型教材或为教师教案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教学内容切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可以是资金奖助融入,如为金课建设设立项目基金和奖助学金,激发学生学习、教师钻研教学动力等方式;还可以是咨询评估融入,如加入专业教学咨询委员会,为课程设置、新课研发等提供咨询评估服务.

3.3 金课评价的标准——“四度三能”标准指引

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需要充分理解金课概念内涵,制定富有操作性的金课评价标准.笔者认为“金课”就是指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理要求又对接市场需求、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启发、课程测试既严格规范又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既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一流课程.在金课建设方面,要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视角,以“四度三能”七大标准为指引,即思想信念上有高度、理论内容上有深度、知识体系上有宽度、课程教学上有温度、行业实践上能融合对接,课程考核上能严谨规范,目标效果上能长远受益.思想信念上有高度是指要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化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论内容上有深度指教学内容高阶而富有挑战,既传授科学真理,展示行业本真规律,又衔接前沿动态,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把握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知识体系上有宽度指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多学科思维融合、注重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注重跨专业能力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应对未来发展多面挑战掌握过硬知识、能力和素养.课程教学上有温度指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因人施教富有启发性,能宽严相济富有感染力,能寓教于乐富有情趣性.行业实践上能融合对接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课程实训项目等能充分对接行业,是行业实践的展现、总结与反思.课程考核上能严谨规范指课程考核内容多样多维富有挑战,考核方式规范严谨富有权威.目标效果上能长远受益指教师授课不只是追求课堂氛围好,更要注重在良好课堂氛围中高效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3.4 金课建设的对象——“八项内容”同抓同建

就单门课程而言,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应以上述七大标准为指引,站在学生长远发展视角,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参考、教学案例、思考练习、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等八大体系进行宏观的理性建构和具体的实践展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形成“金理念”,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三大突出”指导课程教学,改知识教学为能力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长远发展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思维和创新等多重素养提升.同时要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参考(含课程教材)、教学案例、思考练习、教学实践和课程考核等进行全面优化和课程重构,形成精致有效、科学严谨的“金内容”“金方法”“金教参”“金案例”“金练习”“金实践”“金考核”,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利益相关体的需求.

3.5 金课建设的目标——“一大使命”回归初心

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应牢记一大使命:回归育人初心,打造深受广大学生认可并带来强烈获得感的旅游管理类专业金课课程体系.具体而言,第一,金课建设必须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各院校要结合自身传统优势,从未来发展需求出发,开发建设能显著提升学生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课程,要果断淘汰一些因师设课、可有可无的水课,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二,金课建设要着眼于打造一流的课程体系.各院校旅游专业金课建设不能仅聚焦于建设几门一流课程,要多从个性特征出发,挖掘建设一批拓展学生潜能的一流课程;要多从终身成长出发,挖掘建设一批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一流课程.总而言之,金课建设要回归到育人初心,致力于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一流课程,能从不同层面为学生发展搭建高质量成长平台,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起点面向世界和未来.

猜你喜欢
金课一流旅游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注一流学科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