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2021-06-04 08:39李珂宋昱
铜陵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

李珂 宋昱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在近三年来,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形成一定的冲击,如中美贸易战造成的贸易摩擦,进而导致的货币收缩;英国脱欧;气候变化多端等。今年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冲击更是对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既要为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各种不确定性,并要完成自身的增长动力转换,技术创新成为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而研发活动由于其本身的投入产出不确定性,易于伴随严重的代理问题,进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MR.Williams的研究表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改善企业财务情况,缓解代理矛盾。而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考虑应当履行的义务。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国内外学者对社会责任对创新的关系的观点不尽相同。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责任的履行促进技术创新,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责任抑制技术创新,还另有学者认为两者呈现不确定性的关系,并且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包括企业性质,产权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冗余资源,社会资本,政治关联等。邬烈岚、朱淑俊认为地理位置是否发达因素和政治关联因素分别与社会责任和创新同方向促进作用[1]。黄均、贺国亮认为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2]。史璇,赵欢,认为企业的非沉淀型冗余资源由于本身具备较强的流动性,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对技术创新[3]。

而在实际经营中,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需要有一定的转变。企业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仍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为例,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了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六个维度,分别探讨企业对不同的社会责任对象以及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创新。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文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综述

社会责任萌芽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Oliver Sheldon(1924)将道德因素归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并将其置于比企业营利更高的地位[4]。而被誉为“社会责任之父”的BOWEN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焦点由对于企业内部转移至外部,认为商人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需要对社会负责,并配合相应各项政策[5]。打破了股东至上的局面,从此社会责任的研究也进入了探索期。Carrol(1979)构造了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主责任[6]。为社会责任的研究发展树立了里程碑。20世纪八十年代后,社会责任逐渐与利益相关者相结合,FREEMAN(1984)也阐述了企业的行为需要牵扯到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客户,政府等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是与企业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我国学者卢代富(2002)则在此基础上将社会责任设置成一种义务,分别是为股东谋求利益最大化,并且有义务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7],金立印(2006)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卡罗尔模型中的社会责任的抽象概念和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概念,包括参与文化教育,维护客户权力等[8]。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考虑到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的各方利益。

(二)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的概念起源于1912年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并在1928年进行完善,认为技术创新是将资源用于生产的一个过程[9]。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指出,技术创新是引进新的或者改进过的产品,服务等至市场的过程,并认为模仿以及缺少新技术的改进是创新的最低层次[10]。而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Mueser(1985)将创新定义成从构思到实践的整个期间内的非连续性活动均属于创新[11]。

而国内对于创新的概念起步较晚,具有代表性的是傅家骐教授对于技术创新包含四个方面的定义,分别是有效开发和利用新的资源;开拓占领新的市场;应用开发新技术;更新改进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12]。到了21世纪,企业的创新逐渐从微观过度到了宏观微观相结合,刘劲杨(2002)认为创新由一系列的技术的优化组合,使其更高效的发挥作用,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13]。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技术创新影响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大致分为三类。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向促进作用。邬烈岚朱淑俊认为,技术创新比如产学研类似的活动是依赖外部资源进行的活动;社会责任是通过利益相关者拓展资源。[1]顾群,王文文以2008-2017A股所有企业为样本,得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技术创新,并对探索式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大[14]。苏劼选取XSCO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企业在履行市场,社会,环境责任的同时也会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5]。欧理平,谢利以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认为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影响当期创新绩效,并且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并再加上滞后一期,两期的分析后,说明企业履行当期社会责任对后两期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均有正向促进作用[16]。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抑制企业的发展。胡明勇、周寄中(2001)认为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取政府补助,而政府补助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牵制企业的各项部门而使得创新的效率降低[17]。除此以外,有的学者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社会资本,过多的社会资本会滋生企业的惰性心里,认为不需要履行社会责任也可以获得收益,进而抑制了企业创新。杨泽帅用实证表明,区分了企业的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大于非国有企业,但是技术创新成果却低于国有企业[18]。另外,基于代理理论,企业管理者可能会有在在任期间履行社会责任从而积攒名声,而未考虑股东和公司的态度,也没有考虑公司长远的影响。因此会对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除了正向和负向这样的线性关系外,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非一尘不变的,李文茜,贾兴平;廖勇海;刘益认为,CSR并不总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在企业过分的关注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后,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关注度[19]。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股东是企业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的主要利益投入者,是企业的自由资本的所有人。企业履行股东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要素中的基石。一方面,企业履行股东社会责任,使企业出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也使股东投资者具备投资的信心。另一方面,股东责任的履行减缓了代理问题,从而使股权投资者愿意投资于企业长远角度有利的创新方面。同时,重视股东责任的履行也同时对外传递了良好的信号,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形成的规模效应减少创新的难度。因此提出:

假设一:企业履行股东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进行创新。

Cooke和Wills(1999)研究表明,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创新团队依赖于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和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20]。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物质上包括支付的薪酬和福利计划;精神上包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等。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当企业的报酬能够让员工感觉满意并很好的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所带来的贡献,比如根据员工偏好安排相应的工作,给予发展的机会,为其家人提供一定的支持,会带来积极的效应,从而提高创新绩效。根据信号理论,企业优待员工可以向社会人才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从而吸引并引进优秀的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而根据企业经营者和股东的代理问题,企业履行包括员工的社会责任,也可以激励管理者从事对企业长远角度有利的创新投资活动。因此提出:

假设二: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有利于技术创新。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客户作为获取持续有效的盈利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经济上为企业获取利润,法律上向消费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使消费者放心的使用;伦理上不能为了获取利益而向不适合的消费者出售产品或者服务。张宇婷,卢璐从购买意向,企业评价,消费者支持和消费者认同评价了到履行消费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绩效[21]。企业为了提升绩效而更好地履行消费者社会责任。一方面生产出高质量,环保的产品,会加大产品技术创新的幅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技术创新,尤其是对成熟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并降低同类产品的价格,有助于企业在消费者市场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市场声誉形象。因此提出:

假设三:企业履行消费者社会责任有利于技术创新。

在当今社会,企业运营尤其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为了获取筹集的资金。其渠道大致分为内源筹资和外援筹资。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投入一般来说难以依靠企业自身,而需要进行外部融资。袁礼、许涛认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信贷市场不完善的地区大多企业采用内源融资,而信贷市场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采用外源融资,并且在诸多融资渠道中银行信贷的功能最显著,然而我国的信贷市场仍然不够发达[22]。

企业与债权人的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存在的融资约束在我国依旧严重。企业一方面难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企业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身利益,限制企业进行高风险活动,进一步形成约束。而站在企业本身角度上说,履行债权人责任也包括每期支付固定的利息,这样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项资金的流出,减少了进行创新的资金。因此提出:

假设四:企业履行债权人社会责任短期抑制企业进行创新。

企业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会给企业带来许多的优质资源,比如降低经营当中的风险,形成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补助等。企业若进行技术创新,除了要具备内部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外部环境尤其是政府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基础的建设者与维护者,也有责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比如提供直接研发补助或者税收优惠这样的措施。而企业对于履行政府社会责任的方面,不仅仅包括上交的税金,还包括履行对公众的责任,营造较好的企业名誉,从而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包括资金和人才等各种创新的优质资源。因此提出:

假设五: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创新活动。

随着社会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的概念应运而生,马士华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从全局出发优化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减少交易成本、达到效率最优的过程。社会网络与供应链关系理论说明,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提升专业化,企业间利益相互关联,相互牵制的关系形成了一种网络,而处于这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主动承担同一网络其他企业的义务[23]。企业承担对供应商的责任,有些时候是业务外包,这样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了企业的研发效率,杨紫锐认为,供应商导向的社会责任通过平等互信的伙伴关系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直接提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效率,有利于供应商以最有效的方式尽早的参与到制造企业的研发过程[24]。因此提出:

假设六:企业对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各不相同,而不管会对外界传递怎样的信号,再反馈给企业都存在一定的时间,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往往会对日后的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对创新产生一定的滞后效应。

四、实证设计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解释

根据研究假设,用各项会计指标构建了各个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各项指标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假设七当中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对创新产生滞后效应。因此分别创建了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指标。

本文选取了2009-2018年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数据,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9,873组数据。

被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指标。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而衡量创新产出的专利数申请数目由于数据难以获得,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选取了研发投入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企业的研发支出由成本化和费用化两部分构成,由于考虑每个研发项目的特征不同,将费用化和资本化的总和作为研发支出项目。而不同规模的企业收入不同,因此研发支出也会不同,为了消除这样的影响,本文选择了研发强度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指标。

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采用了定量方式选取财务年报当中的数据分别来衡量股东、债权人、政府、员工、客户、供应商六个维度的社会责任。

控制变量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和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增长率,自由现金流量流量比,成立时间,第一股东持股比例有关,因此将其作为控制变量的指标来观测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表1 指标说明

五、实证分析

(一)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为了检验各边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图一报告了各边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整体来看,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相关度并不高。为了进一步检验相关系数的问题。本文再一次引用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如表2所示,VIF值均低于5,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关系。

表2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二)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表3的结果显示。每股净利润代表着企业当期流入到每位股东所拥有的净收益,本文用以衡量企业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该指标与企业当期创新投入的系数为-0.006且在百分之一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履行股东社会责任抑制了当期的企业的创新投入。并且这样的抑制作用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中一直存在。这与假设不相符,可能是由于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当今社会企业所有者大多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因此仍然缺乏创新投入的意识所造成的。

营业成本率代表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虽然企业履行客户社会责任不仅仅包含付出较高的成本,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营业成本了作为企业对客户履行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该指标与企业当期创新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085且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履行客户社会责任会对当期的创新投入有着抑制作用,企业对客户履行社会责任抑制后一期的创新投入,而对后两期的创新投入没有显著性关联。这可能由于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性价较高的产品而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成本较高的产品,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同样产品成本的降低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纳税率代表企业当期所缴的税费,虽然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除了按时按量纳税外,还包括促进就业,遵守法律法规,但这些履行情况难以用具体的指标和数据衡量。因此本文将纳税率作为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该指标与企业当期创新投入相关系数为-0.025且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对政府履行社会责任会在当期抑制创新投入,而企业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并不会对后期的研发投入造成显著性的影响。与假设的不相符可能是因为企业进行纳税活动是项强制性的法定义务活动,在短期内并不会因为企业积极纳税而获取形成自身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而纳税也会造成当期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减少用于创新投资的资本。不仅如此,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往往能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反而能够形成纳税额的减少。因此,积极纳税的企业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进而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企业,促进创新带来效益。信任的关系,从而利用对方的资金。而企业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票据三个部分。因此,本文选用了应付款项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对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标。线性回归结果为不相关,并且在滞后的两期内均不想管。这可能由于一方面企业上下游之间还是缺乏一定的信任,及时按时付款,其合作促进创新的理想状态并不能在现实中得以很好的实施。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六、结论与展望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流作为衡量企业对职工履行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其线性回归的系数为0.271,且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履行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促进作用。而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的线性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说明企业履行职工的社会责任并不会对后两期的创新有着显著性关联。验证了假设三。

企业履行债权人社会责任包括按时还本付息,可是大多企业的利息费用并没有单独列示而是和财务费用统一核算,因此本文采用资产负债率,即企业的负债与资产的比例作为衡量企业履行对债权人社会责任的指标。线性回归结果为当期的系数-0.018并且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上显著,而滞后一期和两期的结果同样是在显著性水平为百分之一的情况下显

著负相关,说明企业履行债权人社会责任抑制企业的创新。验证了假设五。

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应付账款的流通速度。企业履行对供应商的责任越良好,越易于建立

本文经过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客户在履行员工责任,即付出一定量的薪酬会对企业创新起到当期的促进作用,而在对股东、债权人、客户以及政府履行责任则会在当期起到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减缓。因此,履行责任的企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结合当今社会发展中对社会责任与我国近年来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从长远角度上来看,顺应时代潮流仍旧可以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对于企业的灵魂股东来说,合理分配利润并保障其权利,股东会更站在公司整体立场上考虑;对于资金提供者债权人,是必不可少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应当尽力争取为其发展所需的资源;而员工作为企业的基石,对于企业创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给予员工适当的薪酬福利或者采取员工参股的方式强化其主人公意识,开展一定的在岗培训提高素质等会给企业创新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的思想激励固为重要。国家与社会的做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从国家层面上看,一方面降低信贷市场不平衡,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缓融资约束,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的资金促进创新。另一方面,作为创新主力军的非国有企业,对其旅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报之以更多的优质资源。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带动创新。从社会层面上来说,社会的监督是其他方面难以替代的,社会成员的参加尤其是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产生约束与鼓励的作用。而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络便捷下的新闻媒体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也会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履行责任的企业会更容易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就业的同时,学校的科技资源会使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更好的发展。

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在选取变量方面,企业对政府,债权人以及对客户的社会责任在选取指标上过于局限,对于政府,除了纳税之外,还有其他的包括公共服务建设等;对于债权人,资产负债率仅仅体现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其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并未体现,而对于客户的社会责任,也不能仅仅参考于产品成本的高低,还有各种售后服务等等。而在创新这一方面,本文选取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方面,而创新绩效不仅如此还有创新效率即企业的专利申请数等。以上问题由于数据的缺失,因此在本文并未说明。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