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21-06-06 10:21黄晓霞
保健文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康复

文/黄晓霞

脑梗死(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病速度极快,且病情危急,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若是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一旦发病时,脑供血会出现一定的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等,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1]。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患者大多由于情绪波动、精血亏损等,引起静脉阻塞形成逆乱,患者引发脑梗死,导致其丧失多种运动功能,并对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脑梗死在治疗后需要有效的康复护理,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使其生活状态得到改善,中医康复护理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该项护理展开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55-80岁,患者平均年龄:(68.62±3.68)岁。在对照组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9例,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0岁,患者平均年龄:(68.54±3.95)岁。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且出现相关症状;②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心肝肾等器官病变,或是患者有肿瘤疾病;②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配合研究工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采取脱水减低颅压,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并在患者的饮食上加强注意,以低脂、低盐为主,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水分,患者若是处于急性期,要指导患者平卧位,并对其定期进行翻身和拍背的护理,使患者保持体位舒适。

1.2.2 观察组

采取中医康复护理,内容如下:①中医情志护理,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通常较为紧急,患者发病时大多没有心理准备,内心会变得焦躁不安和恐惧,尤其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担心转归和预后。在护理期间,要对患者展开情志护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起到宽慰患者的效果,使其在治理期间放松心态,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同时采取语言鼓励,排解患者的苦闷情绪,使其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穴位按摩护理,进行穴位按摩是中医康复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应当每天采取按摩的措施,找到患者患侧的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进行按摩操作,每次按摩时间在30min左右,且在早晚各按摩一次,促进患者的经脉畅通、血液循环等,避免出现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③肢体康复锻炼护理,为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肢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针对患者的肩膀、肘部、髋关节、膝关节、指关节等多个部位进行旋转和屈伸锻炼,并控制患者的肢体停留时间;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在床边开展慢走训练,患者每天坚持锻炼,促进身体素质提升和功能的恢复。④患者体位护理,患者治疗护理期间,要指导其保持正确的体位,可以选取仰卧位的姿势,并将患者的上肢和肩胛骨向前拉伸,在患者的肩胛骨下方还可以放置软垫,避免患者出现脱位;若是患者采取健侧卧位,要在患者肩膀下放置软枕,避免患者肩膀挤压,同时将上肢向前屈伸,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减少部位压迫。

1.3 效果判定

①对比患者护理前后,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②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③采取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改善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得分

表1所示,观察组护理后上下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得分(n,±s)

表1 患者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得分(n,±s)

上肢 下肢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4 20.14±5.40 29.31±5.12 10.81±2.11 19.52±2.07观察组 24 20.05±5.34 39.12±5.58 10.85±2.10 29.42±3.19 t 5.806 6.346 6.583 12.754 p 0.934 0.000 0.948 0.000组别 例数

2.2 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对比

表2所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对比(n,±s)

表2 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对比(n,±s)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24 74.77±7.12 77.12±8.23 83.32±9.33 77.32±9.11观察组 24 86.52±7.62 87.82±6.52 90.21±8.61 86.01±10.32 t 5.519 4.992 2.705 3.093 P 0.000 0.000 0.009 0.003

2.3 患者的NIHSS得分对比

经对比,患者护理前NIHSS得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患者的NIHSS得分对比(n,±s)

表3 患者的NIHSS得分对比(n,±s)

NIHSS得分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4 12.38±1.24 8.17±2.03观察组 24 11.96±2.15 5.92±1.68 t 0.829 4.183 p 0.411 0.000组别 例数

3 讨论

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精血不足、过度忧虑造成,患者气血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出现半身不遂的现象。针对脑梗死患者,除了给予相应的治疗,对其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是相当重要的[3]。在实施护理中,开展穴位按摩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结合情志护理措施以及体位护理等,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起到有效的恢复[4-5]。

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上下肢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的护理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效果较好,促进患者多项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为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