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培养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2021-06-06 20:26徐庆美
中国新通信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兴趣小学数学

徐庆美

【摘要】    数学作为整个教育架构中一门基本的教育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教育好新时代下的学生是所有人应该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将课堂和生活相联系,将教育教育生活化,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有趣,对于培养学生内心中对于数学的兴趣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兴趣

引言:

小学中所有的科目都具有基础性很强的这个特点,而小学数学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格外突出,小学中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但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是以后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石所在。而由于数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这一门科目相较于其它学科而言会有一些抽象,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善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生活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一、生活化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本知识和课标的核心要求,将数学知识合理的与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借助生活实例向学生传达重要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授课有利于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容易让数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对书本中数学知识的兴趣。

1.1生活化教学可以让知识简单化,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去解释数学知识,能够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处理。数学本身具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带有抽象的属性,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所以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但是如果老师将课本抽象的知识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具体解释,那么便可以相对的降低知识点本身的理解难度。因为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的东西,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相对困难。在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之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有提高。

1.2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数学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奋力追求的远大目标。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也明确要求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因为兴趣因为热爱而去主动学习数学。要想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那么必须要让学生从数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去主动学习数学。

以生活实际例子为基础,通过成功的经历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兴趣和自信,从而达到培养数学积极情感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组内能够及时讨论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对数学的興趣。

1.3生活化教学可以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由于受到自身阅历的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有限的,只能够从有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具备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恰恰是培养一个人兴趣的关键,因为多样的视角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到除了课本意外的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角,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来多种角度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渴望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措施

2.1结合生活和课本知识合理选择情境

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事例去作为载体,将知识通俗易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育者只有选对了与知识相匹配的生活实例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效果。所以老师在去选择生活事例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认知出发去建造合适的教学场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所带来的重大作用,并能启发学生渐渐学着利用数学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育者必须要学会有针对性的联系生活实际,首先必须在正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列举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比如教室的黑板是长方形、桌子的桌面是长方形、窗户中间的大玻璃是正方形等等,先让学生们在心中形成一个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形象。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学着老师刚才举的例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向其他同学举出更多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例子,进行最先的思考例举尝试。最后再进行班级内的交流发言,在整个班级中大家一起交流意见,发表自己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发言进行有逻辑的整合,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就会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2.2将生活中的游戏融入课堂

由于小学生本身思维发展的规律限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游戏会有一种天然的喜爱,对于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游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育者通过将这类的小游戏灵活的融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认识多边形》一节时,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个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进行生活中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物品接龙,让一个同学起来说是“平行四边形”的物品,接下来一位同学说“梯形”的物品,下一位同学继续说“平行四边形”的物品,依次类推,看看到哪位同学那会接不下去,然后进行一个小小的“惩罚”,比如说唱首儿歌、背一首古诗等等。通过这样游戏的方式,让每一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经过每一位学生的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重复,学生对于它们的概念会有进行一步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育者要学会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效果,让学生们在玩好的同时也能学好知识。

2.3以生活为基拓展教学内容的丰富度

知识都是生活和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本质反应,所以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就能够极大的丰富课本上的知识,教育者要善于在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将课本上单调的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老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必须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以一种让学生喜欢的方式去与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节时,老师就可以灵活地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上,比如说创设一个去文具店买文具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售货员、收银员和消费者。可以将学生们手中的文具拿来当道具,然后老师对每一件文具标上价格,假设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100元去买文具,当学生买完自己想要的文具后,算一算自己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入课堂中,不仅让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2.4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例引入课堂

在当下的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普遍地还有“老师为主体”的落后课堂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也不容易培养对于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导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状态,让他们主动去学习,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真正发在内心的喜欢上数学这一科目。

例如,当学习三年级下学期课程中的《年、月、日》一节时,老师先结合日常生活,去实际应用“年、月、日”,老师爸爸的出生时间是1970年11月12日,老师妈妈的出生时间是1972年9月18日。哪位同学能说出爸爸和妈妈的出生日期呢?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会积极地回答。从这个师生互动的环节中,学生就会对“年、月、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继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问学生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什么时间,第29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回答完这些问题后,他们就能基本学会“年、月、日”的应用方法。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看看“年、月、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然后,再进行所有同学之间的讨论,比较一下哪个组讨论出的结果更多。借助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2.5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直观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当下教育发展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需要重要思考总结的方面。数学虽然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但它与我们却是息息相关的。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十分广泛,而我们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数学。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的直观性这一特点,将“数学”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变的具体一些。充分发挥直观性的积极作用,把理论与实际合理地结合起来,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对称》这一节课时,可以大胆地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老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对称图形,例如剪纸、一些交通标志、一些国旗等等。初步了解对称的定义后,先让学生自己想几件是对称的物品,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然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寻找教室里的对称物品。学生会很容易地找到,教室的窗户、黑板、课桌等等都是属于对称的东西。通过观察这些具体的物品,学生就能更容易的理解“对称”的意义,从而就能更容易的总结出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能够减少“数学”与学生的陌生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6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让教学与生活相融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世界与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联系越来越密切,老师要学会将网络中的生活事件及时合理地融入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统计图那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网络世界中丰富的资料数據,将课堂中的统计图与这些生活数据相联系,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接触更多的生活网络知识和数学知识,通过现在先进的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生活化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与当下的教育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相同的,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化的基调下,学生无形中就会对数学产生浓烈的兴趣,再配以老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便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伟.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9(10):21.

[2]曾翠彬.培养兴趣,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8):2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兴趣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