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探究课型教学模式实例探究

2021-06-06 00:59辛少卿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3期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辛少卿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型教学模式在教学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上好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型,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科学探究理念,使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本文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实例对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型;教学模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展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如何将化学核心素养渗透于科学探究课中,又使科学探究课体现化学核心素养,是个值得深思且需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化学核心素养理应是学生在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知识及情感的过程中逐步体现出来的品质和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讲课模式,把传统的讲授模式变为探究模式。科学探究课型的一般环节: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拓展反思。使学生能在课堂中体现主体性和主动性,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下是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进行的课例——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时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以下是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课课例的分析与思考。

第12单元 课题 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初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通过围绕“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以五个环节为线路,将营养素的有关知识点贯穿其中。

五个环节分别为:

1.午间小采访:学生的午餐情况

2.微课自学营养素:蛋白质

3.实验探究:蛋清变质的原因

4.学生角色扮演:糖类、油脂、维生素

5.自主设计午餐菜谱

总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点作为补充,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充分体现。

环节1:学生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的“午间小采访”视屏,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形成宏观辩识、平衡思想及科学态度。老师了解了同学们的饮食情况,通过对同学们饮食情况的分析及思考,诊断学生对合理膳食的基本认知。

环节2:在观看教师自制有关蛋白质的微课视频后,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蛋白质个人介绍书,形成有关营养素的模型认知。老师以此诊断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等素养的发展水平。

环节3: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蛋清变质的原因,提升证据意识,使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得以培养和提升。老师也能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诊断其实验探究水平。

环节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自主合作学习了有关“糖类”“油脂”“维生素”等相关知识,构建了有关营养素的认知模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诊断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等素养的发展水平。

环节5: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为2位同学设计合理的午餐菜谱,并自我畅叙设计的理由,形成了宏观辩识、平衡思想及科学态度。通过设计合理的午餐菜谱,诊断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应用等素养的发展水平。

在传统课程上,以教师叙述为主,学生进行倾听为辅。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主导,教学形式单一,呆板。不仅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将微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讨论归纳、角色扮演等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理念。

本课程的开展对于本人而言,是个新尝试及挑战。

如何将化学核心素养渗透于科学探究课中,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更好地自主学习有关的知识点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提出的问题明确、有根据,有助于形成宏观辩识及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课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在问题提出方面可由老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根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来自主提出。老师需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问题设计上不可过浅,探究价值不大或根本不存在;不可太难,学生会找不到思路和头绪,无从入手解决问题;不可范围过广,在课内无法探究完成。否则,不仅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在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时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一定的情景环境——“午间小采访”视屏引出问题。同学“发胖”“精神不佳”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在联系生活实际情况下,学生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形成宏观辩识及科学态度。

二、问题科学合理,猜想有根据,实验科学严谨,有助于提升证据意识,培养推理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合理的原则在科学探究课型中必须坚持,切勿违背科学常识,出现科学性错误。在实验探究内容的选择上,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把控其关键内容。对经验尚浅的青年老师而言需多与老教师交流,切莫造成侧重的课堂内容的有所偏颇。课堂中需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在科学思维、客观事实的支撑下敢于提出問题,敢于对他人的回答进行怀疑和批判。

在本节课中,提出问题:能使蛋白质变质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依据生活中蛋白质变质的现象。该问题的提出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坚持科学性原则。

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相继做出不同的猜想。学生依据生活中的经验和提供的信息点,对造成鸡蛋变质的原因进行逐步思考和推理。得出三个猜想:①高温能使蛋白质变质;②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质;③强酸能使蛋白质变质。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

猜你喜欢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化学素养说起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挖掘化工素材育人资源 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