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效应 让作文说理更深刻

2021-06-06 08:46孙胜韬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学案例作文教学

孙胜韬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课例以形象生动的图形演示引导学生领悟让作文出类拔萃的方法,以“心理效应”阅读材料的引入为契机,引领学生了解作文说理深刻的写作策略,从而提升作文等级,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心理效应;说理深刻;作文教学;教学案例

【第一环节 千红万紫安排着——情境导入】

1.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老师从教30多年,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什么是“优秀作文”?(PPT同步展示)你们能帮我解答吗?

生1:我认为优秀作文就是有思想又思维严密的作文。

师:很好,思想是灵魂,思维很重要!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2:有文采,比如运用修辞等。

生3:我认为优秀作文还要文面整洁,文通字顺,论证有条理。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老师很佩服你们,但是,我想说——大部分考生都做到了有思想、思维严密、论证严谨又有文采,你们说的作文还优秀吗?当然不!因为它“泯然众人矣”。所以,优秀的作文要——“出类拔萃”!(抑扬顿挫,加重语气,同时PPT展示“出类拔萃”)

师:什么是出类拔萃,大家明白吗?

众生:明白!

师:出类拔萃就是——比如说把地球上除我以外的所有男性都送往更富有、更美丽的星球,那么,我是谁?(停顿,整理自己的着装,生饶有兴趣惊奇地看着)我,就是我球,最靓的仔!(众大笑)怎样才能做到出类拔萃呢?(PPT展示一个巨大黑色的圆)

师:这个圆,就好比同学们的作文,没有任何的亮点。我们姑且把它看成是一个土豆,那叫做一个黑呀,一抹黑!

师:(PPT展示的黑色圆中出现了一小块扇状绿色,绿色被注明“举例论证”)如果你能够运用举例论证,这个土豆是不是就有了亮点?(生笑)

师:如果同学们都会运用举例论证,〔PPT上除一个纯黑色圆,出现了众多的带有绿色扇状(以下省去“扇状”)的黑色圆〕那么哪个土豆更优秀呢?(生因有一个纯黑色的圆,而大笑起来)

师:哦,这个是小明同学,他不擅长写作文。(生又笑)

师:哪个都不优秀。如果你能运用引证,(PPT在原来的画面中,多出了一个增加了黄色的圆,黄色被注明“引用”)这个土豆是不是最优秀的啊!

师:如果大家都有引用呢?那我就再加上正反对比。(PPT在原来的画面中,又多出了一个有蓝色的圆,蓝色被注明“正反对比”)那我就是最优秀的!

师:(大屏幕上圆的颜色越来越丰富,用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着学生的兴趣并促使其思考)(自问自答)还是顺着刚才的问题问下去,如若大家都有正反对比呢?那我就学会引申。如果都有引申,那我就加点逻辑思维。如果都有逻辑思维,那我就加点驳论。如果都有反驳,那我就加点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PPT上動画演示,众多圆形组成金字塔形状,圆中的颜色由最底层的黑逐渐变得多彩)(生边笑边鼓掌)

师:大家都知道浙江今年高考的满分作文吧!

众生:知道……《生活在树上》。

师:我们姑且不谈此文值不值满分,我想说,它能被评为满分,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融入了哲学。什么海德格尔,什么孟德斯鸠,是吧?

众生:是!

师:它还神秘兮兮地搞什么“嚆矢”,如果他不“嚆”一把“矢”,(做“薅”的动作)它能得满分吗?(众生大笑)

2.升华破题

师:如果我们再加上些心理效应,是不是就变成了这样——(指着最后出现在顶端的一个色彩最丰富的圆)如果这个是你,你是不是成为了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土豆?(指着最底层的多个圆)是不是由这个“一抹黑”的土豆,升华为色彩缤纷的宝石啊!如果是,你就“会当凌绝顶”了,(突然,PPT中众多的圆变小并跌落底部,色彩最丰富的圆变大又居中)那么,你有没有“一览众‘土豆小”的感觉!(生笑,深刻体会到了逻辑内涵,并用眼神相互交流)

师:想不想成为璀璨夺目的宝石啊?

生(齐答):想!

师:咱们同学缺少底气啊!能不能再大一点声音,表现出你的自信?

生(齐答):(声音响亮)想!

师:这样才对嘛!这才是出类拔萃的声音!给自己一个暗示,我就是出类拔萃的土豆,我就是璀璨夺目的宝石,你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环节  动人春色不须多——知识传授】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心理效应”,它是我们成为璀璨宝石的方法之一,相信它会让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PPT展示课题)

1.概念理解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什么是“心理效应”?(PPT展示“心理效应”定义)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齐读):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师: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正确地认识、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能使我们的考场作文,说理深刻有创意,从而出类拔萃。

2.温故学新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没有看到这份资料之前,你们知道哪些心理效应呢?

生4:(怯怯地)好像有个墨菲定律。

师:(笑着竖起大拇指,鼓励)你真棒,知道墨菲,我只知道拉菲,(有学生没听懂)还是82年的。(众生领悟,会心一笑)还有哪位同学知道?(众生摇头)那好,大家都不知道,恰恰说明本节课是很有学习的必要的。因为课程临时调整,本该明天上的这节课,提前到今天。资料你们刚刚拿到,所以我们不得不占用一些时间在此时读一下。又因为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资料上的20个心理效应,我们只读前10个。提醒同学们一下,要做好圈点勾画,这样有利于我们快速、准确的检索重要信息。(学生默读材料,进行圈点勾画)

师(巡视观察后):好!同学们基本看完了,是不是感到心理效应的内涵很简单,也很有趣儿?或许有人产生一种疑问,为啥要学心理效应?

3.教学目的

〔PPT展示作文发展等级的规定说明:(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意……〕

师:(一边指着PPT一边引导)同学们,我们之所以要学习心理效应,就是因为我们的作文要争取发展等级赋分,而不是停留在基础等级上,发展等级要求我们要写得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学会并运用心理效应,我们就可以探究事物表象、挖掘事物的根源、努力写好“为什么”,从而让说理深刻又有创意!(PPT同步展示)这样你的作文就可以出类拔萃!

4.讲练结合

师:(PPT展示作文材料)这是我工作室自创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有一次,蒋勋带一位做生意的朋友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到达目的地后,朋友一脸错愕:“难道就是来看六根石柱?还有三根是断的。”蒋勋向他解释说:“这些柱子是古希腊两千多年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宏伟典雅的美学风格和丰富厚重的文化价值,让它们成为‘会说话的世界艺术珍品。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这样的柱子。很多国家的国会大厦,都依循希腊柱式而建。”但朋友却认为,辛苦走几个小时山路看一眼光秃秃石柱,拍几张照片留念,这“太不划算了”。看到朋友遗憾连连,蒋勋只好笑笑。

师(接着读):在“小故事,大智慧”的读书分享交流会上,某同学讲了蒋勋的这段经历,你作为与会者,对此有何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表达你的观点和认识。要求(略)

师:同学们,针对这一材料,我们选准一个切入点,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我要求必须把刚刚学到的心理效应运用到说理过程中。在此我略作提示,这则材料给了我们三个写作角度,一是希腊神庙,一是蒋勋,另一个是“朋友”,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之一切入。事先声明,我要强化训练,只有最先完成并举手的前三名学生才有展示的机会,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哟!

(众生动笔写作,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师往来巡视、点拨、交流)(第一位举手)

师:好,一位,有一位举手了。第二、第三位举手了。好,前三名已经写完,请大家停笔。先请第一个同学分享。(掌心向上,指向第一个举手的学生)请——

生5:老师,我运用了角色效应。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以不同的角色参加活动,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不同。蒋勋是带头去的,是发起人,所以,他的角色决定了他认为此行有意义。

师:哦,你是说,蒋勋的角色是发起人,对吗?

生5:对。

师:(扫视全班同学)哪位同学听出了他回答中可能有的问题?

生6:角色不应该指蒋勋是带头人,而应该指蒋勋是作者之类的。(众生鼓掌)

师:(赞许地)非常好!角色可以指临时身份,但在这里是指他的社会身份。蒋勋是艺术家美学大师,他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阿波罗神殿;而他的朋友是一位商人,他是以商人的眼光来看待阿波罗神殿的。所以二人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师:你呢?(指向第二个举手的学生)

生7:我运用了从众效应。指个体受到大众的影响,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文章当中的商人朋友分明就是“随大流”的那种,只是因为大家都说好就去了,结果却是败兴而归。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不简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相信你在今年的高考中一定能成为那个色彩丰富、出类拔萃的土豆!啊不,钻石!(众生笑)你呢?(指向第三个举手的学生)

生8:我运用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级,每个不同层级对应的观点和行为也会不同,对于蒋勋来讲是一种审美需要,对于商人来讲是利益的多少,所以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况。

师:你们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短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么多的心理效应,并且运用得還这么好,真棒,都说“惟楚有才”,我今儿个才算见识了。好了,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看看能运用到哪些效应。(PPT同步展示)从阿波罗神殿的角度看:光环效应;从朋友欣然前往的角度看:从众效应,羊群效应;从二人产生分歧的角度看:角色效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师:看到了吧,学会心理效应,就会让我们的说理变得充实,进而深刻,有创意。或许有学生会问,上面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题目能用到心理效应,2019年全国卷Ⅰ也能用到吗?同学们,能不能?

生(齐答):能!

【第三环节 春色满园关不住——学以致用】

师:当然能!或许有同学有疑问,我不用也没关系啊!是的,2019年百分百的考生没用,也没怎样吧!但请同学们记住:“没用上,你不知道它的损失;用得上,你才知道它的价值。”呀!一不小心说出了名言啊,那请你们写在课本的封面上吧。(笑)我们为什么要用呢?因为我们要出类拔萃!古语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那好,我们先来看一下2019年高考作文题。

(PPT展示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试题)

1.案例分析

师:题目看过了,我们再来看一篇我从网上随意下载的高考作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并试着给它打一个分数。

(众生开始快速浏览,PPT同步展示,稍后)

师:如果你是改卷老师,你会给它打多少分呢?

生9:这篇文章我认为不错,可以打59分。

生10:我给57分。

生11:我给52分。

师:哦,给这么高?敢情这分不是你家的,是吗?(众生笑)请你(指向生9)谈谈给分的理由。

生9:写的不错,观点鲜明,有例子又有修辞。

师:做到这几点很难吗,这样就给59分?(扫视众生,严肃地)同学们,读罢此文,你是否有一种仰视的感觉?(众生摇头)你是否有“亏他写得出来”的感叹?(眾生齐答“没有”)你是不是感觉“我也可以写出来”?(有学生点头)试想,这样的作文,你给57、58、59分,那么比它更好的作文,你难道给67、68分吗?看似我们宅心仁厚很宽容,实则是制造不公!难道我说错了吗?请看下面的分析。(PPT动画开始,原文上依次飞出下划线和标注,师同步讲解)(原文略)

师:(引导启发)作文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在这篇文章中,你看到“我”了吗?

众生:没有,通篇都是在写别人。

师:他的题目里非常显眼的一个词是“青春”,文章提及“青春”了吗,哪怕只言片语?

众生:没有。

众生:(议论纷纷)就是嘛,哪有“青春”?哪提到“光彩”了。

师:所以,(一字一顿地)我的定义是——文不对题。(指文章第1段)你们看,王进喜也好,高铁也好,小天城也罢,我给他一个评语,叫“干卿何事”!知道什么意思吧?

众生:知道!

师:翻译过来,就是——关你屁事!(众生笑)难道不是吗?拿别人做例子,证明自己劳动,荒谬至极!

生:(七嘴八舌)“没逻辑”“喊口号”“没有分析”。(指文章第3段)

师:是啊,以复述现象充当自己的说理,空洞肤浅,哪里有什么深刻和创意?这样的作文充其量也就是这样的土豆。(PPT出现一个有三四种色彩的黑色圆)我给45~48分,同意吗?

众生:同意!

师:我们不这么写!我们要探究表象,挖掘根源,要见解深刻有创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节课所学到的心理效应来完成这一目标呢?换言之,造成“不热爱、不尊重、不从事”劳动现象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好,我们开始专题写作。还和刚才一样,这是强化训练,同学们要努力争取前三名啊!(众生开始写作,师往来巡察)

2.升格训练

师:非常棒,一位同学已经率先举手!两位,三位,非常高效,其他同学停下来,你们这次落后了,以后要争先啊。请你展示你的成果。(指向第一个举手的学生)

生12:可以用从众效应吧,大家都不劳动。所以我也不劳动。

师:很好,这样分析不就找到了事物的根源了吗?你的答案是什么?(指向第二个举手的学生)

生13:破窗理论。一个窗户破了,如果不去修,过两天所有的窗户都会被打破,劳动也是这样,一个人不去干,其他人也可以不干。

师:分析得真好!请!(指向第三个举手的学生)

生14:还可以用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羊群就会往哪里走,如果我劳动了,那其他人也会跟着行动起来。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以致用,刚刚学到的东西就用得这么娴熟!同学们,如果在考试中,我们能写出这样的文字:(PPT同步展示)我们都认为教室脏了与我无关,我只是班里的1/54,凭什么我要担负全部的责任呢?!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责任分散效应”。可是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试想我们都这样想,那么教室谁来打扫?谁都不想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怎么办?热爱劳动,不是空喊几句口号,让我们拿起扫把来吧,从自身做起,担负己责。劳动有益大脑,强健筋骨,收获的是快乐,培育的是优秀品质!——同学们,这是不是远远好于那种喊口号贴标签式的作文呢?(众生齐鼓掌)大家一定明白了,运用心理效应能让说理深刻,能让作文有创意,能让我们不再做“一抹黑”的土豆。其实作文得高分并不难,先人一招,快人一步,仅此而已!同学们,有没有争取作文高分的信心?

生(齐答):有!

【第四环节 风景这边独好——结束语】

师:当然,仅一节课并不能够让同学们的说理立刻变得深刻起来,但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一定有了这种意识,只要同学们肯践行,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我愿你们都成为璀璨的宝石,如果实在做不成,也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土豆!祝同学们蟾宫折桂,金榜题名!谢谢同学们,下课!

[作者通联:广东湛江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教学案例作文教学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化解作文教学窘境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