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激光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比较

2021-06-08 00:59郭树刚
微创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膀胱癌出血量膀胱

郭树刚 曾 伟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泌尿外科,河南省信阳市 464000)

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7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1],临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是传统的NMIBC手术方案,虽然可去除肿瘤组织、阻止病情恶化,但易引起闭孔反射、大量出血、肿瘤组织清除不彻底等问题,预后情况较差[3-4]。经尿道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n-blo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EBTUR)是在TURBT基础上改进的新型NMIBC切除方法,用激光光纤代替电切,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闭孔反射,还能有效止血,其应用效果优于TURBT[5-7]。本研究对比分析TURBT和EBTUR治疗NMIBC患者的术中相关参数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为NMIBC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NMIBC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0~80(56.00±6.85)岁;病程0.5~7.2(4.00±1.50)年;肿瘤数目1~3(1.50±0.41)颗;肿瘤直径10~20(15.00±2.58)mm;病理分期:非浸润性乳头状癌(Ta期)21例,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T1期)4例,原位癌(Tis期)11例;肿瘤分级:G1级9例, G2 级12例,G3级15例;肿瘤位置:三角区20例,侧壁1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0~75(57.50±6.42)岁;病程1.0~7.0(3.90±1.61)年;肿瘤数目1~3(1.40±0.49)颗;肿瘤直径9~21(14.90±2.60)mm;病理分期:Ta期20例,T1期3例,Tis期11例;肿瘤分级:G1级9例, G2级11例,G3级14例;肿瘤位置:三角区19例,侧壁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数目、直径、分期、分级、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NMIBC;(2)无手术禁忌证;(3)患者为首次进行NMIBC切除治疗;(4)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凝血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或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非原发性NMIBC,或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3)患者意识不清,无法进行沟通;(4)已发生肿瘤转移者。

1.3 手术方法

1.3.1 观察组 行EBTUR治疗。术前对患者行常规检查,并行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情况,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予患者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经尿道将激光操作镜置入膀胱内,观察内部情况,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置入激光光纤,设置功率为60~80 W,在操作镜的指示下沿肿瘤基底缘汽化以标记肿瘤范围,对于较小的肿瘤直接汽化蒂部,而较大的肿瘤需先汽化其表面,再将瘤蒂汽化,操作中可边切割、边将切除的组织剥离。若术中出现创面渗血,则对准出血点用激光止血,确定肿瘤组织清除干净且无出血点后清洗膀胱,必要时可进行基底组织活检以确认是否有肿瘤组织残存。术后行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并采取常规止血、镇痛、抗炎措施。

1.3.2 对照组 行TURBT治疗。术前准备、麻醉方式、体位均同观察组,将电切镜经尿道置入患者膀胱内,再次确认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形态等,在肿瘤周围1~2 cm的组织行电切标记,将肿瘤连同基底一起切除,并去除肌层。对于有蒂小肿瘤需去除蒂部、基层以及周围1 cm范围的正常黏膜;直径较大的有蒂肿瘤先切除部分肿瘤,暴露蒂部后再去除蒂部。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膀胱穿孔情况。(2)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尿管留置时间、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低钠血症情况。(3)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记录NMIBC复发情况。(4)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调查,主要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n(%)] 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膀胱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比较

2.2 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尿管留置时间、血尿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0.59%(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比较

2.3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80.56%,高于对照组的58.82%(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分为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前者约占膀胱癌的2/3。NMIBC可分为Ta期、T1期、Tis期,其中Ta期最为常见,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8]。在临床中,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9],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TURBT。由于TURBT术中肿瘤组织清除不彻底、复发率较高,所以术后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发展,配合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化疗[10-11]。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经济负担。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行EBTUR和TURBT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EBTUR治疗NMIBC患者的效果更好,较TURBT更加适合NMIBC的治疗。这可能是激光的快速止血功能和更好的切割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EBTUR和TURBT最主要的区别是切割方式,EBTUR采用激光切割,而TURBT为电切割。激光广泛用于医学、工程、通信等领域,尤其在肿瘤、结石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激光的光波越长对组织的穿透能力就越强。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是波长为1 470 nm的激光,能够被水和血红蛋白吸收,所以在汽化切割的过程中能够凝固血管,达到止血效果;另外,激光切割的精确度更高,能够对肿瘤、黏膜等组织进行分层切除,并且在每个切面形成一层凝固层,也可达到止血的功效,因此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肿瘤组织的清除,这可能是本研究中观察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因切除速度提高和出血量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也显著缩短。TURBT中产生的局部电流是导致机体发生生理性闭孔神经反射的原因,而闭孔神经剧烈收缩易使患者术中膀胱穿孔,导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延长,不仅增加了机体损伤程度,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预后不佳。而激光的应用能避免闭孔神经剧烈收缩,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膀胱穿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过小有关。张宁等[13]研究也认为行EBTUR治疗的患者预后情况好于TURBT,且更加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对NMIBC患者行EBTUR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应用效果优于TURBT,临床治疗中可择优选择。

猜你喜欢
膀胱癌出血量膀胱
TFPI-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