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1-06-08 00:59常秀美
微创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常秀美 买 雪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一区,河南省焦作市 454000)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激素水平变化、子宫体积增大对盆底组织压迫、分娩过程对盆底肌肉组织的牵拉,最终导致盆底内神经肌肉组织损伤或缺失而引起[1]。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是PFD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PFD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降低远期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而长期坚持盆底功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2]。近年来,生物电刺激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显示出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PFD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年龄≥20岁;(2)产后42 d的盆底肌力测试<3级;(3)单胎经阴道分娩。排除标准:(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2)既往有盆腔手术史;(3)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精神障碍;(4)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0~36(26.83±4.45)岁;产次1~2(1.37±0.45)次;PFD类型:子宫脱垂7例、阴道壁膨出15例、压力性尿失禁57例。对照组年龄20~35(27.15±4.56)岁;产次1~2(1.39±0.44)次;PFD类型:子宫脱垂8例、阴道壁膨出16例、压力性尿失禁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产次、PFD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所有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康复人员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张开呈屈曲状态,放松腹部、臀部、大腿肌肉,收缩肛门、尿道、会阴,收缩5 s后放松6 s,重复训练时间为20 min,3次/d,连续训练12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生物电刺激治疗。具体如下:康复人员指导患者取半卧位,将生物电刺激仪的电极探头放置于阴道内(参数设置:频率为50 Hz、脉宽为250 μs),从而有效唤醒阴道内浅层、深层的肌肉收缩感觉,然后根据产妇自身感觉来调节电流大小(肌肉可有力收缩,但未出现疼痛为最适宜)。依据生物电刺激仪显示的压力波形指导患者的肌力锻炼。生物电刺激治疗时长20 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肌肉肌力 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来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并依据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评估[3]。Ⅴ级:盆底肌肉可有力收缩,且可对抗手指压力,持续时间超过5 s;Ⅳ级:盆底肌肉持续有力收缩,持续时间4~5 s;Ⅲ级:盆底肌肉有效收缩同时可以带动检查者运动,持续时间3~4 s;Ⅱ级:盆底肌肉明显收缩,持续时间2~3 s;Ⅰ级:盆底肌肉仅能轻微收缩,但不能持续进行;0级:盆底肌肉无法有效完成收缩动作。

1.3.2 临床疗效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盆底肌力为Ⅴ级;有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盆底肌力相比治疗前提高等级≥2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或更为严重,肌力无提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性生活质量满意度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采用女性性功能评分量表进行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盆底肌肉肌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盆底肌肉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盆底肌肉肌力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情况比较 (n)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2.3 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性交痛评分比较 (x±s,分)

2.4 治疗后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33%(5/79),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6.46%(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45)。

3 讨 论

PFD是已生育女性的常见疾病,约40%已生育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PFD,这与生产过程中盆底组织损伤、产妇自身盆底肌力不强等诸多因素有关[4]。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是降低PFD的有效手段。

提高盆底肌力常见的方法有凯格尔锻炼、盆底电刺激等。凯格尔锻炼是有意识地锻炼耻骨—尾骨肌群,从而加强阴道及肛门各肌群的力量,加强盆底肌肉的支撑力与阴道肌肉的收缩力。已有研究证实盆底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肛提肌的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及尿控能力[5]。也有研究发现盆底康复训练方法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与产妇盆底肌肉锻炼方法不正确或者不能长时间坚持有关[6]。生物电刺激是一种生物反馈疗法,可根据产妇自身情况设置参数,从而使得产妇在自身可接受(最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完成盆底肌肉节律性训练[7-8]。本研究发现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产后PFD,可明显提高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且提升幅度大于单纯盆底康复训练,临床效果也优于单纯盆底康复训练。提示生物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PFD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其原因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利用电流对产妇盆底肌肉进行刺激,从而提高盆底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过程中,以视听觉信号呈现产妇的盆底肌群的活动信息,根据所接受到的视听觉信号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盆底肌肌力锻炼,并根据相关信号调整锻炼强度与时间,从而更好地支配肌肉神经,达到快速准确提升盆底肌肉力量的目的。与此同时,生物电刺激还可以有效激活受损的神经细胞[9-10],使得盆底肌的兴奋性增加,这是从神经调控方面改善盆底肌调控能力,对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性交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也有较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可提高产妇的盆底肌群力量,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减少性交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