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措施在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8 00:59
微创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孔常规腹腔镜

薛 珂 姚 宁 马 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医学装备部,2 妇产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44)

单孔腹腔镜手术只有脐部一个穿刺孔,术中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创伤性轻、术后瘢痕隐蔽,符合美容要求,在妇科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1]。治疗最优化、损伤最小化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标。但腹腔镜手术是一种需要密切配合的手术,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优化。护理人员术前指导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术中熟练正确地配合手术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指导患者康复,可减少并发症发生[2-3]。本研究对在我院行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部分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取得理想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56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组(n=28)和综合组(n=28)。常规组患者年龄22~47(28.58±6.41)岁;手术类型:卵巢囊肿剥除术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全子宫切除术6例,其他7例。综合组患者年龄23~48(29.11±6.75)岁;手术类型:卵巢囊肿剥除术9例,子宫肌瘤切除术8例,全子宫切除术6例,其他5例。纳入标准:(1)年龄18~50岁;(2)符合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3)术前常规检查、化验无异常;(4)患者意识清醒、思维正常;(5)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或手术禁忌证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巨大盆腔肿物或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者;(4)伴有其他器官严重感染者;(5)合并糖尿病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向其介绍就医环境、疾病的防治知识及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及时配合主刀医师工作,充分准备术中需要的手术器械及药物;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多休息,为患者制订正确的饮食规划,少食多餐;观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相应护理;出院指导,嘱患者不适要及时随诊。

1.2.2 综合组 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思想干预,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疑虑,讲解治疗方法、目的、意义,给予患者治疗信心,保持充沛的精力,保障手术成功;了解患者病史,协助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尿常规、肝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型等,必要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术前一晚至术晨嘱患者禁食、禁饮;做好皮肤准备,清洁消毒手术区域皮肤;进入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2)术中配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配合主刀医师手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保温护理,观察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的变化,如有变化,通知医生处理;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另外,患者术中采取头低臀高的姿势,很容易产生不适,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避免呕吐。(3)术后护理:①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卧床休息4~24 h。观察患者面色、血压的变化,密切监测体温,防止腹腔内出血及感染发生;做好伤口护理,注意伤口敷料情况,如有渗血、渗液需及时更换敷料。②患者苏醒后予以饮用温开水,润滑肠胃,适应后可以吃少量低脂流质食物,制订搭配均匀的膳食谱,循序渐进进食,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水,忌食产气食物。③嘱患者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切口出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处理,若出院后发现切口感染等症状及时返院就诊。④进行运动干预。患者术后苏醒6 h后,对于状态较好的患者指导其下床适当运动,便于恢复胃肠道功能;不宜下床走动的患者则鼓励其在床上翻身,做术后康复锻炼等。⑤出院指导。在患者即将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叮嘱家属看护患者的注意事项,包括护理方法、用药、饮食、康复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进行评价;(2)手术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3)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恶心呕吐、腹胀、肩背酸痛及切口出血/感染等情况;(4)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4个维度,分别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护理态度、出院指导,每个维度赋值25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且综合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x±s,分)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综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综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9/2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24±27.66)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8.74±2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35)。

3 讨 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妇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尽量降低手术创伤,且达到伤口瘢痕小、美观等,一直是外科医生和患者所期望的。为了贯彻微创手术的理念,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可及性,单孔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突出的微创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及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在手术操作,如穿刺、建立气腹、电凝等,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4]。单孔腹腔镜手术有专门的配套手术器械,而且对手术团队的配合要求极高,也很考验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因此,以患者为中心,对其手术前后实施积极、周到、细致的护理措施,掌握患者情况,解决患者需求,利于充分保障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降低,而且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更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患者满意度评分较高。分析原因:尽管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患者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手术的实施,而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心理郁结,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5]。同时术前的充分准备,如了解患者病史及禁忌证、协助完成必要的检查、术前禁食、清洁皮肤等,有助于调整患者身心状态至最佳,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而保障手术效果[6]。此外,细致的术中护理为手术的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手术麻醉科护理团队积极准备器械,做好术中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措施的不足[7]。术后一方面对患者做好饮食、运动等护理干预,做好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另一方面密切观察患者伤口、体温情况,进一步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叮嘱家属看护患者的注意事项,包括护理方法、用药、饮食、康复锻炼等,可保障患者良好预后[8]。

综上所述,对接受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孔常规腹腔镜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游戏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