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思路和实践

2021-06-08 12:25李烨闫翀
计算机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基建大数据人工智能

李烨 闫翀

摘  要: 针对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新基建”提速、数据被纳入生产要素的背景下,围绕“数字大连”建设目标和要求,深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出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思路、架构和实施策略,以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城市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新基建;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1-120-04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based on

digital new infrastructure and the practice

Li Ye, Yan Chong

(Dalian Big Data Center, Dalian, Liaoning 116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urban governance in China, with the speeding up the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bringing data into the production factors, focusing on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Dalian construction, by deeply applying the technologies of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urban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construction based on new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rban digit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rban operation management center; new infrastructure;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0 引言

我国很多城市在城市现代化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如城市运行感知不及时,单一行业信息无法科学研判和决策,数据壁垒仍然严重等。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的城市意识到大数据的高效支撑、人工智能的智能响应、城市间的大数据全方位协同的重要性。深圳市借助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功能,有效处理了疫情防控期间上千万人的返程管理问题,上海徐汇区由海量数据汇成左脑,网格力量汇成右脑的“城市云脑”,也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显身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不断提速,加快并完善新基建七大领域的建设布局,助力城市现代化发展[1]。以“新基建”为抓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将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需求载体和核心驱动力。2020年,大连市成立了“数字大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大连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大连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将建设“数字大连”、发展数字经济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本文结合大连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实际,从城市发展的需求、亟待解决的城市痛点难点问题入手,以实现城市治理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全方位的管理为目标,坚持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信息、技术、业务融合,提出了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思路。

1 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总体架构

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总体框架为“五横四纵”的分层架构模型,“五横”分别是数字新基建、城市运行中台、城市应用、城市运行管理和城市触达。“四纵”分别是安全保障体系、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制度标准体系和智力支撑体系[2-4]。

数字新基建主要是通过数字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建设、城市感知终端建设和云平台建设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构建全面感知物理社会和网络空间运行态势的感知体系,支撑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对城市物理实体空间、人类活动空间、社会经济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的全方位全天候感知。依托云平台,支撑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物联网、互联网、城市感知终端等数据的全量和准实时入库,实现数据资产的统一管理及全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多种主流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图像识别等服务。

城市运行中台主要由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和技术中台组成,以数据应用为驱动,基于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对城市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应用,具有集成的智能业务处理能力。针对实际业务场景需求,提取相应的数据资产,搭建相应的应用体系架构,提供业务引擎、数据引擎、开发引擎和集成引擎。

数据中台由数据汇聚平台、数据(AI)分析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组成,汇聚全域数据资源,形成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依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运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满足多源异构数据的即席查询、联合查询和复杂关联查询。实现公共数据资源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交换、治理、运营以及政府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需要。

业务中台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提供能力统一、服务多样的业务运行支撑,由事件中心、监测预警、联动指挥、智能感知、分析研判和综合展示组成,支持定制化场景事件识别与智能处理,按照业务应用主题,打通业务流及通信资源,进行汇聚数据的对象化建设,构建智能感知,检索、分析、决策、评估和有效的事件挖掘,对不同资源进行不同维度分析与展示。

技术中台主要为城市运行中心提供云存储计算资源、分布式应用服务、视频融合平台和统一应用集成服务,避免冗余技术能力的重复建设,实现技术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并面向各政务部门提供快速数据应用开发能力。

城市应用由垂直领域应用和跨领域应用组成。垂直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智慧政务、智慧应急、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文旅等纵向城市精治,跨领域应用主要是基层治理、综合网格、产业园区、智慧社区、公共安全等。

城市运行管理由日常运营、专项工作、移动数字助手、联动指挥和城市窗口五部分构成。利用可视化数据和视图,实现对城市中的人、事、物、组织、舆情等全要素、全状态的全景洞察。

城市触达端通过可视化平台,为城市管理者、广大市民提供精准的触达能力,主要包括政务移动端、企业移动端、个人移动端。

安全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的需求,从管理机制、保障策略、技术支撑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高效安全运行。

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结合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设计运维组织保障、运维支撑环境、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加强系统建设、应用和服务质量的绩效考核、投资效益评估、运营完善等,确保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持续安全运行。

标准规范体系主要建立健全数据共享规范、业务管理、技术应用、信息安全标准规范、系统运维标准规范、工程管理标准规范等,以标准化支撑引领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规范建设运营。

智力支撑体系构建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人才的培养、引进等智力资源支撑体系,打造专家智库。

2 基于数字新基建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业务架构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支持分层分级治理,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渠道都畅通无阻。具体业务架构如图2所示。

城市总体态势依据城市运行指标,全面、直观、多维度的呈现城市运行管理状态,实现对城市的经济创新、民生幸福、人居环境、城区治理、公共安全、党政司法、全市概况七个方面的全景智能化展现及分析。监测预警将城市中的不同渠道发出的警报信息收集并过滤,形成城市层级的警报信息列表,采用应急响应、事件管理、分析研判等不同的手段对警报进行应对和处理,并且关联城市“平战结合”处置体系,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智能辅助决策对监测预警发现的问题,利用城市大数据,完成数据的智能对比分析,挖掘城市运行内在规律和特征,为决策提供智能辅助。综合治理主要处理跨部门的事件。这类事件的特点是并非一个部门能够完成,需要跨部门协作来完成。联动指挥对于监测预警发现的重大隐患或综合治理中接收的重大事件,统一调度全市管理资源,对突发事件的进行全景式联动指挥。

3 大连市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實施策略

大连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已成为市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从城市发展实际出发,从信息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发力[5],明确城市治理各领域的现状和资源,实现城市现代化治理[6-7]。

3.1 第一阶段——试点示范阶段

坚持业务牵引,以数据质量+应用场景联合,夯实数字新基建,建设城市中台。优化整合原有资源,融通城管、食监、应急等业务系统,整合行政执法、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等职能,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以城市应急管理平台为切入点,建立基础库、主题库、专题库、应用库,形成示范效应。组建运营团队,探索数据标准与流程规范、运管中心的体制机制;以大连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应用平台数据汇聚为基础,汇聚融通全市运行数据。

3.2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

建设城市感知网络,推进光纤网络、5G网络建设,部署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依托城市中台,汇集、融合、传输、存储社会资源和政务资源数据,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加强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共享和交换规则,推动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汇聚融合。全面推广专题展示和智慧应用,与各分中心形成联动,构建城市综合运行态势感知,形成运行机制并完善标准与规范体系。

3.3 第三阶段——优化提升阶段

创新技术应用,实现认知智能,形成一批面向城市的典型创新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构建数据开放体系,合规向企业与公众开放。进一步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应用,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服务、公共安全、产业发展、工商业活动等领域提供数据决策辅助支持,将城市道路、交通、建筑、视频监控等基础信息和城管、治安、环境、经济、旅游等城市运行关键领域综合信息动态直观呈现,实现城市运行“全域感知、全时响应、全程协同、全息研判”。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数字新基建为基础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思路、架构和实施策略,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建设方案正在被积极推进,已完成前期调研、选址、技术方案咨询比选、架构设计、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和招标准备等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中心建设。目前尚存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仍未完全融通,大数据资源的价值尚未完全实现,城市中心运行的体制机制尚没有得到立法的保障等问题需要解决。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打造融合了算力和数据的数字基础设施,必将对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因其结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也必然成为“新基建”中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城市实际和特点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也必将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引入新的发展动力,让城市更智慧,让城市治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新基建”发展白皮书》[Z].2020:16-18

[2] 周凯,胡佩茹.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中台架构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2020:108-110

[3] 宋京.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城市运行中心设计[J].通信设计与应用,2019:153-154

[4] 龚蔚文.杭州电信智慧城市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16-18

[5] 张宏.IBA融合技术架构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初探[J].信息化研究,2020:90-92

[6] 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室.大连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Z].2020.

[7] 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室.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大连市信息化发展的意见[Z].2020.

收稿日期:2020-07-20

作者简介:李烨(198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新基建大数据人工智能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