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邢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2021-06-09 03:45程媛媛林静苏娟娟肖轶娆景东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稳产回归系数区域试验

程媛媛,林静,苏娟娟,肖轶娆,景东林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邢台 054000)

邢麦13号是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00年以衡9117-2为母本、邯458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2012—2014年度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麦2016021),已经在河北、安徽等地区推广种植。为全面了解邢麦13号的生产性能,本研究利用国家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其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2—2013年度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A组参试品种(系)11个:LS6109、THW09-1、邯05-5092、衡10S29-2、冀麦325、科遗6014、石H09-7075、泰农9862、邢麦13号、豫安X208和良星99;2013—2014年度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A组参试品种(系)14个:邢麦13号、冀麦325、衡10S29-2、豫安X208、LS6109、泰农9862、华育116、金禾8431、俊达129、石11-5139、科农2009、金丰7183、邯农2312和良星99;2014—2015年度黄淮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参试品种(系)6个:邢麦13号、邯09-41344、冀麦325、LS6109、衡10S29-2和良星99。两年区域试验各设置22个试验点,生产试验设置10个试验点。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设计与管理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区域试验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收获面积不小于13.3 m2;生产试验每处理重复2次,收获面积不小于200 m2。各试点按当地生态条件下上等栽培水平管理,播期10月1日至10月15日,每公顷基本苗18万株,春灌2水,按时施肥、治虫、中耕除草,成熟期按小区单独收获测产。

1.2.2 抗病性鉴定 2012年和201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性鉴定,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指定的抗寒性鉴定点(遵化国家区试站)进行抗寒性鉴定。

1.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评价品种的丰产性,用LSD法检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1,2]。采用均值-变异系数法(CV)[3-5]和高稳系数(HSC)法评价品种的稳产性[6-8]。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CVi=Si/Xi×100%;高稳系数计算公式:HSCi=(Xi-Si)/1.1XCK×100%,式中Xi和Si分别为第i个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和标准差,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

以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为因变量,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采用回归系数法(bi)分析品种的适应性[9-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分析

由表1可知,邢麦13号在2012—2013年度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978.5 kg/hm2,略低于冀麦325,但差异不显著,比对照良星99增产6.77%;在2013—2014年度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9 105.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比对照良星99增产4.13%。两年区域试验增产均极显著(P<0.01),所有试点均增产。

邢麦13号在2014—2015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040.5 kg/hm2,比对照增产5.37%,增产点率100%(表2)。邢麦13号在不同年度不同地点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增产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

表1 邢麦13号在国家区域试验的产量表现

表2 邢麦13号在2014—2015年度国家生产试验的产量表现

2.2 稳产性分析

在2012—2014年度国家区试中,邢麦13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1%和3.94%,两年平均值为6.73%,在参试品种中均比较小,说明邢麦13号的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稳产性。2012—2013年度邢麦13号的高稳系数为92.65%,居参试品种第3位;2013—2014年度的高稳系数为92.39%(表3),居参试品种第5位。说明该品种产量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参试品种中均处于较高水平,表现出高产前提下的稳产性能。

2.3 适应性分析

以参试品种在各试点的平均产量为因变量,各试点全部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其回归系数(bi)的大小来分析品种的适应性。当bi>1时低于平均水平,bi=1时等于平均水平,bi<1时高于平均水平。由表3可以看出,在2012—2014年度国家区试中,邢麦13号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95和0.90,均高于参试品种的平均适应性。因此,邢麦13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区域试验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表3 不同小麦品种(系)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

2.4 抗病抗逆性评价

2012—2014两个年度抗寒性鉴定(遵化国家区试站),邢麦13号死株率分别为0.40%和0,死蘖率分别为8.50%和0.80%,抗寒级别均达到1级。2013年度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条锈病免疫,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

3 讨论与结论

一个优良品种应该具有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等基本性状,才能保证其在复杂多变的栽培环境条件下仍能符合生产需要,这样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新育成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全面鉴定,是品种审定和科学布局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2012—2014年度区试和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数据对邢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是比较可行可信的方式。

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和回归系数(bi)分析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变异系数(CV)是反映品种自身变异程度大小的参数,变异系数越小,品种的静态稳定性越好[12]。高稳系数(HSC)是用一个参数反映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情况,应用温振民提出的简化公式(3)[6],计算出的高稳系数值越大,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越好。回归系数(bi)代表了品种对环境反应的敏感程度,bi值越小,说明品种对环境变化迟钝,在不同试点间产量差异小,适应性广泛[13]。将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三者综合分析可以较合理地反映品种的丰产稳产性。邢麦13号的变异系数均值为6.73%,在参试品种中均比较小;高稳系数均值为92.52%,在参试品种中位居前列;两年的回归系数均小于1,高于参试品种平均适应性,这说明邢麦13号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邢麦13号自2016年通过国家审定后在河北省作为示范推广品种建立了高产示范田,表现优异,到2020年底推广种植面积已达6.67万公顷,是一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品种。

致谢:感谢曹廷杰老师提供国家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组2012—2014年度区域试验和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的资料。

猜你喜欢
稳产回归系数区域试验
高阶煤煤层气井稳产时间预测方法及应用−以沁水盆地南部樊庄−郑庄为例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气井稳产时间新方法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